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合金一体化连续压铸成型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8950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轻合金一体化连续压铸成型装置,包括履带输送机构和多个子模机构,子模机构上设有侧抽芯机构,并公开了以下压铸方法:子模机构移至第一工位,侧抽芯机构使第一工位上的子模机构与相邻的两子模机构隔断,压射机构与子模机构对接;子模机构移至第二工位,侧抽芯机构使第二工位上的子模机构与第一工位上的子模机构隔断并与第三工位上的子模机构连通,压射机构压入金属溶液;子模机构移至第三工位,侧抽芯机构使第三工位上的子模机构与第二工位上的子模机构连通,压射机构与子模机构分离。通过多个子模机构和连通或隔断两相邻的子模机构的侧抽芯机构,实现分段式连续压铸,实现巨大部件的一体化生产,提高巨大部件的强度。件的强度。件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轻合金一体化连续压铸成型装置及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自动化设备,尤其涉及轻合金一体化连续压铸成型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压铸作为一种金属加工工艺,应用广泛。现有的巨大部件,由于体积庞大,通常采用分体压铸后焊接。采用上述方式形成的巨大部件较一体成型的部件强度低,生产工序复杂,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轻合金一体化连续压铸成型装置,其通过沿履带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子模机构和连通或隔断两相邻的子模机构的侧抽芯机构,实现分段式连续压铸,实现巨大部件的一体化生产,提高巨大部件的强度。
[0004]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轻合金一体化连续压铸成型装置,包括模具装置,所述模具装置包括履带输送机构和多个在所述履带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上依次设置的子模机构,所述子模机构上设有使其与相邻的另一所述子模机构连通或隔断的侧抽芯机构。
[0006]如上所述的轻合金一体化连续压铸成型装置,所述履带输送机构在输送方向上设有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多个所述子模机构依次移至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所述侧抽芯机构在所述子模机构移至第一工位时使其与相邻的两所述子模机构隔断,所述侧抽芯机构在所述子模机构移至第二工位时使其与第一工位上的所述子模机构隔断以及与第三工位上的所述子模机构连通,所述侧抽芯机构在所述子模机构移至第三工位时使其与第二工位上的所述子模机构连通。
[0007]如上所述的轻合金一体化连续压铸成型装置,所述子模机构上形成有子模腔和两与所述子模腔连通的开口,两所述开口使所述子模腔外露于相邻的两所述子模机构,所述子模机构上设有两所述侧抽芯机构,两所述侧抽芯机构分别启闭两所述开口;所述侧抽芯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子模机构上的第三动力机构、在所述第三动力机构的驱动下移动启闭所述开口的侧型芯;所述下模上设有朝所述上模方向顶出铸件的顶出机构,所述子模机构上形成有冷凝管道。
[0008]如上所述的轻合金一体化连续压铸成型装置,所述履带输送机构包括下履带和可移动靠近或远离所述下履带的上履带;所述子模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履带上的下模和设置在所述上履带上的上模;所述上履带输送方向上的两端朝上倾斜形成第一上斜面和第二上斜面;所述下履带输送方向上的两端朝下倾斜形成第一下斜面和第二下斜面,所述第一上斜面与所述第一下斜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上斜面与所述第二下斜面相对设置,第一工位、所述第二工位以及所述第三工位位于所述第一下斜面与所述第二下斜面之间;移至所述第一上斜面的所述上模与移至所述第一下斜面的所述下模在输送方向上逐渐贴合;移至所述第二上斜面的所述上模与移至所述第二下斜面的所述下模在输送方向上逐渐分离;移
至第一工位、所述第二工位以及所述第三工位上的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合模。
[0009]如上所述的轻合金一体化连续压铸成型装置,还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使所述上履带移动靠近或远离所述下履带的第一动力机构,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液压油缸;所述履带输送机构包括驱动所述下履带转动的下动力机构和驱动所述上履带转动的上动力机构;所述上动力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液压油缸输出端上的多个上轴承座固定、分别与多个所述上轴承座固定传动连接的多个上滚筒轴以及分别与多个所述上滚筒轴传动连接的多个上滚筒,所述上履带张紧在多个所述上滚筒上;所述下动力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多个下轴承座固定、分别与多个所述下轴承座固定传动连接的多个下滚筒轴以及分别与多个所述下滚筒轴传动连接的多个下滚筒,所述下履带张紧在多个所述下滚筒上。
[0010]如上所述的轻合金一体化连续压铸成型装置,所述模具装置一侧设有用于朝所述子模机构压入金属溶液的压射装置,所述压射装置包括多个在所述履带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上依次移动的压射机构和将移至第三工位一侧的所述压射机构移回第一工位一侧的循环机构,所述压射机构移至第一工位一侧时与第一工位上的所述子模机构对接,所述压射机构随所述子模机构移至第二工位一侧时朝所述子模机构压入金属溶液,所述压射机构随所述子模机构移至第三工位一侧时与所述子模机构分离。
[0011]如上所述的轻合金一体化连续压铸成型装置,所述压射机构包括沿所述履带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移动的基座、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用于朝所述子模机构压入金属溶液的压射组件以及驱动所述压射组件朝所述子模机构方向移动的驱动油缸;所述循环机构包括沿所述履带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延伸的悬臂和沿所述悬臂移动的吊臂,所述吊臂下端设有用于夹持所述压射机构的夹具。
[0012]如上所述的轻合金一体化连续压铸成型装置,所述压射组件的压入速度由慢到快再到慢。
[0013]如上所述的轻合金一体化连续压铸成型装置,所述压射组件包括缸体,所述缸体上形成有压射腔和与所述压射腔连通的安装腔,所述压射腔内设有压射杆,所述安装腔内设有与所述压射杆后端围成第一无杆腔的高压泵,所述高压泵后端与所述安装腔围成第二无杆腔,所述缸体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无杆腔连通的第一进油管和第二进油管、以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无杆腔连通的第五进油管、以及形成有与所述高压泵连通的第三进油管和第四进油管,所述第二进油管上连通有快压蓄能器,所述压射腔包括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移动腔和与所述移动腔连通的出料腔,所述缸体上形成有与所述出料腔连通的入料孔以及与所述移动腔连通的入油口。
