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量血自动混匀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7311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7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血细胞分析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量血自动混匀机构;微量血自动混匀机构包括混匀结构、微量血试管和安装座,混匀结构包括振动电机、振动杆、第一隔振件、第二隔振件、振动杆安装套和振动杆固定座,振动电机设置于振动杆的上侧,且与振动杆过盈配合或胶粘连接,第一隔振件设置于振动杆安装套的内侧,振动杆安装套与振动杆固定座连接,且设置于振动杆固定座的上侧,振动杆固定座设置于安装座的上侧,改进混匀机构的结构,在振动电机的基础上,通过振动电机的振动,将振动传递给微量血试管,进而使得微量血试管内的血样能充分混合,进而便于后续的检查工作。进而便于后续的检查工作。进而便于后续的检查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量血自动混匀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血细胞分析仪
,尤其涉及一种微量血自动混匀机构。

技术介绍

[0002]血细胞分析需要从被检测对象体内采集一定量的血液样本,包括静脉血样本和微量血样本,由于儿科患者与急诊患者等的特殊性,目前大多数医院均采用微量血样本,一般的,微量血样本采集后需要放置至少十分钟之后才能进行检测,由于血细胞与血浆的比重不同,微量血样本静置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分层,如果直接检测会对结果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在血液样本检测之前需要混匀,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0003]目前还没有微量血样本混匀的标准,绝大多数医院仍采用手工混匀或专门的混匀仪器进行混匀,混匀操作随意性大,每次混匀效果不同,存在混匀不充分的风险,并且手动混匀或专门的混匀仪器进行混匀,均需要额外的人工操作,大大的限制了检测效率和一次性批量测量的数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量血自动混匀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手动混匀会导致混匀不充分,且花费较长时间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量血自动混匀机构,所述微量自动混匀机构包括混匀结构、微量血试管和安装座,所述混匀结构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上侧,且与所述安装座安装配合,所述微量血试管设置于所述混匀结构的上侧,且与所述混匀结构配合;
[0006]所述混匀结构包括振动电机、振动杆、第一隔振件、第二隔振件、振动杆安装套和振动杆固定座,所述振动电机设置于所述振动杆的上侧,且与所述振动杆过盈配合或胶粘连接,所述第一隔振件设置于所述振动杆安装套的内侧,所述第二隔振件设置于所述振动杆固定座上侧,所述振动杆安装套与所述振动杆固定座连接,且设置于所述振动杆固定座的上侧,所述振动杆固定座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上侧。
[0007]所述混匀结构在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后,与所述微量血试管的配合,通过所述混匀结构的振动,使得所述微量血试管内的微量血样充分混合,待混合完成后,将所述微量血试管取出即可进行后续的采样测试,如此反复,而所述振动电机通过安装在所述振动杆上,从而在所述振动电机进行振动时,所述振动电机的侧面或者所述振动杆的侧边与所述微量血试管下部内壁产生接触,通过摩擦耦合使试管旋转,从而完成混匀工作,所述第一隔振件用于减轻振动传递到所述振动杆安装套,进而传递到机体;产生变形,使所述振动杆达到适宜的振幅,所述第二隔振件也用于减轻振动传递到所述振动杆固定座,进而传递到机体;产生变形,使所述振动杆达到适宜的振幅,所述振动杆安装套用以配合所述安装所述振动杆,而所述振动杆固定座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进而配合所述振动杆的安装工作。
[0008]其中,所述振动杆设有容纳腔和内部中空,所述容纳腔设置于所述振动杆的内部,
且所述容纳腔用以安装所述振动电机,所述内部中空则沿所述振动杆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且所述内部中空用以安装所述振动电机的走线。
[0009]所述容纳腔用以安装所述振动电机,而所述内部中空则用以安排所述振动电机的走线。
[0010]其中,所述第一隔振件为柔性件,所述第一隔振件环绕所述振动杆设置,且所述第一隔振件还连接所述振动杆安装套和所述振动杆,所述第一隔振件通过变形以减轻传递到所述振动杆安装套的振动。
[0011]所述第一隔振件在振动的作用下产生变形,以减轻传递到所述振动杆安装套的振动,使所述振动杆达到适宜的振幅。
[0012]其中,所述第二隔振件也为柔性件,所述第二隔振件与所述振动杆的末端契合,且所述第二隔振件设置于所述振动杆的末端,所述第二隔振件通过变形以减轻传递到所述振动杆固定座的振动。
[0013]所述第二隔振件在振动的作用下产生变形,以减轻传递到所述振动杆固定座的振动,使所述振动杆达到适宜的振幅。
[0014]其中,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振动杆固定座的外侧,且所述安装座用以安装所述混匀结构。
[0015]所述安装座用于安装所述混匀结构。
[0016]其中,所述振动电机具有上端面和侧端面,所述上端面设置于所述振动电机的上侧,且与所述微量血试管抵接,所述侧端面设置于所述振动电机的外侧,且所述侧端面与所述微量血试管配合。
[0017]所述上端面用以配合所述微量血试管,在所述振动电机的振动过程中,使得所述微量血试管与所述上端面保持抵接,所述侧端面配合所述振动电机的振动,通过所述侧端面传递所述振动电机的振动,进而使得所述微量血试管能在振动的同时进行旋转。
[0018]本技术的一种微量血自动混匀机构,改进混匀机构的结构,在所述振动电机的基础上,通过所述振动电机的振动,将振动传递给所述微量血试管,进而使得所述微量血试管内的血样能充分混合,进而便于后续的检查工作。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微量血自动混匀机构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微量血自动混匀机构的无微量血试管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微量血自动混匀机构的混匀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微量血自动混匀机构的混匀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微量血自动混匀机构的微量血试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微量血自动混匀机构的未振动状态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微量血自动混匀机构的未振动状态微量血试管的最大角度示意图。
[0027]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微量血自动混匀机构的振动杆的受力及最大轨迹示意图。
[0028]图9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微量血自动混匀机构的振动杆的最大振幅状态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微量血自动混匀机构的微量血试管的受力简化示意图。
[0030]图1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微量血自动混匀机构的振动状态的血样受力简化示意图。
[0031]图1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微量血自动混匀机构的振动状态的混匀机构的最大振幅示意图。
[0032]1‑
混匀结构、2

微量血试管、3

安装座、111

振动电机、112

振动杆、113

振动杆安装套、114

第一隔振件、115

第二隔振件、116

振动杆固定座、1111

上端面、1112

侧端面、112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量血自动混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量血自动混匀机构包括混匀结构、微量血试管和安装座,所述混匀结构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上侧,且与所述安装座安装配合,所述微量血试管设置于所述混匀结构的上侧,且与所述混匀结构配合;所述混匀结构包括振动电机、振动杆、第一隔振件、第二隔振件、振动杆安装套和振动杆固定座,所述振动电机设置于所述振动杆的上侧,且与所述振动杆过盈配合或胶粘连接,所述第一隔振件设置于所述振动杆安装套的内侧,所述第二隔振件设置于所述振动杆固定座上侧,所述振动杆安装套与所述振动杆固定座连接,且设置于所述振动杆固定座的上侧,所述振动杆固定座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上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量血自动混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杆设有容纳腔和内部中空,所述容纳腔设置于所述振动杆的内部,且所述容纳腔用以安装所述振动电机,所述内部中空则沿所述振动杆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且所述内部中空用以安装所述振动电机的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龙苏其杰赵洪财骆兵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