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BAT短纤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09219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BAT短纤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抗菌PBAT母粒:将PBAT母粒与抗菌剂混合均匀,熔融挤出、水冷、切粒后得到抗菌PBAT母粒;所述的抗菌剂为负载了苯甲酸钠的多孔纳米氧化锌;(2)原料干燥:将PBAT母粒及抗菌PBAT母粒干燥后,分别作为芯层材料和皮层材料;(3)前纺:将芯层材料和皮层材料分别熔融挤出后,通过皮芯型复合纺丝组件挤出成型、环吹风冷却、卷绕处理;(4)后纺:将卷绕处理后的纤维上油、牵伸、切断后得到所述PBAT短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纤维组分及纺丝过程中的工艺调控,提升了PBAT纤维的纺丝稳定性,实现了高速连续纺丝。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BAT短纤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可生物降解纤维材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PBAT短纤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是由对苯二甲酸、己二酸和1,4

丁二醇聚合而成的三元共聚酯,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一种新型的生物降解材料。PBAT中含柔性的脂肪链和刚性的芳香键,因而具有高韧性和耐高温性,而由于脂肪族酯键的存在,促使其具有生物可降解性。
[0003]作为性能优异的可降解材料,PBAT同样可以用于纺织材料领域。但PBAT在纺丝过程中,因初生纤维结晶度低、玻璃化转变温度低、结晶速度慢因素造成的纤维粘连问题,致使纤维难以连续稳定成形。因此,现有技术中一般需要将PBAT与PLA等其他高分子材料共混进行熔融纺丝,以提高PBAT的可纺性。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抗静电PBAT纤维”,其公开号CN110158196A,包括下述重量份组成: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100份,PLA:25份,抗静电剂:0.5份,调和剂:0.1份,增塑剂:2份,抗氧剂:0.1份。
[0004]但PLA等材料的加入会影响PBAT纤维的韧性,使纤维质地硬且脆性大,缺少弹性和柔性,影响纤维在纺织材料中的应用。因此,开发一种可提高纯PBAT纤维纺丝稳定性的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PBAT在纺丝过程中易产生纤维粘连,难以连续稳定成形的问题,提供一种PBAT短纤的制备方法,通过对纤维组分及纺丝过程中的工艺调控,提升了PBAT纤维的纺丝稳定性,实现了高速连续纺丝。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PBAT短纤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抗菌PBAT母粒:将PBAT母粒与抗菌剂混合均匀,熔融挤出、水冷、切粒后得到抗菌PBAT母粒;所述的抗菌剂为负载了苯甲酸钠的多孔纳米氧化锌;(2)原料干燥:将PBAT母粒及抗菌PBAT母粒干燥后,分别作为芯层材料和皮层材料;(3)前纺:将芯层材料和皮层材料分别熔融挤出后,通过皮芯型复合纺丝组件挤出成型、环吹风冷却、卷绕处理;(4)后纺:将卷绕处理后的纤维上油、牵伸、切断后得到所述PBAT短纤。
[0007]本专利技术以PBAT母粒作为芯层材料,以添加了抗菌剂的抗菌PBAT母粒作为皮层材料,制成皮芯型PBAT纤维,皮层和芯层的主要成分均为PBAT,使纤维具备可生物降解性,满足环保需求。皮层中添加负载了苯甲酸钠的多孔纳米氧化锌作为抗菌剂,纳米氧化锌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将其加入皮层中,可使纤维具有持久的抗菌效果,且对人体安全健康无刺激性,有利于PBAT纤维在纺织材料中的应用。同时,本专利技术采用具有多孔结构的纳米氧化
锌,并在其孔道内负载了苯甲酸钠,苯甲酸钠同样具有抑菌作用,可进一步提升纤维的抗菌性能;同时,苯甲酸钠可作为成核剂,促进PBAT在多孔纳米氧化锌的孔道内结晶,加快了PBAT的结晶速度,从而可避免纺丝过程中结晶速度慢造成的纤维粘连问题,有利于纤维的连续稳定成形。并且,促进PBAT在多孔纳米氧化锌的孔道内结晶,也可以提升无机粒子与PBAT基体之间的相容性,避免抗菌剂的加入对纤维的力学性能造成的影响。本专利技术在前纺工艺中,采用环吹方式对挤出成型的初生纤维进行冷却,使初生纤维的冷却更加均匀,进一步提升了纺丝稳定性。
[0008]由于PBAT的熔点较低,只有130℃左右,故将其制成长纤在服装面料领域应用困难。因此,本专利技术将PBAT制成短纤,可用于无纺布的制备,制成的无纺布可用于面膜、膏药背衬、口罩、坐垫等的生产,扩宽了PBAT纤维的应用。
[0009]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的PBAT母粒与抗菌剂的质量比为97~100:0.3~3。抗菌剂添加过少,纤维的抗菌性及对PBAT结晶速度的提升作用不佳。而作为无机粒子的抗菌剂添加过多,会影响PBAT熔体的流动性,影响PBAT的纺丝性能;并且无机粒子的团聚现象严重、与PBAT基体之间的相容性不佳,会导致纤维力学性能下降。本专利技术将抗菌剂的用量控制在适当范围,可在保证纤维力学性能的同时使纤维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
[0010]作为优选,步骤(1)中的挤出温度为180~240℃。
[0011]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的抗菌剂的制备方法为:A)将醋酸锌和尿素溶于水中,并加入P123和均三甲苯,搅拌均匀后用冰醋酸调节溶液pH至4~5,搅拌反应1~3h后将溶液转移至水热釜中,90~95℃下水热反应20~30h,将产物过滤、洗涤、干燥后400~500℃下煅烧1~3h,得到多孔纳米氧化锌;其中,醋酸锌、尿素、P123和均三甲苯的质量比为1:5.8~6.2:0.1~0.15:0.15~0.2;B)将所得的多孔纳米氧化锌分散在甲苯中,搅拌均匀后加入N

