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线圈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8613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0:03
电磁线圈驱动电路(3)具有:第1开关元件(41),其经由电磁线圈(5)而配置于高电位侧的第1电源线(36)和低电位侧的第2电源线(37)之间;第1驱动电路(341),其使用对第1电源线(36)和第2电源线(37)之间施加的第1电压对第1开关元件(41)进行驱动;第2开关元件(42),其经由电磁线圈(5)而配置于第1电源线(36)和低电位侧的第3电源线(38)之间;第2驱动电路(342),其使用对第1电源线(36)和第3电源线(38)之间施加的第2电压对第2开关元件(42)进行驱动;以及降压电路(32),其使用第1电压而生成使第1电压降压后的第2电压。压后的第2电压。压后的第2电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磁线圈驱动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对电磁螺线管、电磁接触器的操作线圈这样的电磁线圈进行驱动的电磁线圈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下述技术,即,在使可动铁芯向固定铁芯吸附的吸附动作时、和对使可动铁芯吸附于固定铁芯的状态进行保持的吸附保持时,使在对电磁接触器的可动铁芯进行驱动的操作线圈流动的励磁电流不同。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关于施加于对在操作线圈流动的励磁电流进行控制的开关元件的脉冲信号,在吸附动作时将接通时间的比率相对地增大,在吸附保持时将接通时间的比率相对地减小,由此变更了向操作线圈的励磁电流。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8605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在可动铁芯的吸附动作时和吸附保持时对在操作线圈流动的励磁电流进行变更,需要与励磁电流的大小相应地对脉冲信号的脉宽进行控制的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技术。因此,存在电路复杂化且大规模化,制造成本及消耗电力增加这一课题。
[0005]本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磁线圈驱动电路,其对电磁线圈进行驱动,该电磁线圈驱动电路的特征在于,具有:第1开关元件,其经由所述电磁线圈而配置于高电位侧的第1电源线和低电位侧的第2电源线之间,且与所述电磁线圈相比配置于更靠低电位侧;第1驱动电路,其使用对所述第1电源线和所述第2电源线之间施加的第1电压对所述第1开关元件进行驱动;第2开关元件,其经由所述电磁线圈而配置于所述第1电源线和低电位侧的第3电源线之间,且与所述电磁线圈相比配置于更靠低电位侧;第2驱动电路,其使用对所述第1电源线和所述第3电源线之间施加的第2电压对所述第2开关元件进行驱动;以及降压电路,其使用所述第1电压而生成使所述第1电压降压后的所述第2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线圈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开始时,通过所述第1驱动电路对所述第1开关元件进行驱动而吸附所述电磁线圈的可动铁芯,在吸附所述可动铁芯后,停止由所述第1驱动电路的驱动,通过所述第2驱动电路对所述第2开关元件进行驱动而对所述可动铁芯的吸附进行保持。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线圈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具有电流抑制电路,该电流抑制电路连接于所述第2开关元件的低电位侧的端子即第1端子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田和久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