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内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8327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排气内塞,包括主体和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穿过设于所述主体上的排气孔并可上下移动,用于开闭所述排气孔,还包括旋盖,所述旋盖设于所述主体上方并可绕中心轴转动,所述旋盖的中心设有内置升降线槽的连接部,所述排气组件与所述连接部活动连接,当所述旋盖逆时针旋转,通过所述连接部使所述排气组件向下移动打开所述排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排气内塞,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Exhaust plu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气内塞


[0001]本技术涉及杯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气内塞。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较大的保温杯或保温壶,由于其装载较多的热水,其内的气压较大,且冷却后的负压也相对较大,因此其盖子或内塞一般被设计成具有排气泄压的功能,用于平衡内外气压,一是避免因气压过大造成漏水或杯盖被炸开,二是避免内部热水冷却后形成的负压造成开盖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排气内塞。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排气内塞,包括主体和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穿过设于所述主体上的排气孔并可上下移动,用于开闭所述排气孔,还包括旋盖,所述旋盖设于所述主体上方并可绕中心轴转动,所述旋盖的中心设有内置升降线槽的连接部,所述排气组件与所述连接部活动连接,当所述旋盖逆时针旋转,通过所述连接部使所述排气组件向下移动打开所述排气孔。
[0006]所述连接部内置的升降线槽为双头螺纹,所述排气组件包括排气阀和密封件,所述排气阀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卡点、连接杆、密封板,所述密封件套装在所述连接杆下端并置于所述密封板和所述主体之间,用于封闭所述排气孔,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排气孔并深入所述主体内,所述卡点对称设置与所述连接部内置的双头螺纹配合使所述旋盖的旋转能够控制所述排气组件的上下移动。
[0007]所述排气组件还包括弹簧,所述主体内沿着排气孔向上延伸设有中心柱,在所述排气孔下方设有容纳腔,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中心柱外围并抵接在所述主体和旋盖之间,为旋盖复位提供弹性力,所述密封件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0008]所述排气组件还包括弹簧扣,所述弹簧扣可拆卸地卡接在所述连接杆上方的环槽内,所述弹簧抵接在所述主体和弹簧扣之间,所述弹簧扣在弹簧作用下与所述旋盖抵接。
[0009]所述主体外壁上方周向均匀设有至少两个限位壁,所述限位壁之间设有缺口,所述旋盖外圈设有操作部,所述操作部和所述连接部通过周向均匀设置的至少两个限位筋连接,所述限位筋之间有通槽,所述限位壁插入在所述通槽内,所述限位筋置于所述缺口内并左右限位活动在两个相邻的所述限位壁之间,使所述旋盖相对于所述主体的自由旋转角度受限。
[0010]所述旋盖相对于所述主体限位自由旋转的角度为22.5度。
[0011]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外侧设有卡凸,所述限位壁内侧设有卡槽,所述卡凸与所述卡槽配合连接,所述旋盖上下限位在所述主体和所述顶盖之间。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简化结构,逆时针旋拧旋盖开启内塞的同时必然会先打开排气阀排气,安全可靠,松开后旋盖和排气阀自动
复原,不会影响顺时针方向拧紧内塞。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4]图2是密闭状态的剖视图。
[0015]图3是排气状态的剖视图。
[0016]图4是密闭状态下旋盖和主体的位置关系图。
[0017]图5是排气状态下旋盖和主体的位置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1至5,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技术,并不是为了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9]排气内塞,包括主体1、旋盖2、顶盖3和排气组件;所述主体1中间设有排气孔11,所述排气组件穿过所述排气孔11并可上下移动,用于开闭所述排气孔11,所述旋盖2用于控制所述排气组件的向下移动进而控制打开排气孔11,所述顶盖3设于所述旋盖2上方并与所述主体1连接,用于限制所述旋盖2上下方向的移动。
