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飞控惯导传感装置及飞行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9129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减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置飞控惯导传感装置及飞行器。该内置飞控惯导传感装置,包括飞控盒和飞控模块,所述飞控盒内安装有多个第一减振件;所述飞控模块通过安装座和所述第一减振件安装在所述飞控盒内;其中,所述飞控模块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通过位于所述飞控模块四周的所述第一减振件与所述飞控盒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飞控模块通过安装座和第一减振件安装在飞控盒内,减少了安装环境的干扰,提高了减振效果和精准性,并且结构布局紧凑合理,占用空间小。用空间小。用空间小。

Built in flight control inertial navigation sensor and aircr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置飞控惯导传感装置及飞行器


[0001]本技术属于减振
,特别是涉及一种内置飞控惯导传感装置及飞行器。

技术介绍

[0002]飞行控制器(简称飞控)作为飞行器的大脑,在飞行控制中起到核心作用,有了飞控,再通过地面端的遥控器、电脑或者手机就可以控制飞行器自主起飞、自主导航、自主降落。
[0003]目前飞行器使用的飞控大部分都是惯性传感器(简称IMU,也称为惯性测量单元或惯导传感装置),包括三轴陀螺仪、三轴加速度传感器、三轴地磁传感器和气压计。利用三轴地磁解耦和三轴加速度计,受外力加速度影响较大,在运动或振动等环境中,输出方向角误差较大,不仅会影响惯性传感器的精度,还会降低相关传感器的寿命。因此,惯性传感器要保持高精度和高可靠性,其减振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飞控惯导传感装置及飞行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飞控减振效果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置飞控惯导传感装置,包括:
[0006]飞控盒,所述飞控盒内安装有多个第一减振件;
[0007]飞控模块,所述飞控模块通过安装座和所述第一减振件安装在所述飞控盒内;
[0008]其中,所述飞控模块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通过位于所述飞控模块四周的所述第一减振件与所述飞控盒连接。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减振件包括第一减振主体,所述第一减振主体的第一端外侧壁周向环设有与所述安装座装配的第一卡槽,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减振主体的第一端穿过第一安装孔并通过第一卡槽与第一安装孔卡接。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减振主体上轴向贯设有用于安装第一连接件的通孔,所述第一连接件一端穿过通孔后与所述飞控盒连接。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减振件通过上固定板与所述飞控盒连接;所述上固定板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减振主体的第二端外侧壁环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减振主体的第二端穿过第二安装孔并通过第二卡槽与第二安装孔卡接。
[0012]可选的,所述内置飞控惯导传感装置还包括配重组件,所述配重组件与所述安装座相连。
[0013]可选的,所述飞控模块通过钛螺钉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由铜制成。
[0014]可选的,所述安装座的外轮廓为方形结构,多个所述第一减振件竖直布置在所述安装座的各顶角处。
[0015]可选的,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用于所述飞控模块置放定位的安装槽。
[0016]可选的,所述内置飞控惯导传感装置还包括PCB板组件,所述PCB板组件安装在所述飞控盒内,并通过软排线与所述飞控模块连接;所述软排线呈C型结构。
[0017]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相关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飞行器,包括机体,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内置飞控惯导传感装置,所述飞控盒通过位于所述飞控盒外的第二减振件与所述机体连接。
[0018]如上所述,本技术的内置飞控惯导传感装置及飞行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飞控模块通过安装座和第一减振件安装在飞控盒内,减少了安装环境的干扰,提高了减振效果和精准性,并且结构布局紧凑合理,占用空间小。
附图说明
[0019]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内置飞控惯导传感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显示为图1的爆炸示意图;
[0021]图3显示为图1中飞控盒内的第一减振件、飞控模块和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显示为图1中飞控盒内的第一减振件、飞控模块和安装座的爆炸示意图;
[0023]图5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内置飞控惯导传感装置实施例二的爆炸示意图;
[0024]图6显示为图5中飞控盒内的第一减振件、飞控模块和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内置飞控惯导传感装置实施例三的爆炸示意图;
[0026]图8显示为图7中飞控盒内的第一减振件、飞控模块和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7]零件标号说明
[0028]100

飞控盒;101

上壳体;102

下壳体;201

安装座;2011

第一安装孔;2012

安装槽;202

第一减振件;2021

第一减振主体;2022

第一卡槽;2023

通孔;2024

第二卡槽;203

上固定板;204

第一连接件;205

配重组件;206

钛螺钉;207

第二连接件;208

下固定板;300
‑ꢀ
飞控模块;401

第二减振件;501

第一PCB板;502

第二PCB板;503

第三PCB板;600
‑ꢀ
软排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30]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31]参见图1至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一种内置飞控惯导传感装置,包括飞控盒100和飞控模块300,飞控盒100内安装有多个第一减振件202;飞控模块通过安装座 201和第一减振件202安装在飞控盒100内。其中,飞控模块300安装在安装座201上,安装座
与第一安装孔2011卡接。
[0036]参见图1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减振主体2021上轴向贯设有用于安装第一连接件 204的通孔2023,第一连接件204一端穿过通孔2023后与飞控盒100连接,飞控模块300通过第一减振件202悬挂安装在飞控盒100内,保证减振效果的同时还简化了结构,节省了空间。可选的,安装座201各侧边靠近顶角位置设有一个翻边支耳,第一安装孔2011设置在翻边支耳上,装配简单。可选的,第一减振件202由弹性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第一减振件202的一端受压变形穿过第一安装孔2011后恢复形变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飞控惯导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飞控盒,所述飞控盒内安装有多个第一减振件;飞控模块,所述飞控模块通过安装座和所述第一减振件安装在所述飞控盒内;其中,所述飞控模块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通过位于所述飞控模块四周的所述第一减振件与所述飞控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飞控惯导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件包括第一减振主体,所述第一减振主体的第一端外侧壁周向环设有与所述安装座装配的第一卡槽,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减振主体的第一端穿过第一安装孔并通过第一卡槽与第一安装孔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飞控惯导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主体上轴向贯设有用于安装第一连接件的通孔,所述第一连接件一端穿过通孔后与所述飞控盒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飞控惯导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件通过上固定板与所述飞控盒连接;所述上固定板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减振主体的第二端外侧壁环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减振主体的第二端穿过第二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巍李唐王长云俞鑫贾志超
申请(专利权)人:沃飞长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