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柱支架总成及具有其的后悬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09164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滑柱支架总成及具有其的后悬架系统,包括:第一滑柱支架本体、液压顶柱、第二滑柱支架本体;其中,所述第一滑柱支架本体与所述第二滑柱支架本体为倒L型,所述第一滑柱支架本体和所述第二滑柱支架本体上均设置有多个贯穿的通孔,以及多条纵横交错的加强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滑柱支架总成轻量化设计为仿蜂窝结构,提升了滑柱支架本体的使用寿命、安全系数,降低了滑柱支架本体的重量,提高了整车的燃油经济性。在受到超大冲击或者拉伸载荷的情况下,所述滑柱支架总成能够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提升乘员的舒适性。提升乘员的舒适性。提升乘员的舒适性。

A strut support assembly and a rear suspension system with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滑柱支架总成及具有其的后悬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滑柱支架总成
,具体涉及一种滑柱支架总成及具有其的后悬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滑柱支架总成是安装固定滑柱总成的支撑零件,起到传递载荷、缓和冲击、衰减振动、决定车轮跳动时运动轨迹的作用,还在车轮上跳冲击时起到支撑作用,其影响到汽车的可靠性、安全性、舒适性、维修便利性等各种性能。现代汽车要求有更好的安全性能、更长的寿命、更好的舒适性、更高的安全里程,加强型滑柱支架总成是影响这些性能的重要因素。
[0003]现有的滑柱支架总成的结构采用冲压焊接的钣金件,此结构制造工艺较复杂,制造过程中需要专用的焊接定位夹具,以及焊接反变形校正工艺,并且存在焊接损伤、焊接热变形等缺陷,导致其刚度、强度低,从而导致车辆生命后期或者极限工况下易产生开裂、永久变形等质量问题,影响车辆的正常使用,影响整车的寿命及舒适性。此外,该结构型式的滑柱支架总成没有液压缓冲装置,驾乘体验差,并且售后维修成本较高,更换时只能更换车架总成,成本较高、工时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滑柱支架总成,其结构能够衰减滑柱总成传递到所述滑柱支架总成上的冲击载荷或者拉伸载荷。同时提升滑柱支架总成的寿命、强度、刚度、安全性、维修便利性,提升整车的舒适性、燃油经济性、降低整车的开发成本。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滑柱支架总成,所述滑柱支架总成包括:
[0007]第一滑柱支架本体、液压顶柱、第二滑柱支架本体;
[0008]所述液压顶柱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滑柱支架本体,所述液压顶柱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滑柱支架本体;连接后的所述第一滑柱支架本体和第二滑柱支架本体沿所述液压顶柱的中心呈左右对称;
[0009]其中,所述第一滑柱支架本体与所述第二滑柱支架本体为倒L型,所述第一滑柱支架本体和所述第二滑柱支架本体上均设置有多个贯穿的通孔,以及多条纵横交错的加强筋。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柱支架本体和所述第二滑柱支架本体均由上板和侧板组成,所述上板的一端与所述侧板的上端相连,形成倒L型;
[0011]其中,所述上板均用于和车辆中的滑柱连接,所述第一滑柱支架本体中的侧板与所述液压顶柱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滑柱支架本体中的侧板与所述液压顶柱的另一端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上板与所述侧板连接的一端的厚度比所述上板的另一端厚,和/或所述侧板与所述上板连接的上端的厚度比所述侧板的下端厚。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柱支架本体和所述第二滑柱支架本体中的所述上板和/或所述侧板均设置有多个安装部;且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加强筋交汇处。
[0014]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止动凹槽。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柱支架本体和所述第二滑柱支架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十”字型的加强筋。
[0016]进一步地,所述液压顶柱包括:外套管、左芯轴、右芯轴、左阀片、右阀片;其中,所述左芯轴设置在所述外套管内部的左端,所述右芯轴设置在所述外套管内部的右端;所述左阀片套设在所述左芯轴上,所述右阀片套设在所述右芯轴上。
[0017]进一步地,所述液压顶柱内部填充有液压油;所述左阀片和所述右阀片上均设置有多个流通孔,所述液压油通过所述流通孔在所述液压顶柱内部运动。
[0018]进一步地,所述液压顶柱中,所述左阀片通过锁紧螺母固定在所述左芯轴上,所述右阀片通过锁紧螺母固定在所述右芯轴上。
[0019]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后悬架系统,所述后悬架系统包括:
[0020]如上所述的滑柱支架总成、车架总成、第一滑柱和第二滑柱;
[0021]其中,所述第一滑柱支架本体安装在所述车架总成的左纵梁,所述第二滑柱支架本体安装在所述车架总成的右纵梁;所述第一滑柱与所述第一滑柱支架本体连接,所述第二滑柱与所述第二滑柱支架本体连接。
