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氢转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08880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氢转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原料油预热后,依次经过加氢预精制、缓和裂化反应、经高低分油气分离后,得到裂化生成油,经过减压分馏得到至少两段加氢裂化尾油。所述缓和裂化反应采用的缓和裂化催化剂的载体中包含小晶粒介孔改性Y分子筛,所述改性Y分子筛中晶体粒径小于500nm,微孔体积不低于0.20ml/g,其骨架的氧化硅与氧化铝的摩尔比为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氢转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烃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氢转化方法,该加氢转化方法生产的加氢裂化尾油具有合适粘度和较高粘度指数可以用作润滑油基础油的。

技术介绍

[0002]润滑油基础油在成品润滑油中的含量通常占比高达70%~98%,其余的2~30%为改善性能的添加剂,其基础油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成品润滑油的质量。我国润滑油生产结构目前存在低档润滑油产量大,中高档润滑油产量小的问题,高档润滑油市场缺口较大。
[0003]传统的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工艺为溶剂工艺,主要用来生产I类基础油,溶剂脱蜡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生产的润滑油基础油粘度指数低和基础油收率较低。目前生产高质量II类和III类基础油的加工路线主要是加氢工艺流程,通过异构脱蜡将大分子正构烷烃异构裂化成分子量相同或略小的异构烷烃,从而达到润滑油基础油高黏度指数、低倾点和高收率的目的。
[0004]润滑油的粘度指数反映其粘温性质。从烃类的粘度指数数据可知,烷烃和带长侧脸的单环环烷烃是润滑油基础油中理想的烃类结构组分,多环环状烃是粘度指数最低粘温性质最差的组分。在反应过程中,希望发生的是多环芳烃的加氢饱和、加氢开环反应和异构反应,使得饱和烃含量大幅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加氢裂化尾油的粘度指数。
[0005]蜡油的加氢转化过程目标是实现将链烷烃含量低、环烷烃和芳烃含量高的低粘度指数原料,转化为高粘度指数的加氢尾油,使其成为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优质原料。其中的加氢转化催化剂实际上一种加氢功能强、裂化功能弱的加氢裂化催化剂,与传统的生产清洁燃料油的加氢裂化催化剂所不同的是,加氢转化催化剂的设计要尽可能提高选择性开环性能。所以用于生产优质润滑油基础油的加氢转化催化剂,其重点在于提高催化剂的多环环烷烃选择性开环能力,能将原料油中的多环环状烃优先选择性加氢转化为单环环状烃,提高加裂尾油的粘度指数。所述的加氢转化催化剂,需有高开环性能,同时需要优化加氢组分和酸性组分匹配,控制裂化反应深度。在此基础上尽可能的得到较高尾油收率,从而提高后续润滑油基础油的收率。
[0006]为实现这一需求,应最大程度提高催化剂的加氢性能和选择性开环性能。同时,使用更高活性的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温度,减少生产操作费用。进料包括减压蜡油等350℃~550℃的馏分,重油馏分分子微观尺寸大,由于Y型分子筛主要以微孔结构为主,较大的介孔结构较少,重油分子难以充分利用Y型分子筛的表面和酸性位点,裂化产物也不能及时从较小的微孔中脱附出来,造成过度裂化,降低了液体收率、提高了轻石脑油的产率,不利用提高航空煤油的产率,因此需要催化剂提供大量的较大孔道结构,比如3纳米以上的介孔结构。常规方法可通过在载体中采用大孔容大孔径的无机氧化物组元来实现,比如氧化铝、无定型硅铝等。
[0007]CN102041029B公开了一种加氢裂化尾油综合利用方法,分馏出的加氢裂化尾油轻馏份作为蒸汽裂解制乙烯原料,加氢裂化尾油重馏分作为生产润滑油基础油原料。兼顾供
应乙烯裂解原料的同时提高了烯烃和润滑油基础油收率。CN1175620A公开了一种在相对缓和的操作条件下提高尾油产量,为裂解制乙烯提供优质原料的方法;CN100487087C公开了一种多产优质制乙烯原料的加氢裂化方法,采用单段串联一次通过的流程,在相对缓和的操作条件下,使尾油的质量得到保证的同时,最大量生产优质尾油。CN101089137B公开了一种缓和裂化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加氢预处理反应区的操作苛刻度,提高装置的处理量或者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和提高产品质量。
[0008]CN 103289738B公开了一种加氢裂化尾油生产高档润滑油基础油的组合方法,对加氢裂化尾油进行减压分馏得到两段尾油,采用切换进料的方式或分别独立进料的方式,进行异构脱蜡和补充精制反应,可达到API II类和III类高档润滑油基础油的要求。
[0009]CN 10779225A公开了一种加氢转化系统和方法,将加氢转化反应器设置在精馏塔前,在提馏段级配装填Mo

