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同步联动升降的桌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7213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同步联动升降的桌子,包括两支撑架及一桌台板;该两支撑架左右分开设置,每一支撑架均包括有支撑脚、第一连杆件、第二连杆件、第三连杆件、第四连杆件、第五连杆件和第六连杆件;该第二连杆件的上端内部安装有第一连接件,该第三连杆件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该第四连杆件的下端内部安装有第二连接件,该第二连接件的下端通过铰接轴与第一连接件的上端铰接,该铰接轴的两端分别卡于对应的滑槽中沿滑槽来回活动。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并配合利用铰接轴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铰接在一起,同时铰接轴的两端分别卡于对应的滑槽中沿滑槽来回活动,稳定性和顺畅性更好,升降过程中不会出现卡顿,为使用带来便利。为使用带来便利。为使用带来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同步联动升降的桌子


[0001]本技术涉及桌子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可同步联动升降的桌子。

技术介绍

[0002]升降桌在欧美国家被大量使用。而国内也逐渐认可和开始广泛应用。它的价值是帮助办公人群告别久坐,实现站立式办公。由人类的进化过程经历了四肢行走到直立行走,经过研究学者对世界家具的发展史的考察发现:人类直立行走后在日常活动中发现坐下有利于减轻疲劳,从而专利技术了坐具。这种坐着工作的方式随之传承下来,但随着人们坐着办公的时间越来越长,人们逐渐意识到久坐反而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人们开始尝试坐站交替式办公,渐渐的升降桌也就出现了,使用升降桌站式办公成为一种流行的健康办公方式。
[0003]为了实现桌子的大行程升降,目前的桌子普遍采用了下四边形联动结构和上四边形联动结构的方式,下四边形联动结构和上四边形联动结构是相互连接的,为了使下四边形联动结构和上四边形联动结构同步联动,现有技术中采用两齿形块相互啮合连接的方式,然而齿形块相互啮合容易出现卡齿等现象,稳定性和顺畅性不好,升降过程中容易出现卡顿。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同步联动升降的桌子,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升降桌升降过程中稳定性和顺畅性不好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可同步联动升降的桌子,包括有两支撑架以及一桌台板;
[0007]该两支撑架左右分开设置,每一支撑架均包括有支撑脚、第一连杆件、第二连杆件、第三连杆件、第四连杆件、第五连杆件和第六连杆件;该第二连杆件位于第一连杆件的上侧并彼此平行设置,第二连杆件的下端和第一连杆件的下端均与支撑脚铰接;该第三连杆件的下端与第二连杆件的上端、第一连杆件的上端铰接,第三连杆件、第二连杆件、第一连杆件和支撑脚构成下四边形联动结构;该第五连杆件位于第四连杆件的上侧并彼此平行设置,第五连杆件的下端和第四连杆件的下端均与第三连杆件的上端铰接;第六连杆件与第五连杆件的上端、第四连杆件的上端铰接,第六连杆件、第五连杆件、第四连杆件和第三连杆件构成上四边形联动结构;该桌台板与两支撑架的第六连杆件固定连接;
[0008]该第二连杆件的上端内部安装有第一连接件,该第三连杆件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该第四连杆件的下端内部安装有第二连接件,该第二连接件的下端通过铰接轴与第一连接件的上端铰接, 该铰接轴的两端分别卡于对应的滑槽中沿滑槽来回活动。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端具有一凸部,该凸部的两侧贯穿开设有第一通孔,该第二连接件的下端具有一凹槽,凸部嵌于凹槽中,第二连接件的下端两侧贯穿开设有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正对连通,该铰接轴穿设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下端两侧贯穿开设有第一连接孔,该第二连杆件的上端两侧开设有第二连接孔,一第一连接螺栓穿设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中。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端两侧贯穿开设有第三连接孔,该第四连杆件的下端两侧开设有第四连接孔,一第二连接螺栓穿设于第三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中。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连杆件外包覆有外壳。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包括有左壳体和右壳体,左壳体和右壳体拼接并通过螺丝连接固定。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支撑架的第一连杆件之间连接有下横杆,两支撑架的第五连杆件之间连接有上横杆。
