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刀组件与外刀组件的连接结构及医用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73922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刀组件与外刀组件的连接结构及医用刀具,包括外刀组件和内刀组件,所述内刀组件包括内刀管以及与内刀管连接并传递扭力的支撑部件,所述内刀管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外刀组件内,所述支撑部件与外刀组件之间设置有滚动体,所述滚动体与外刀组件之间和/或滚动体与支撑部件之间形成滚动摩擦;所述医用刀具安装有内刀组件与外刀组件的连接结构。通过滚动体与外刀组件之间和/或滚动体与支撑部件之间形成滚动摩擦,从而减少了摩擦力,有利于内刀组件的转动,同时还减少了摩擦产生的热量,从而提高了外刀组件、滚动体、内刀组件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了医用刀具使用的可靠性,节约了成本。节约了成本。节约了成本。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inner knife assembly and outer knife assembly and medical kn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刀组件与外刀组件的连接结构及医用刀具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刀组件与外刀组件的连接结构及医用刀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磨钻、刨刀等医用刀具在外科手术中广泛应用,该类医用刀具主要由手柄和刀具组成,而刀具主要由外刀组件和内刀组件构成,通过手柄接入动力带动刀具的内刀组件高速旋转,通过刀具的工作部对组织进行磨削。在现有技术中,刀具的内刀组件与外刀组件之间直接采用塑料垫片或其它材料的垫片进行过渡支撑,内刀组件/外刀组件与垫片之间的接触方式为面面接触,在内刀组件与外刀组件相对转动过程中,会与垫片产生很大的摩擦力,不仅不利于内刀组件与外刀组件的转动,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损坏内刀组件、外刀组件或垫片,从而降低使用寿命,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刀组件与外刀组件的连接结构,以减少内刀组件与外刀组件相对转动时的摩擦,从而减少摩擦热量,提高医用刀具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内刀组件与外刀组件的连接结构,包括外刀组件和内刀组件,所述内刀组件包括内刀管以及与内刀管连接并传递扭力的支撑部件,所述内刀管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外刀组件内,所述支撑部件与外刀组件之间设置有滚动体,所述滚动体与外刀组件之间和/或滚动体与支撑部件之间形成滚动摩擦。
[0005]可选地,所述外刀组件位于支撑部件的前方,所述滚动体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的前端面与外刀组件的后端面之间
[0006]可选地,所述支撑部件的前端面与外刀组件的后端面之间设置有保持架,所述保持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滚动体的安装孔,所述滚动体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孔中,且所述滚动体分别与支撑部件的前端面和外刀组件的后端面接触。
[0007]可选地,所述支撑部件的前端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滚动体安装在安装槽内,并与所述外刀组件的后端面接触;或者所述外刀组件的后端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滚动体安装在安装槽内,并与支撑部件的前端面接触。
[0008]可选地,所述滚动体为金属球,所述金属球至少为三个,并沿内刀管周向分布。
[0009]可选地,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用于接入扭力的支撑体以及与支撑体前部相连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套在内刀管外,并与内刀管之间周向固定;所述保持架安装在连接座上。
[0010]可选地,所述保持架为环形结构,所述保持架套在连接座外,并能相对于连接座周向转动,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用于限制保持架轴向位置的限位结构。
[0011]可选地,所述安装孔为沿内刀管轴向贯穿保持架的通孔,且滚动体露出所述安装孔的两端,所述安装孔靠近外刀组件的一端的直径小于滚动体的直径,以限制所述滚动体
脱离所述保持架。
[0012]可选地,所述保持架由弹性非金属材料制成。
[0013]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医用刀具,所述医用刀具包括所述的内刀组件与外刀组件的连接结构。
[0014]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内刀组件与外刀组件的连接结构及医用刀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滚动体与外刀组件之间和/或滚动体与支撑部件之间形成滚动摩擦,从而减少了摩擦力,有利于内刀组件的转动,同时还减少了摩擦产生的热量,从而提高了外刀组件、滚动体、内刀组件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了医用刀具使用的可靠性,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爆炸图;
[0017]图3为图1中Ⅰ处的放大剖切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保持架的轴测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内刀组件的剖视图;
[0020]图6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内刀组件的剖视图;
[0021]图7为本技术再一个实施例的内刀组件的剖视图。
[0022]零件标号说明:
[0023]1‑
外刀组件;1a