Ni和Mo

Co型催化剂。该方法能将低价值劣质催化柴油加氢转化为高辛烷值汽油组分。

技术实现思路

[0010]针对以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氢转化方法,该方法以粘度指数较低的劣质原料油来生产具有高粘度指数的加氢裂化尾油,并且能够为制备润滑油基础油提供优质的原料。
[0011]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氢转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原料油预热后,依次经过加氢预精制、缓和裂化反应后得到裂化生成油,经高低分(高压分离器和低压分离器)油气分离后,经过减压分馏得到至少两段加氢裂化尾油;
[0013]所述缓和裂化反应采用的缓和裂化催化剂的载体中包含小晶粒介孔改性Y分子筛,所述小晶粒介孔改性Y分子筛中晶体粒径以d为中心呈正态分布,其中d小于500nm,微孔体积不低于0.20ml/g,其骨架的氧化硅与氧化铝的摩尔比为20

60,氧化钠含量<0.1wt%,晶胞参数2.430~2.435nm,相对结晶度60

100%,介孔化指数M为1.7~5.0,其中M=(S
ext
/S
micro
)*(V
meso
/V
micro
),S
ext
为采用氮气吸附脱附测定中t

plot方法中的外比表面积,S
micro
为氮气吸附脱附测定中t

plot方法中的微孔比表面积,V
micro
为氮气吸附脱附测定中t

plot方法中的微孔体积,V
meso
为氮气吸附脱附测定中单点吸附法的总孔体积减去V
micro
的差值。
[001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加氢转化方法,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小晶粒介孔改性Y分子筛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0015](1)将Y分子筛置于真空加热容器中进行预处理,直至将容器内的气压降低至0.1个大气压以内,加热温度为35~400℃;其中,所述Y分子筛骨架的SiO2/Al2O3摩尔比为12~70;
[0016](2)配制氨和另一种碱组成的混合碱溶液,其中,氨的浓度为0.01~0.50mol/L,另一种碱的浓度为0.05~1.0mol/L,所述碱选自甲胺、乙胺、乙二胺、1

丙胺、异丙胺中至少一种;
[0017](3)向步骤(1)中的真空加热容器内加入步骤(2)中配置好的混合碱溶液,并保持该容器的真空度,充分搅拌后向该容器内充入空气或氮气恢复常压,然后在40~95℃下处理10分钟~5小时,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及焙烧,得到改性Y分子筛;其中,所述混合碱溶液与所述Y分子筛的质量之比为3~50:1,进一步优选为5~10:1。
[001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加氢转化方法,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缓和裂化催化剂中包含0.1~4wt%的小晶粒介孔改性Y分子筛,30~60wt%的无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氢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原料油预热后,依次经过加氢预精制、缓和裂化反应后得到裂化生成油,经高低分油气分离后,经过减压分馏得到至少两段加氢裂化尾油;所述缓和裂化反应采用的缓和裂化催化剂的载体中包含小晶粒介孔改性Y分子筛,所述小晶粒介孔改性Y分子筛中晶体粒径以d为中心呈正态分布,其中d小于500nm,微孔体积不低于0.20ml/g,其骨架的氧化硅与氧化铝的摩尔比为20

60,氧化钠含量<0.1wt%,晶胞参数2.430~2.435nm,相对结晶度60

100%,介孔化指数M为1.7~5.0,其中M=(S
ext
/S
micro
)*(V
meso
/V
micro
),S
ext
为采用氮气吸附脱附测定中t

plot方法中的外比表面积,S
micro
为氮气吸附脱附测定中t

plot方法中的微孔比表面积,V
micro
为氮气吸附脱附测定中t

plot方法中的微孔体积,V
meso
为氮气吸附脱附测定中单点吸附法的总孔体积减去V
micro
的差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晶粒介孔改性Y分子筛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1)将Y分子筛置于真空加热容器中进行预处理,直至将容器内的气压降低至0.1个大气压以内,加热温度为35~400℃;其中,所述Y分子筛骨架的SiO2/Al2O3摩尔比为12~70;(2)配制氨和另一种碱组成的混合碱溶液,其中,氨浓度为0.01~0.50mol/L,另一种碱浓度为0.05~1.0mol/L,所述另一种碱选自甲胺、乙胺、乙二胺、1

丙胺、异丙胺中至少一种;(3)向步骤(1)中的真空加热容器内加入步骤(2)中配置好的混合碱溶液,并保持该容器的真空度,充分搅拌后向该容器内充入空气或氮气恢复常压,然后在40~95℃下处理10分钟~5小时,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及焙烧,得到改性Y分子筛;其中,所述混合碱溶液与所述Y分子筛的质量之比为3~50:1,优选为5~1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和裂化催化剂中包含0.1~4wt%的小晶粒介孔改性Y分子筛,30~60wt%的无定型硅铝,5~40wt%的粘结剂和活性含量为25~3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晶晶余颖龙赵梓贺王延飞袁晓亮王嘉祎张雅琳王燕张占全谢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