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结构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7700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具备对热传导元件的反作用力的耐久性并且能够提高发热元件的散热效率的新型的构造的电路结构体。电路结构体(10)具有:发热元件(14);汇流条(28、30),与发热元件(14)的连接部(82、84)连接;壳体(24、26),收纳发热元件(14)和汇流条(28、30);具有弹性的热传导元件(48),与汇流条(28、30)热接触;按压部(74),设置于壳体(24、26)而使汇流条(28、30)与热传导元件(48)接触;及加强壁部(78),向壳体(24、26)的外部突出而对按压部(74)进行加强。26)的外部突出而对按压部(74)进行加强。26)的外部突出而对按压部(74)进行加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路结构体


[0001]本公开涉及包含发热元件的电路结构体。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在车辆中搭载有包含继电器等发热元件的电路结构体。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一种电路结构体,该电路结构体具备继电器,该继电器对于作为车辆侧的负载而经由变换器连接的电动机或发电机,使蓄电池的电力供给断续。
[0003]在这样的电路结构体中使用的继电器等发热元件因为流过较大的电流,所以产生与电流量的平方成比例的焦耳热,发热量也变大。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利用连接收纳于壳体内的继电器的连接部和配置于壳体外的蓄电池的连接端子连接的汇流条的中间部分来进行继电器的散热的构造。具体而言,公开了如下的构造:在向收纳继电器的壳体外延伸出的汇流条的中间部,经由热传导元件而与底盘或收纳电源装置整体的箱体等抵接,从而将由继电器产生的热量向底盘或箱体热传导来进行散热。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

7909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在专利文献1的构造中,需要将设置于汇流条的散热部分较长地引绕至设置于壳体外的其他元件,无法避免继电器的连接部与散热部分之间的距离变大。因此,存在无法高效地对继电器中的发热进行散热这样的问题。另外,因为利用向壳体外延伸出的汇流条按压热传导元件,所以在由于汇流条等的尺寸交叉而按压力变大的情况下,也有可能由于热传导元件的反作用力而导致汇流条的位移或其他设备的破损。
[0008]因此,本专利技术公开具备对热传导元件的反作用力的耐久性并且能够提高发热元件的散热效率的新型的构造的电路结构体。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0]本公开的电路结构体是如下的电路结构体,其具有:发热元件;汇流条,与上述发热元件的连接部连接;壳体,收纳上述发热元件和上述汇流条;具有弹性的热传导元件,与上述汇流条热接触;按压部,设置于上述壳体而使上述汇流条与上述热传导元件接触;及加强壁部,向上述壳体的外部突出而对上述按压部进行加强。
[0011]专利技术效果
[0012]根据本公开,具备对热传导元件的反作用力的耐久性并且能够提高发热元件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路结构体的整体立体图。
[0014]图2是概略地表示从蓄电池到负载的路径中的电气结构的图。
[0015]图3是图1所示的电路结构体的分解立体图。
[0016]图4是图1所示的电路结构体的俯视图。
[0017]图5是图4中的V

V截面放大图。
[0018]图6是图4中的VI

VI截面放大图。
[0019]图7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路结构体的俯视图,是相当于图4的图。
[0020]图8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路结构体的截面放大图,是相当于图5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0022]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来进行说明。
[0023]本公开的电路结构体为,
[0024](1)电路结构体具有:发热元件;汇流条,与上述发热元件的连接部连接;壳体,收纳上述发热元件和上述汇流条;具有弹性的热传导元件,与上述汇流条热接触;按压部,设置于上述壳体而使上述汇流条与上述热传导元件接触;及加强壁部,向上述壳体的外部突出而对上述按压部进行加强。
[0025]根据本公开的电路结构体,与发热元件的连接部连接的汇流条与热传导元件热接触,通过设置于收纳发热元件的壳体的按压部,而汇流条与热传导元件可靠地接触。因此,能够有利地防止汇流条与热传导元件的紧贴性降低而使传热效率降低。另外,能够在不使与成为发热元件的发热部位的连接部连接的汇流条引绕到壳体外的情况下,在发热元件的附近与热传导元件可靠地热接触。其结果是,能够使发热元件的发热经由汇流条和热传导元件而向壳体和壳体外的元件传热,能够提高发热元件的散热效率。
[0026]而且,按压部被向壳体的外部突出的加强壁部加强,因此即使在由于壳体或汇流条等的尺寸交叉而按压部按压热传导元件的按压力变高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受到其反作用力的按压部的破损防患于未然,还能够提高按压部、壳体乃至电路结构体的耐久性。
[0027]另外,按压部只要是使汇流条与热传导元件接触的元件即可,不一定需要将汇流条按压于热传导元件,但通过设为将汇流条按压于热传导元件的构造,能够有利地避免因公差等引起的汇流条与热传导元件的紧贴性的降低。另外,热传导元件既可以载置于壳体的壁部并经由壳体而与壳体外的元件热接触,也可以经由设置于壳体的开口部而与壳体外的元件热接触。另外,与发热元件的连接部连接的汇流条既包含作为导通元件使用的汇流条,也包含仅用于散热用的汇流条。
[0028](2)优选在上述壳体的中间隔着上述汇流条而与上述热传导元件相向的部位设置有上述按压部,在上述按压部的与上述热传导元件的接触面相反一侧的面突出地设置有上述加强壁部。这是因为,在设置于壳体的按压部中,在与热传导元件的相向面相反一侧的面设置有加强壁部,因此能够通过加强壁部可靠地加强按压部。而且,在按压部中,在与热传导元件的接触面相反一侧的面突出地设置有加强壁部,因此能够构建从汇流条和热传导元件经由加强壁部的散热路径,能够更有利地实现发热元件的散热。
[0029](3)优选所述加强壁部构成为包含隔开间隔地并列配置的多个加强板。这是因为,
加强壁部包含隔开间隔地并列配置的多个加强板,因此各加强板作为散热片发挥功能,发挥经由加强板的进一步的散热效果。另外,本方式的加强壁部只要包含多个加强板隔开间隔地并列配置的部位,就能够以任意的形状设置。例如,并列翅片形状、栅格图案、蜂窝结构等也可以包含于本方式中。
[0030](4)优选在上述加强壁部中埋设有金属部,该金属部的一部分向该加强壁部的外部突出。这是因为,加强壁部对按压部的加强效果和散热效果更进一步提高。
[0031](5)优选具有保持构造,上述保持构造保持为将上述按压部按压于上述汇流条和上述热传导元件的状态。这是因为,能够将汇流条和热传导元件稳定地保持为紧密接触状态,能够稳定地维持所期望的散热性。例如,通过将设置于上壳体按压部螺栓紧固于下壳体,从而经由按压部将汇流条可靠地按压于载置于下壳体的热传导元件是有效的。
[0032]<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
[0033]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公开的电路结构体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另外,本公开不限于这些例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并且意图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含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0034]<实施方式1>
[0035]以下,参照图1至图6来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电路结构体10例如搭载于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上(未图示)。例如如图2所示,电路结构体10用于将作为发热元件的行驶用蓄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路结构体,具有:发热元件;汇流条,与所述发热元件的连接部连接;壳体,收纳所述发热元件和所述汇流条;具有弹性的热传导元件,与所述汇流条热接触;按压部,设置于所述壳体而使所述汇流条与所述热传导元件接触;及加强壁部,向所述壳体的外部突出而对所述按压部进行加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结构体,其中,在所述壳体的中间隔着所述汇流条而与所述热传导元件相向的部位设置有所述按压部,在所述按压部的与所述热传导元件的接触面相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村勇贵竹田仁司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