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椎间孔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7302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7 0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椎间孔镜,包括工作管、分叉件、手柄连接件、尾帽、手柄和光纤,所述分叉件分别连接工作管、导光索、手柄连接件和尾帽,所述手柄连接件连接手柄,所述工作管内设置有操作管、镜头成像管、输水管和光纤管,所述操作管一端位于工作管内,另一端位于靠近尾帽的手柄连接件内,所述镜头成像管内置有CMOS模组,CMOS模组通过接线板连接电缆线一端,电缆线另一端穿出手柄连接图像处理器,所述输水管一端位于操作管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子椎间孔镜,零件少,组装简单,维护方便;成像功能强,图像更加清晰;防水性能好,消毒方式简单,重量轻,减轻手术中使用者的手持压力。轻手术中使用者的手持压力。轻手术中使用者的手持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椎间孔镜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电子椎间孔镜。

技术介绍

[0002]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疾病,按发病部位分为颈椎间盘突出症、胸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因为椎间盘各组成部分(髓核、纤维环、软骨板),尤其是髓核,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侧)方或椎管内,从而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和脊髓等受到刺激或压迫,产生颈、肩、腰腿痛和(或)麻木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直接影响到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因此,做好该病症的早期诊断,并给予精准治疗,意义重大。
[0003]对该病的诊断是结合病史、查体和影像学检查,目前并无直接的检查方法诊断本病,故临床中误诊、漏诊、误治的发生率很高,常常将非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颈肩腰腿痛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症,或者将椎管内肿瘤或椎间盘突出原因引起的疼痛误诊为其他疾病,从而导致不正确的治疗,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0004]椎间孔镜技术是通过特殊设计的工作套管、脊椎内镜和配套的成像系统共同组成的一个脊柱微创手术系统来完成腰椎间盘摘除的手术,而传统的椎间孔镜零件众多,组装麻烦,且容易损坏,需要物镜、光学转换器、目镜、光学卡扣等零件将物像传输手柄中的CMOS,如此多的光学镜片,及其所需固定零件、对接零件,很容易就发生损坏,不便用户的反复使用,而且由于使用过程中椎间孔镜的目镜与物镜分离,通过凹凸透镜、平面镜等一系列镜片的组合,将图像传送到CMOS上,在使用结束进行清理时,这些镜片都容易有污渍残留,导致成像清晰度不够,且镜片出现污染,增加医生在诊治过程中的判断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椎间孔镜。
[0006]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电子椎间孔镜,包括工作管、分叉件、手柄连接件、导光索和手柄,所述工作管内设置有操作管、镜头成像管、输水管和光纤管,所述分叉件设置有多个接口,分叉件通过接口分别与工作管、导光索和手柄连接件连接,所述工作管通过分叉件与手柄连接件构成操作管通道和成像管通道,所述工作管通过分叉件与导光索构成光源通道,所述工作管与分叉件构成输水管通道,所述手柄连接件连接手柄,所述操作管位于操作管通道内,所述镜头成像管位于成像管通道内,所述镜头成像管内置有CMOS模组,CMOS模组通过接线板连接电缆线一端,电缆线另一端穿出手柄连接图像处理器,所述输水管位于输水通道内,所述光纤管位于光源通道内且光纤管填充于操作管、镜头成像管、输水管以及工作管之间的缝隙处。
[0008]进一步的,所述输水管有2根,2根输水管分别位于分叉件两侧的输水通道内。
[0009]进一步的,所述工作管与分叉件插接,所述导光索一端设置有内螺纹且与分叉件
螺纹连接,所述手柄连接件一端设置有内螺纹且与分叉件螺纹连接,所述手柄连接件另一端设置有内螺纹且与手柄螺纹连接。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尾帽,所述尾帽设置于手柄连接件的操作管通道端部,所述尾帽上安装有卫生橡胶套。
[0011]进一步的,所述接线板和电缆线均设置于手柄内部,其中手柄内部还设置有接线元器件和电缆线插头,所述接线板分别连接CMOS模组、接线元器件和电缆线插头,所述电缆线插头连接电缆线,所述手柄外部还设置有2个按键,2个按键分别位录像按键和拍照按键。
[0012]进一步的,所述CMOS模组的设置角度与镜头成像管的竖直面夹角呈30度。
[0013]进一步的,所述CMOS模组位于镜头成像管内部的缝隙采用医疗级UV防水胶进行密封,所述工作管与分叉件的连接处的缝隙、导光索与分叉件的连接处的缝隙、手柄连接件与分叉件的连接处的缝隙均采用密封条进行密封,所述手柄连接件与手柄的连接处的缝隙采用O型圈进行密封。
[0014]进一步的,所述手柄尾部设置有防水型护线套。
[0015]进一步的,所述工作管和分叉件的材质为医疗级不锈钢,所述手柄、手柄连接件和尾帽的材质为表面阳极氧化处理后的铝合金。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子椎间孔镜,零件少,组装简单,维护方便;
[0018]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子椎间孔镜,成像功能强,图像更加清晰;
[0019]3、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子椎间孔镜,防水性能好,消毒方式简单;
[0020]4、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子椎间孔镜,重量轻,减轻手术中使用者的手持压力。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子椎间孔镜的结构主视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子椎间孔镜的结构俯视图;
[0024]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子椎间孔镜的结构侧视图;
[0025]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子椎间孔镜的工作管切面图;
[0026]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子椎间孔镜的结构框图;
[0027]图中,1