[00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四边形联动结构内部设置有气压棒,该气压棒的两端分别与第五连杆件和第四连杆件铰接。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0017]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并配合利用铰接轴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铰接在一起,同时铰接轴的两端分别卡于对应的滑槽中沿滑槽来回活动,取代了传统之齿形块的连接方式,不会出现卡齿等现象,稳定性和顺畅性更好,升降过程中不会出现卡顿,为使用带来便利。
[0018]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0021]图3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组装图;
[0022]图4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另一角度的局部组装图;
[0023]图5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
[0024]附图标识说明:
[0025]10、支撑架
ꢀꢀꢀꢀꢀꢀꢀꢀꢀꢀꢀꢀꢀꢀꢀꢀꢀꢀꢀꢀꢀꢀꢀꢀꢀꢀꢀ
11、支撑脚
[0026]12、第一连杆件
ꢀꢀꢀꢀꢀꢀꢀꢀꢀꢀꢀꢀꢀꢀꢀꢀꢀꢀꢀꢀꢀꢀꢀ
13、第二连杆件
[0027]131、第二连接孔
ꢀꢀꢀꢀꢀꢀꢀꢀꢀꢀꢀꢀꢀꢀꢀꢀꢀꢀꢀꢀꢀꢀ
14、第三连杆件
[0028]141、滑槽
ꢀꢀꢀꢀꢀꢀꢀꢀꢀꢀꢀꢀꢀꢀꢀꢀꢀꢀꢀꢀꢀꢀꢀꢀꢀꢀꢀꢀ
15、第四连杆件
[0029]151、第四连接孔
ꢀꢀꢀꢀꢀꢀꢀꢀꢀꢀꢀꢀꢀꢀꢀꢀꢀꢀꢀꢀꢀꢀ
16、第五连杆件
[0030]17、第六连杆件
ꢀꢀꢀꢀꢀꢀꢀꢀꢀꢀꢀꢀꢀꢀꢀꢀꢀꢀꢀꢀꢀꢀꢀ
18、第一连接件
[0031]181、凸部
ꢀꢀꢀꢀꢀꢀꢀꢀꢀꢀꢀꢀꢀꢀꢀꢀꢀꢀꢀꢀꢀꢀꢀꢀꢀꢀꢀꢀ
182、第一通孔
[0032]183、第一连接孔
ꢀꢀꢀꢀꢀꢀꢀꢀꢀꢀꢀꢀꢀꢀꢀꢀꢀꢀꢀꢀꢀꢀ
19、第二连接件
[0033]191、凹槽
ꢀꢀꢀꢀꢀꢀꢀꢀꢀꢀꢀꢀꢀꢀꢀꢀꢀꢀꢀꢀꢀꢀꢀꢀꢀꢀꢀꢀ
192、第二通孔
[0034]193、第三连接孔
ꢀꢀꢀꢀꢀꢀꢀꢀꢀꢀꢀꢀꢀꢀꢀꢀꢀꢀꢀꢀꢀꢀ
20、桌台板
[0035]10a、第一连接螺栓
ꢀꢀꢀꢀꢀꢀꢀꢀꢀꢀꢀꢀꢀꢀꢀꢀꢀꢀꢀꢀ
20a、下横杆
[0036]30a、外壳
ꢀꢀꢀꢀꢀꢀꢀꢀꢀꢀꢀꢀꢀꢀꢀꢀꢀꢀꢀꢀꢀꢀꢀꢀꢀꢀꢀꢀ
31a、左壳体
[0037]32a、右壳体
ꢀꢀꢀꢀꢀꢀꢀꢀꢀꢀꢀꢀꢀꢀꢀꢀꢀꢀꢀꢀꢀꢀꢀꢀꢀꢀ
33a、螺丝
[0038]40a、铰接轴
ꢀꢀꢀꢀꢀꢀꢀꢀꢀꢀꢀꢀꢀꢀꢀꢀꢀꢀꢀꢀꢀꢀꢀꢀꢀꢀ
41a、销轴
[0039]42a、螺钉
ꢀꢀꢀꢀꢀꢀꢀꢀꢀꢀꢀꢀꢀꢀꢀꢀꢀꢀꢀꢀꢀꢀꢀꢀꢀꢀꢀꢀ
50a、第二连接螺栓
[0040]60a、上横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同步联动升降的桌子,包括有两支撑架以及一桌台板;该两支撑架左右分开设置,每一支撑架均包括有支撑脚、第一连杆件、第二连杆件、第三连杆件、第四连杆件、第五连杆件和第六连杆件;该第二连杆件位于第一连杆件的上侧并彼此平行设置,第二连杆件的下端和第一连杆件的下端均与支撑脚铰接;该第三连杆件的下端与第二连杆件的上端、第一连杆件的上端铰接,第三连杆件、第二连杆件、第一连杆件和支撑脚构成下四边形联动结构;该第五连杆件位于第四连杆件的上侧并彼此平行设置,第五连杆件的下端和第四连杆件的下端均与第三连杆件的上端铰接;第六连杆件与第五连杆件的上端、第四连杆件的上端铰接,第六连杆件、第五连杆件、第四连杆件和第三连杆件构成上四边形联动结构;该桌台板与两支撑架的第六连杆件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杆件的上端内部安装有第一连接件,该第三连杆件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该第四连杆件的下端内部安装有第二连接件,该第二连接件的下端通过铰接轴与第一连接件的上端铰接, 该铰接轴的两端分别卡于对应的滑槽中沿滑槽来回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同步联动升降的桌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端具有一凸部,该凸部的两侧贯穿开设有第一通孔,该第二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敬智汤大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美途家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