三甲氧基硅烷基丙基

N,N,N

三甲基氯化铵,多孔纳米氧化锌和N

三甲氧基硅烷基丙基

N,N,N

三甲基氯化铵的质量比为100:10~15;100~110℃下回流反应18~24h,将产物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季铵盐修饰的多孔纳米氧化锌;C)将季铵盐修饰的多孔纳米氧化锌加入苯甲酸钠溶液中,季铵盐修饰的多孔纳米氧化锌与溶液中苯甲酸钠的质量比为100:30~50;搅拌反应6~8h后将产物过滤并干燥,得到所述抗菌剂。
[0012]本专利技术的抗菌剂制备过程中,先通过步骤A)以P123为模板剂,均三甲苯为扩孔剂,通过水热法制得具有介孔结构的多孔纳米氧化锌;然后通过步骤B)在多孔纳米氧化锌的孔道表面修饰季铵盐;最后通过步骤C)将苯甲酸钠负载在多孔纳米氧化锌的孔道内。用季铵盐对多孔纳米氧化锌进行修饰,可通过带正电的季铵盐基团与带负电的苯甲酸根的静电吸附作用,使苯甲酸钠有效负载在多孔纳米氧化锌的孔道内。
[0013]作为优选,步骤(2)中的干燥温度65~75℃,干燥时间3~5h。
[0014]作为优选,步骤(3)中芯层材料和皮层材料的熔融挤出温度为220~270℃。
[0015]作为优选,步骤(3)中挤出成型时芯层材料和皮层材料的质量比为20:80~80:20,纺丝箱体温度为220~280℃。本专利技术将PBAT纤维制成皮芯结构,并限定芯层和皮层的比例,可在保证纤维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和可纺性的同时,降低抗菌剂的用量。
[0016]作为优选,步骤(3)中环吹风的温度为15~25℃,环吹速度2~10m/s;卷绕处理时
的卷绕辊速度500~1200m/min,喂入轮速度为卷绕辊速度的1.02~1.10倍。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环吹风温度及速度进行限定和优化,提升了纤维冷却的效率和均匀性,结合一定的卷绕参数,可实现PBAT纤维的高速连续纺丝。
[0017]作为优选,步骤(4)中上油时的油槽温度40~60℃,牵伸时的水浴温度40~80℃,总牵伸倍率1.0~3.0倍,烘箱温度50~60℃,车速30~250m/min。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BAT短纤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抗菌PBAT母粒:将PBAT母粒与抗菌剂混合均匀,熔融挤出、水冷、切粒后得到抗菌PBAT母粒;所述的抗菌剂为负载了苯甲酸钠的多孔纳米氧化锌;(2)原料干燥:将PBAT母粒及抗菌PBAT母粒干燥后,分别作为芯层材料和皮层材料;(3)前纺:将芯层材料和皮层材料分别熔融挤出后,通过皮芯型复合纺丝组件挤出成型、环吹风冷却、卷绕处理;(4)后纺:将卷绕处理后的纤维上油、牵伸、切断后得到所述PBAT短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所述的PBAT母粒与抗菌剂的质量比为97~100:0.3~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的挤出温度为180~240℃。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所述的抗菌剂的制备方法为:A)将醋酸锌和尿素溶于水中,并加入P123和均三甲苯,搅拌均匀后用冰醋酸调节溶液pH至4~5,搅拌反应1~3h后将溶液转移至水热釜中,90~95℃下水热反应20~30h,将产物过滤、洗涤、干燥后400~500℃下煅烧1~3h,得到多孔纳米氧化锌;其中,醋酸锌、尿素、P123和均三甲苯的质量比为1:5.8~6.2:0.1~0.15:0.15~0.2;B)将所得的多孔纳米氧化锌分散在甲苯中,搅拌均匀后加入N

三甲氧基硅烷基丙基

N,N,N

三甲基氯化铵,多孔纳米氧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耿裕秦治平欧晢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安顺化纤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