工作管、2

分叉件、3

手柄连接件、4

尾帽、5

手柄、6

导光索、7

电缆线、8

护线套、9

O型圈、10

操作管、11

光纤管、12

输水管、13

成像管、14

输水管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9]实施例1
[0030]如图1

图5,一种电子椎间孔镜,包括工作管1、分叉件2、手柄连接件3、尾帽4、手柄5和光纤,所述分叉件2分别连接工作管1、导光索6、手柄连接件3和尾帽4,所述手柄连接件3连接手柄5,所述工作管1内设置有操作管10、镜头成像管、输水管12和光纤管11,所述操作管10一端位于工作管1内,另一端位于靠近尾帽4的手柄连接件3内,所述镜头成像管内置有CMOS模组,CMOS模组通过接线板连接电缆线7一端,电缆线7另一端穿出手柄5连接图像处理器,图像处理器连接显示器,显示器用于显示光学画面,所述输水管12一端位于操作管10内,另一端延伸至分叉件2的水管接口内部,所述光纤管11一端填充于操作管10、镜头成像管、输水管12以及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椎间孔镜,包括工作管(1)、分叉件(2)、手柄连接件(3)、导光索(6)和手柄(5),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管(1)内设置有操作管(10)、镜头成像管、输水管(12)和光纤管(11),所述分叉件(2)设置有多个接口,分叉件(2)通过接口分别与工作管(1)、导光索(6)和手柄连接件(3)连接,所述工作管(1)通过分叉件(2)与手柄连接件(3)构成操作管(10)通道和成像管(13)通道,所述工作管(1)通过分叉件(2)与导光索(6)构成光源通道,所述工作管(1)与分叉件(2)构成输水管(12)通道,所述手柄连接件(3)连接手柄(5),所述操作管(10)位于操作管(10)通道内,所述镜头成像管位于成像管(13)通道内,所述镜头成像管内置有CMOS模组,CMOS模组通过接线板连接电缆线(7)一端,电缆线(7)另一端穿出手柄(5)连接图像处理器,所述输水管(12)位于输水通道内,所述光纤管(11)位于光源通道内且光纤管(11)填充于操作管(10)、镜头成像管、输水管(12)以及工作管(1)之间的缝隙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椎间孔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12)有2根,2根输水管(12)分别位于分叉件(2)两侧的输水通道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椎间孔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管(1)与分叉件(2)插接,所述导光索(6)一端设置有内螺纹且与分叉件(2)螺纹连接,所述手柄连接件(3)一端设置有内螺纹且与分叉件(2)螺纹连接,所述手柄连接件(3)另一端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维宁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耐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