[0014]本申请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基于轻合金一体化连续压铸成型装置的压铸成型方法,该轻合金一体化连续压铸成型装置包括履带输送机构和多个在履带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上依次设置的子模机构,以及多个在履带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上依次的循环机构,多个子模机构依次移至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子模机构上设有使其与相邻的另一子模机构连通或隔断的侧抽芯机构,该压铸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子模机构移至第一工位,侧抽芯机构使第一工位上的子模机构与相邻的两子模机构隔断,压射机构与第一工位上的子模机构对接;S2:第一工位上的子模机构移至第二工位,侧抽芯机构使第二工位上的子模机构与第一工位上的子模机构隔断并与第三工位上的子模机构连通,压射机构朝第二
工位上的子模机构压入金属溶液;S3:第二工位上的子模机构移至第三工位,侧抽芯机构使第三工位上的子模机构与第二工位上的子模机构连通,压射机构与第三工位上的子模机构分离,循环机构将移至第三工位一侧的压射机构移回第一工位一侧。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6]本专利技术通过沿履带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子模机构和连通或隔断两相邻的子模机构的侧抽芯机构,实现分段式连续压铸,实现巨大部件的一体化生产,提高巨大部件的强度。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8]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模具装置的主视图;
[0019]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模具装置的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轻合金一体化连续压铸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装置(1),所述模具装置(1)包括履带输送机构(11)和多个在所述履带输送机构(11)的输送方向上依次设置的子模机构(12),所述子模机构(12)上设有使其与相邻的另一所述子模机构(12)连通或隔断的侧抽芯机构(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合金一体化连续压铸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输送机构(11)在输送方向上设有第一工位(10)、第二工位(20)和第三工位(30),多个所述子模机构(12)依次移至第一工位(10)、第二工位(20)和第三工位(30),所述侧抽芯机构(2)在所述子模机构(12)移至第一工位(10)时使其与相邻的两所述子模机构(12)隔断,所述侧抽芯机构(2)在所述子模机构(12)移至第二工位(20)时使其与第一工位(10)上的所述子模机构(12)隔断以及与第三工位(30)上的所述子模机构(12)连通,所述侧抽芯机构(2)在所述子模机构(12)移至第三工位(30)时使其与第二工位(20)上的所述子模机构(12)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合金一体化连续压铸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模机构(12)上形成有子模腔(121)和两与所述子模腔(121)连通的开口,两所述开口使所述子模腔(121)外露于相邻的两所述子模机构(12),所述子模机构(12)上设有两所述侧抽芯机构(2),两所述侧抽芯机构(2)分别启闭两所述开口;所述侧抽芯机构(2)包括设置在所述子模机构(12)上的第三动力机构(21)、在所述第三动力机构(21)的驱动下移动启闭所述开口的侧型芯(50);所述下模(121)上设有朝所述上模(122)方向顶出铸件的顶出机构(5),所述子模机构(12)上形成有冷凝管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合金一体化连续压铸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输送机构(11)包括下履带(111)和可移动靠近或远离所述下履带(111)的上履带(112);所述子模机构(12)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履带(111)上的下模(121)和设置在所述上履带(112)上的上模(122);所述上履带(112)输送方向上的两端朝上倾斜形成第一上斜面(100)和第二上斜面(200);所述下履带(111)输送方向上的两端朝下倾斜形成第一下斜面(300)和第二下斜面(400),所述第一上斜面(100)与所述第一下斜面(300)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上斜面(200)与所述第二下斜面(400)相对设置,第一工位(10)、所述第二工位(20)以及所述第三工位(30)位于所述第一下斜面(300)与所述第二下斜面(400)之间;移至所述第一上斜面(100)的所述上模(122)与移至所述第一下斜面(300)的所述下模(121)在输送方向上逐渐贴合;移至所述第二上斜面(200)的所述上模(122)与移至所述第二下斜面(400)的所述下模(121)在输送方向上逐渐分离;移至第一工位(10)、所述第二工位(20)以及所述第三工位(30)上的所述上模(122)与所述下模(121)合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轻合金一体化连续压铸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架(4),所述机架(4)上设有使所述上履带(112)移动靠近或远离所述下履带(111)的第一动力机构(5),所述第一动力机构(5)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液压油缸(51);所述履带输送机构(11)包括驱动所述下履带(111)转动的下动力机构(113)和驱动所述上履带(112)转动的上动力机构(114);所述上动力机构(114)包括设置在所述液压油缸(51)输出端上的多个上轴承座固定
(1141)、分别与多个所述上轴承座固定(1141)传动连接的多个上滚筒轴(1142)以及分别与多个所述上滚筒轴(1142)传动连接的多个上滚筒(1143),所述上履带(112)张紧在多个所述上滚筒(1143)上;所述下动力机构(113)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4)上的多个下轴承座固定(1131)、分别与多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筱谭强朱必武彭德平苏海白星陈宇强刘文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