利用地下原水或供水管道冷源的非接触式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9339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地下原水或供水管道冷源的非接触式冷却装置,包括:热交换罐体和市政换热管,热交换罐体的两端面上分别设置一个地下原水或供水管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热交换罐体内设置有隔板,冷却水进出水口和冷冻水进出水口分别与热交换罐体内的两个空间连通,冷却水进水口和冷却水出水口分别位于热交换罐体侧面的相对的两侧,冷冻水进水口和冷冻水出水口分别位于热交换罐体侧面的相对的两侧,市政水换热管设置在热交换罐体内,两端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且为螺旋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地下原水或供水管道冷源对数据中心制冷后升温的冷冻水和冷却水进行选择性或共同降温,从而降低机械制冷的能耗,降低碳排放。低碳排放。低碳排放。

Non contact cooling device using underground raw water or cold source of water supply pipe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地下原水或供水管道冷源的非接触式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环保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地下原水或供水管道冷源的非接触式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数据中心冷却采用带自然冷却的机械制冷,只能靠自然外环境的低温度来实现自然冷却,基本属于“靠天吃饭”。数据中心冷却运行模式如下:冷冻单元分机械制冷、预冷、节约三种模式运行。机械制冷模式:当室外空气湿球温度高于T1(一般设定值为15℃),系统在机械制冷模式下运行,冷却塔出水温度在19

38℃之间,保证冷机正常运行。预冷模式:当室外空气湿球温度低于T1而高于T2(一般设定值为4℃),此状况持续运行20分钟,则控制系统自动进入预冷模式。冷却塔出水温度在13.5

19℃之间。节约模式:当室外空气湿球温度低于T2(可调),此状况持续运行20分钟(可调),则控制系统自动进入节约模式。冷却塔出水温度控制在13.5℃。节约模式退出:当室外空气湿球温度又逐渐高于T2(可调)而低于T1(可调),且冷却塔风扇全速运行,此状况持续运行20分钟(可调),则控制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地下原水或供水管道冷源的非接触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交换罐体,所述热交换罐体的两端面上分别设置一个地下原水或供水管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热交换罐体的侧面上设置有冷却水进水口、冷却水出水口、冷冻水进水口和冷冻水出水口,所述热交换罐体内设置有将所述热交换罐体内部在长度方向上分隔为两个空间的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一个通孔,所述冷却水进水口和所述冷却水出水口与所述热交换罐体的一个空间连通,所述冷冻水进水口和所述冷冻水出水口与所述热交换罐体的另一个空间连通,所述冷却水进水口和所述冷却水出水口分别位于所述热交换罐体侧面的相对的两侧,所述冷冻水进水口和所述冷冻水出水口分别位于所述热交换罐体侧面的相对的两侧,市政水换热管,设置在所述热交换罐体内,所述市政水换热管通过所述通孔穿过所述隔板,所述市政水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市政水换热管为螺旋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地下原水或供水管道冷源的非接触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罐体内部的两个空间内均设置有多个扰流板,所述扰流板间隔的设置在所述热交换罐体内部相对的两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地下原水或供水管道冷源的非接触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为所述热交换罐体横截面的一半,相邻两个所述扰流板的投影组成所述热交换罐体横截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地下原水或供水管道冷源的非接触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扰流板位于所述市政水换热管的螺旋结构的峰顶所在的横截面上,且所述扰流板均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冼峰陈辉黄红贵王其超周圆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