外刀组件的后端面;2

保持架;2a

安装孔;2b

限位凸台;3

滚动体;4

内刀组件;41

支撑部件;41a

支撑部件的前端面;411

连接座;411a

限位结构;411b

安装槽;412

支撑体;412a

第二安装槽;42

内刀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5]本例中,以医用刀具使用时朝向患者的一方为前方,背离患者的一方为后方进行阐述,本例中以磨钻刀具作为示例。
[0026]如图1

3所示,本例示意的一种内刀组件与外刀组件的连接结构,包括外刀组件1和内刀组件4,其中,内刀组件4包括内刀管42和支撑部件41,支撑部件41与内刀管42连接,并能同步转动,以向内刀管42传递来自动力手柄的扭力,从而带动内刀管42转动磨削;外刀组件1套设在内刀管42外,两者在周向上可相对转动;关键在于:支撑部件41与外刀组件1之间设置有滚动体3,滚动体3与外刀组件1之间或滚动体3与支撑部件41之间形成滚动摩擦,或者滚动体3分别与外刀组件1和支撑部件41形成滚动摩擦;通过滚动体3与外刀组件1之间和/或滚动体3与支撑部件41之间形成滚动摩擦,一方面改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另一方面减少接触面积,从而减少了摩擦力,有利于内刀组件4的转动,同时降低摩擦产生的热量,从而提高了外刀组件1、滚动体3、内刀组件4的使用寿命,节约了成本。所述滚动体3可以为球体、截面为圆形的环状体或其它能使得与外刀组件1或/和支撑部件41之间形成滚动摩擦的构件,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
[0027]内刀管42与支撑部件41之间可通过焊接、粘接、螺纹连接或其它形式的可拆卸式
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件41与内刀管42连接并传递扭矩的含义为所述支撑部件41与外刀管42之间连接在一起可同步转动,以便可通过驱动支撑部件41转动,使得内刀管42跟随支撑部件41转动。
[0028]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件41与内刀管42后部连接,外刀组件1位于支撑部件41的前方,即支撑部件41的前端面41a与外刀组件的后端面1a相对,滚动体3设置在支撑部件41的前端面41a与外刀组件的后端面1a之间;通过将滚动体3设置于支撑部件的前端面41a与外刀组件的后端面1a之间,相较于传统采用垫圈的方式,减小了摩擦面积和相对转动时的摩擦力,降低摩擦产生的热量;滚动体3的安装方式可通过设置保持架安装,或在外刀组件1、支撑部件41上开设安装滚动体3的安装槽,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刀组件与外刀组件的连接结构,包括外刀组件和内刀组件,所述内刀组件包括内刀管以及与内刀管连接并传递扭力的支撑部件,所述内刀管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外刀组件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与外刀组件之间设置有滚动体,所述滚动体与外刀组件之间和/或滚动体与支撑部件之间形成滚动摩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刀组件与外刀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刀组件位于支撑部件的前方,所述滚动体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的前端面与外刀组件的后端面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刀组件与外刀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的前端面与外刀组件的后端面之间设置有保持架,所述保持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滚动体的安装孔,所述滚动体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孔中,且所述滚动体分别与支撑部件的前端面和外刀组件的后端面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刀组件与外刀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的前端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滚动体安装在安装槽内,并与所述外刀组件的后端面接触;或者所述外刀组件的后端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滚动体安装在安装槽内,并与支撑部件的前端面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毅军覃聪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