[0022]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滑柱支架总成及具有其的后悬架系统,所述滑柱支架总成包括:第一滑柱支架本体、液压顶柱、第二滑柱支架本体;所述液压顶柱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滑柱支架本体,所述液压顶柱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滑柱支架本体;连接后的所述第一滑柱支架本体和第二滑柱支架本体沿所述液压顶柱的中心呈左右对称;其中,所述第一滑柱支架本体与所述第二滑柱支架本体为倒L型,所述第一滑柱支架本体和所述第二滑柱支架本体上均设置有多个贯穿的通孔,以及多条纵横交错的加强筋。
[0024]本技术中的滑柱支架总成根据受力分布情况,对应力集中区域进行加强,并且对一些受力较小的区域进行轻量化设计,可以充分的把零件重量集中在应力较大的区域,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降低了总成重量,提高了整车的燃油经济性。滑柱支架总成在受到冲击或者拉伸载荷时,加强筋根据力的传递路线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强,保证了零件的安全系数更高。同时,当滑柱支架本体受到超大冲击或者拉伸载荷的情况下,一部分载荷由滑柱支架本体抵消,一部分大载荷导致滑柱支架本体产生微变形,这时候所述液压顶柱利用本身大阻尼结构把冲击或者拉伸产生的振动能转化油液热能,改善了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提升了乘员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滑柱支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a为第一滑柱支架本体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0027]图2b为第二滑柱支架本体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第一滑柱支架本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安装部上设置的止动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滑柱总成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第一滑柱支架本体与车架总成的纵梁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2]图7a为液压顶柱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0033]图7b为液压顶柱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0034]图7c为液压顶柱中左阀片/右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8a是第一滑柱支架本体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0036]图8b是图8a沿c

c的剖面图;
[0037]图9是后悬架系统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8]附图标记:
[0039]第一滑柱支架本体1、第二滑柱支架本体2;
[0040]液压顶柱3、外套管31、左芯轴32、右芯轴33、左阀片34、右阀片35;
[0041]上板4、侧板5、安装部6、止动凹槽7、第一滑柱8、第二滑柱9、车架总成10。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为了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3]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技术中的滑柱支架总成进一步解释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柱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柱支架总成包括:第一滑柱支架本体、液压顶柱、第二滑柱支架本体;所述液压顶柱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滑柱支架本体,所述液压顶柱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滑柱支架本体;连接后的所述第一滑柱支架本体和第二滑柱支架本体沿所述液压顶柱的中心呈左右对称;其中,所述第一滑柱支架本体与所述第二滑柱支架本体为倒L型,所述第一滑柱支架本体和所述第二滑柱支架本体上均设置有多个贯穿的通孔,以及多条纵横交错的加强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柱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柱支架本体和所述第二滑柱支架本体均由上板和侧板组成,所述上板的一端与所述侧板的上端相连,形成倒L型;其中,所述上板均用于和车辆中的滑柱连接,所述第一滑柱支架本体中的侧板与所述液压顶柱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滑柱支架本体中的侧板与所述液压顶柱的另一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柱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与所述侧板连接的一端的厚度比所述上板的另一端厚,和/或所述侧板与所述上板连接的上端的厚度比所述侧板的下端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柱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柱支架本体和所述第二滑柱支架本体中的所述上板和/或所述侧板均设置有多个安装部;且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加强筋交汇处。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博王璋王磊席玉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