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域物联专网总体架构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09334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城域物联专网总体架构系统及方法,包括共用层、通用层和应用层;所述共用层为通用层和应用层提供基础服务,为通用层的应用运行和应用层的应用运行提供保障;所述通用层在共用层的基础上,构造通用服务和构建服务体系,进行资源的统一规划、按需共享和调度,为各类应用系统和各类用户提供共性支撑服务;所述应用层依托共用层和通用层,为各类用户提供应用服务。本发明专利技术结合云计算、数据中心,通过对前端设备、网络、物联网平台、应用划分成“物联”、“数联”、“智联”三个层级,实现新一代城域物联专网总体架构设计,提升架构设计的集约性、服务性。服务性。服务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城域物联专网总体架构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物联网架构的
,具体地,涉及一种城域物联专网总体架构系统及方法。尤其是,优选的涉及一种新一代城域物联专网总体架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国家推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物联网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和发展期。
[0003]IBM(英文全称为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中文译文为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或万国商业机器公司)的Harrison C发表的《Foundations forsmarter cities》,对IBM的Smarter CitiesTM技术功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确立了智慧城市功能范围更多的是以服务和基础设施为中心,是对智慧城市体系研究的首次提出,奠定了智慧城市的理论基础。陆小敏等在《关于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思考》中将智慧城市归为智慧城市基础要素体系、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体系、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智慧城市技术支撑体系、智慧城市法律保障体系、智慧城市评估体系六大部分,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总体框架进行了条块化设计,推动了智慧城市体系化建设。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郑宇团队提出了一种“四层反馈”结构的城市计算技术体系框架。该技术体系将城市计算的技术框架细分为“城市感知与数据捕获”、“城市数据管理”、“城市数据分析”、“服务提供”等4个层次。该框架的一个特色在于其引入了“服务提供”层对于真实物理世界的反馈回路。上海市一网统管采用了“三级平台、五级应用”体系,建立了市、区、街镇三级城运中心,三级平台与上下级平台之间实现数据贯通,形成“王”字型架构,较好的支撑了联勤联动处置问题。
[0004]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不同于以往的信息化、智慧城市项目。以往的信息化项目主要是通过自下而上的信息化建设,层层设计、步步实现,逐层完成全过程的信息设备、信息化系统建设。顶层设计包含了从硬件、软件、系统、应用在内的一系列元素。
[0005]公开号为CN113660348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物联网系统架构及其终端设备,包括物联网平台、云平台和边缘端服务器,其特征在于,物联网平台与云平台之间通过HTTP协议接入网关,物联网平台、云平台与边缘端服务器基于 3G/4G/5G信号连接,物联网平台通过WIFI与智能设备终端和感知设备终端信号连接。
[0006]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在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当中,整体架构设计的集约性和服务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城域物联专网总体架构系统及方法。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城域物联专网总体架构系统,包括共用层、通用层和应用层;
[0009]所述共用层为通用层和应用层提供基础服务,为通用层的应用运行和应用层的应
用运行提供保障;
[0010]所述通用层在共用层的基础上,构造通用服务和构建服务体系,进行资源的统一规划、按需共享和调度,为各类应用系统和各类用户提供共性支撑服务;
[0011]所述应用层依托共用层和通用层,为各类用户提供应用服务。
[0012]优选的,所述共用层为该架构系统的基础和底座,提供的基础服务包括硬件设施、网络、安全和时空基准服务。
[0013]优选的,构造的通用服务包括数据服务、地理信息服务、认证服务、安全服务、时空服务和自主安全云服务;
[0014]构建的服务体系包括资源服务化和功能服务化。
[0015]优选的,提供的应用服务包括国家安全、社会治理、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城市管理、卫生医疗、公共教育和智慧交通。
[0016]优选的,所述共用层包括物联感知模块和网络连接模块;
[0017]所述网络连接模块和物联感知模块是进行网络聚能的基础平台,统筹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天地一体化网络、时空专网、星座网络和未来互联网,连接计算存储、时空基准、安全防护和运维管理设施,形成聚合、管理各类资源的基础网络环境,为人、物、各类机构和各类平台提供随遇入网、信息通联和定位导航授时服务,为信息系统运行提供保障。
[0018]优选的,所述共用层还包括安全保密模块;
[0019]所述安全保密模块为通信、计算存储和信息服务提供安全保障。
[0020]优选的,所述共用层还包括数据中心模块;
[0021]所述数据中心模块包括全国一体化国家大数据中心、自主安全云平台和智能计算中心,形成基础数据环境,进行各类数据资源共享;
[0022]所述数据中心模块还包括国家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
[0023]所述数据中心模块还包括地方数据中心和大型商业数据平台。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城域物联专网总体架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5]共用步骤:提供基础服务;
[0026]通用步骤:根据基础服务,构造通用服务和构建服务体系,进行资源的统一规划、按需共享和调度,为各类应用系统和各类用户提供共性支撑服务;
[0027]应用步骤:根据基础服务和通用服务为各类用户提供应用服务。
[0028]优选的,在通用服务开发过程中,通用服务的开发技术包含视频监控技术、人脸识别技术、数据服务技术、通信服务技术、深度学习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
[0029]优选的,在应用服务开发过程中,应用服务的开发技术包含行业框架技术、集成项目管理技术、复杂项目集成技术和情报分析技术。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31]1、本专利技术结合云计算、数据中心,通过对前端设备、网络、物联网平台、应用划分成“物联”、“数联”、“智联”三个层级,实现新一代城域物联专网总体架构设计,提升架构设计的集约性、服务性;
[0032]2、本专利技术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是实施网络的核心要素;5G以及工业互联网等将全面强化数据连接能力,通用人工智能平台、大数据中心等将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核心驱动力;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补足信息技术短板,强化关键核心技术与产品的自
研能力,是摆脱技术依赖、实现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
[0033]3、本专利技术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使能器;将加速数字产业化,线上线下结合、分享经济、移动社交、位置服务、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业务新应用新模式蓬勃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驱动力,加速产业数字化,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基础改造,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促进服务业规模化和网络化转型,推进农业生产向精准化、智能化、高效化的现代农业发展;
[0034]4、本专利技术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是构建智慧社会的重要载体;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核心基础,促进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智能化公共服务体系共建共享,提高医疗服务的可获取性,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均等化分享,提升人民出行便利性等;促进市场监管、环境监管、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域物联专网总体架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共用层、通用层和应用层;所述共用层为通用层和应用层提供基础服务,为通用层的应用运行和应用层的应用运行提供保障;所述通用层在共用层的基础上,构造通用服务和构建服务体系,进行资源的统一规划、按需共享和调度,为各类应用系统和各类用户提供共性支撑服务;所述应用层依托共用层和通用层,为各类用户提供应用服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域物联专网总体架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层为该架构系统的基础和底座,提供的基础服务包括硬件设施、网络、安全和时空基准服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域物联专网总体架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构造的通用服务包括数据服务、地理信息服务、认证服务、安全服务、时空服务和自主安全云服务;构建的服务体系包括资源服务化和功能服务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域物联专网总体架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提供的应用服务包括国家安全、社会治理、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城市管理、卫生医疗、公共教育和智慧交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域物联专网总体架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层包括物联感知模块和网络连接模块;所述网络连接模块和物联感知模块是进行网络聚能的基础平台,统筹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天地一体化网络、时空专网、星座网络和未来互联网,连接计算存储、时空基准、安全防护和运维管理设施,形成聚合、管理各类资源的基础网络环境,为人、物、各类机构和各类平台提供随遇入网、信息通联和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兴姜鑫何加浪唐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科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