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锁的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85166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工装夹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自锁的夹持装置,包括夹持组件和自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交叉铰接的两个夹持臂和第一弹性复位件,夹持臂包括夹杆和夹头,第一弹性复位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两个夹杆以推抵两个夹杆相互远离,夹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自锁块;自锁组件包括盖体和可滑动连接于盖体的弹性按钮,弹性按钮包括两个第二自锁块;自锁组件具有第二自锁块卡接第一自锁块的锁定状态和第二自锁块抵接第一自锁块的自由状态,按压弹性按钮时,自锁组件能在自由状态和锁定状态之间转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自锁的夹持装置夹持物体之后能够自锁,便于操作人员解放双手进行其他作业,提高组装效率;对物体的装夹和松开操作快速,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A self-locking clamp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锁的夹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工装夹具
,尤其涉及一种可自锁的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组装产品的生产线上需要使用各种各样辅助组装的夹持装置,夹持装置一方面能够对组装产品进行精确的装夹定位,提升组装质量,另一方面,夹持装置能够解决一些组装产品不便于手持进行操作的问题。对于一些加工节拍较快的生产线而言,夹持装置需要频繁进行组装产品的装夹和松开,而现有的夹持装置常常结构复杂,难以快速实现产品的装夹和松开,使用不便;或者在夹持组装产品之后还需要操作人员辅助固定,无法自锁,不便于操作人员解放双手进行其他作业,组装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锁的夹持装置,夹持物体之后能够自锁,便于操作人员解放双手进行其他作业,提高组装效率;而且能够快速实现对物体的装夹和松开,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000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提供一种可自锁的夹持装置,包括:
[0006]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交叉铰接的两个夹持臂和第一弹性复位件,所述夹持臂包括夹杆和夹头,两个所述夹头被配置为夹持物体,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两个所述夹杆,以推抵两个所述夹杆相互远离,所述夹杆包括第一自锁块,两个所述第一自锁块相对设置;
[0007]自锁组件,所述自锁组件包括盖体和可滑动连接于所述盖体的弹性按钮,所述弹性按钮包括两个第二自锁块,两个所述第二自锁块分别对应两个所述第一自锁块;所述自锁组件具有所述第二自锁块卡接所述第一自锁块的锁定状态和所述第二自锁块抵接所述第一自锁块的自由状态,所述弹性按钮被配置为按压时,所述自锁组件能够在所述自由状态和所述锁定状态之间转换。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盖体包括下盖体和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下盖体的上盖体,所述上盖体设置有引导孔,所述弹性按钮位于所述下盖体和所述上盖体之间,且一端可滑动地穿过所述引导孔。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下盖体还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抵接所述上盖体。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弹性按钮还包括按压块,所述按压块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自锁块之间,所述按压块滑动设于所述引导孔内。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自锁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下盖体和所述弹性按钮。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弹性按钮具有一端开口的导向腔,所述第
二弹性复位件设置于所述导向腔内,且一端抵接所述下盖体。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一自锁块包括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二自锁块包括第二抵接面,两个所述第一自锁块备配置为相互靠近时,所述第一抵接面能够推抵所述第二抵接面,以使所述弹性按钮滑动压缩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夹杆设置有固定孔,两个所述固定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的两端分别卡接两个所述固定孔。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铰接轴,其中一个所述夹杆设置有连接槽,所述铰接轴位于所述连接槽内,另一个所述夹杆穿过所述连接槽以转动连接所述铰接轴。
[00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夹持臂还包括至少一个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被配置为连接所述夹杆和所述夹头。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所提供的可自锁的夹持装置,自锁组件能够在第二自锁块卡接第一自锁块的锁定状态和第二自锁块抵接第一自锁块的自由状态之间转换,夹头夹持物体之后能够自锁,便于操作人员解放双手进行其他作业,提高组装效率;通过弹性按钮可上下滑动和弹性复位,能够快速实现对物体的装夹和松开,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自锁的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自锁的夹持装置的结构拆解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锁组件在自由状态的结构剖视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锁组件在锁定状态的结构剖视图。
[0023]图中:
[0024]1、夹持组件;11、夹持臂;111、夹杆;1110、第一抵接面;1111、第一自锁块;1112、固定孔;1113、连接槽;112、夹头;12、第一弹性复位件;13、铰接轴;14、紧固件;2、自锁组件;21、盖体;211、下盖体;2111、支撑块;212、上盖体;2121、引导孔;22、弹性按钮;221、第二自锁块;2211、第二抵接面;222、按压块;223、导向腔;23、第二弹性复位件;3、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
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8]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29]如图1

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自锁的夹持装置,包括夹持组件1和自锁组件2。夹持组件1包括交叉铰接的两个夹持臂11和第一弹性复位件12,夹持臂11包括夹杆111和夹头112,两个夹头112被配置为夹持物体;第一弹性复位件12的两端分别抵接两个夹杆111,以推抵两个夹杆111相互远离,可以理解,当两个夹杆111绕铰接处转动而相互远离时,两个夹头112呈打开状态,可将物体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锁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组件(1),所述夹持组件(1)包括交叉铰接的两个夹持臂(11)和第一弹性复位件(12),所述夹持臂(11)包括夹杆(111)和夹头(112),两个所述夹头(112)被配置为夹持物体,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12)的两端分别抵接两个所述夹杆(111),以推抵两个所述夹杆(111)相互远离,所述夹杆(111)包括第一自锁块(1111),两个所述第一自锁块(1111)相对设置;自锁组件(2),所述自锁组件(2)包括盖体(21)和可滑动连接于所述盖体(21)的弹性按钮(22),所述弹性按钮(22)包括两个第二自锁块(221),两个所述第二自锁块(221)分别对应两个所述第一自锁块(1111);所述自锁组件(2)具有所述第二自锁块(221)卡接所述第一自锁块(1111)的锁定状态和所述第二自锁块(221)抵接所述第一自锁块(1111)的自由状态,所述弹性按钮(22)被配置为按压时,所述自锁组件(2)能够在所述自由状态和所述锁定状态之间转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锁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1)包括下盖体(211)和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下盖体(211)的上盖体(212),所述上盖体(212)设置有引导孔(2121),所述弹性按钮(22)位于所述下盖体(211)和所述上盖体(212)之间,且一端可滑动地穿过所述引导孔(21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锁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体(211)还包括支撑块(2111),所述支撑块(2111)抵接所述上盖体(21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锁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按钮(22)还包括按压块(222),所述按压块(222)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自锁块(2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勇强孙武
申请(专利权)人: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