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治白绢病的农药混合装置及混合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8034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农业科技领域的一种用于防治白绢病的农药混合装置,包括混药桶,混药桶的一侧设有储存和回收农药的储药池,储药池的一侧设有筛选和搅拌种子的拌种桶,拌种桶的底部为锥形,储药池上设有进药管,进药管上设有固定连接的水泵,进药管的一端伸入储药池中,另一端伸入拌种桶内部。本农药混合装置,将农药混合、种子筛选、种子搅拌作一体化处理,单电机同时实现筛选和搅拌功能,结构精巧,节省能源;拌种时能够通过往复的转动使拌种更加充分,同时不刮伤种子,有效防治白绢病的同时液保证了种子的质量;能够将农药回收利用,减少了农药浪费。了农药浪费。了农药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防治白绢病的农药混合装置及混合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科技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治白绢病的农药混合装置及混合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白绢病又称菌核性根腐病和菌核性苗枯病,该病危害花生,辣椒,大葱等农作物。白绢病主要为害地下茎,病部后期表面及附近土壤中发生大量菌核,病株茎叶迅速凋萎,甚至全株死亡。白绢病一旦发生,极难治理,因此白绢病的主要治理手段为防治,在播种前提前用农药对种子进行处理是一种极为高效的防治方法。
[0003]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将种子与农药作直接浸泡处理,但是大批量的种子浸泡时容易出现种子农药混合不均匀,或者为了浸泡均匀加大农药用量、延长浸泡时间,但是这样会导致种子的存活率受农药影响;现有技术中也有对种子进行搅拌的装置,但是往往是单向转动搅拌,这样种子因惯性并不能完全翻转,导致混合不均匀;也有通过搅拌叶轮对种子进行搅拌的装置,但是这样会使种子被叶轮刮伤,降低种子存活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治白绢病的农药混合装置及混合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防治白绢病的农药混合装置,包括混药桶(3),其特征在于,所述混药桶(3)的一侧设有储存和回收农药的储药池(2),储药池(2)的一侧设有筛选和搅拌种子的拌种桶(1),拌种桶(1)的底部为锥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治白绢病的农药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药桶(3)上固定设有第二电动机(31),第二电动机(31)的输出端上固定设有搅拌轴(32),搅拌轴(32)上固定设有轴向分布的搅拌叶片(33),混药桶(3)顶端上设有进药口,进药口上设有进药旋盖(34),混药桶(3)下方固定设有阵列分布的第二支撑柱(37),混药桶(3)一侧设有进水口(35),混药桶(3)底端固定设有第二出药管(36),第二出药管(36)上固定设有阀门(38),第二出药管(36)的一端伸入储药池(2)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治白绢病的农药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药池(2)上设有进药管(4),进药管(4)上设有固定连接的水泵(8),进药管(4)的一端伸入储药池(2)中,另一端伸入拌种桶(1)内部;所述拌种桶(1)内固定设有阵列分布的连接柱(11),连接柱(11)上固定设有环状管道(12),环状管道(12)与进药管(4)连通,环状管道(12)上固定设有阵列分布的喷头(13),拌种桶(1)内还设有转动连接的转轴(14),转轴(14)的一端固定设有齿轮(74),另一端固定设有转盘(15),所述转盘(15)和拌种桶(1)内壁之间留有缝隙,转盘(15)上固定设有阵列分布的挡块(151),拌种桶(1)底端设有固定连接的第一出药管(16),第一出药管(16)的一端伸入储药池(2)中,拌种桶(1)的一侧固定设有出种口(17),出种口(17)上设有滑动连接的出种开关(18),拌种桶(1)的底端还固定设有阵列分布的第一支撑柱(1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治白绢病的农药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拌种桶(1)上固定设有安装块(7)、支架(6)、进种口(79)、滑轨(71),安装块(7)上固定设有安装板(73),安装板(73)上设有转动连接的第一锥齿轮(76),第一锥齿轮(76)下方设有固定连接的曲柄(77),滑轨(71)上设有滑动连接的齿条(72),齿条(72)与齿轮(74)啮合,齿条(72)上固定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安东汪本勤
申请(专利权)人: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