[0020]进一步地,所述主体1的外壁上方周向均匀设有至少两个限位壁12,所述限位壁12具体可以是2个、3个、4个、5个或者6个,所述限位壁12之间有缺口13,所述限位壁12内侧设有卡槽16,所述主体1内沿着所述排气孔11向上延伸设有中心柱14,所述排气孔11下方设有容纳槽15;所述旋盖2外圈设有操作部23,中心设有连接部24,所述操作部23和连接部24通过周向均匀设置的至少两个限位筋21连接,所述限位筋21具体可以是2个、3个、4个、5个或者6个,所述限位筋21之间有通槽22,所述连接部24内侧设有具有升降作用的双头螺纹。
[0021]装配时,所述主体1上的限位壁12穿过所述旋盖2上的通槽22,所述限位筋21落入所述缺口13中并限位在两个相邻的限位壁12之间,当旋盖2绕中心轴转动时,由于所述限位壁12对所述限位筋21的限位,所述旋盖2的旋转角度受限。
[0022]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组件包括排气阀4、密封件5,所述排气阀4的连接杆41穿过所述排气孔11并可以上下移动,所述密封件5套装在所述排气阀4上并置于所述主体1和所述排气阀4上的密封板42之间,用于封闭所述排气孔11,所述密封件5和密封板42置于所述容纳槽15内,所述排气阀4的连接杆41顶部对称设有卡点43,所述卡点43与所述连接部24内侧的双头螺纹活动连接配合,在开盖时,所述旋盖2逆时针旋转,所述双头螺纹通过所述卡点43使所述排气阀4向下移动,如图3所示,所述密封件5脱离所述主体1,此时处于排气状态,当所述旋盖2顺时针旋转时,带动所述排气阀4向上移动,如图2所示,所述密封件5与所述主体1抵接,此时处于密闭状态;由于所述旋盖2的旋转角度受到所述主体1的限制,所述卡点43不会脱离所述双头螺纹。这种结构,在开盖过程中,所述旋盖2必然会先使所述排气组件打开排气孔11进行排气,使排气的工作集合在开盖的过程中,大大简化了排气的操作,方便使用,且所述密封件5和密封板42置于所述容纳槽15内,所述排气阀4的连接杆41在所述中心柱14内上下移动,可以确保所述排气阀4在上下移动过程中不会偏斜,进而避免不能封闭所述排气孔11导致的漏水或喷水造成的安全事故。
[0023]作为优选,所述排气组件还包括弹簧6,所述弹簧6套设在所述中心柱14外侧并置于所述旋盖2和主体1之间,为所述排气阀4和旋盖2的复位提供弹性力,当逆时针旋转所述旋盖2使所述排气阀4向下移动时,所述弹簧6处于压缩蓄势状态,当松开旋盖2时,在所述弹簧6的作用下,通过所述卡点43和所述双头螺纹的配合使所述排气阀4和旋盖2自动完成复位;这种结构,使所述排气阀4和旋盖2自动完成复位,如图4所示,所述旋盖2上的限位筋21被位于右侧的限位壁12限位,此时,顺时针旋转旋盖2将带动主体1旋转,进而拧紧内塞,时内塞在拧紧过程中,不存在虚位,使用更加方便。
[0024]作为优选,所述排气组件还包括弹簧扣7,所述弹簧扣7可拆卸地卡接在所述连接杆41上方的环槽内,所述弹簧6置于所述主体1和所述弹簧扣7之间,所述弹簧扣7在弹簧6作用下与所述旋盖2抵接,这种结构,使弹簧在压缩和复位过程中更加稳定,不易产生偏斜,更加可靠。
[0025]进一步地,所述顶盖3外侧设有卡凸31,所述卡凸31与所述卡槽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排气内塞,包括主体(1)和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穿过设于所述主体(1)上的排气孔(11)并可上下移动,用于开闭所述排气孔(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盖(2),所述旋盖(2)设于所述主体(1)上方并可绕中心轴转动,所述旋盖(2)的中心设有内置升降线槽的连接部(24),所述排气组件与所述连接部(24)活动连接,当所述旋盖(2)逆时针旋转,通过所述连接部(24)使所述排气组件向下移动打开所述排气孔(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内塞,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4)内置的升降线槽为双头螺纹,所述排气组件包括排气阀(4)和密封件(5),所述排气阀(4)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卡点(43)、连接杆(41)、密封板(42),所述密封件(5)套装在所述连接杆(41)下端并置于所述密封板(42)和所述主体(1)之间,用于封闭所述排气孔(11),所述连接杆(41)穿过所述排气孔(11)并深入所述主体(1)内,所述卡点(43)对称设置与所述连接部(24)内置的双头螺纹配合使所述旋盖(2)的旋转能够控制所述排气组件的上下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内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组件还包括弹簧(6),所述主体(1)内沿着排气孔(11)向上延伸设有中心柱(14),在所述排气孔(11)下方设有容纳腔(15),所述弹簧(6)套设在所述中心柱(14)外围并抵接在所述主体(1)和旋盖(2)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啸晋雷芮智洋张建新朱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哈尔斯真空器皿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