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的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7118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烹饪器具的加热组件包括:壳体、发热管、反射罩、第一隔热罩以及第二隔热罩,壳体包括容腔以及连通容腔的开口;发热管设于容腔内;反射罩设置于发热管远离开口的一侧;第一隔热罩设置于反射罩和壳体之间;第二隔热罩设置于第一隔热罩和壳体之间。由于在发热管和壳体之间设置有发射罩、第一隔热罩以及第二隔热罩,也就是发热管和壳体之间设置有三层隔热结构,从而可大大提高发热管和壳体之间的隔热效果,减少向壳体传递的热量,使得壳体受热较低,从而延缓了壳体的老化,进而可延长该加热组件的使用寿命。的使用寿命。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器具的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0001]本技术涉及小型家用电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0002]上置加热式的电烤炉可以从食物上表面加热食物,在烹饪时用户可以直接观察食物的上表面,从而不容易出现烤焦食物的情况,使用非常方便。然而,由于该类型的电烤炉通常采用红外发热管作为加热元件,红外发热管工作时朝四周辐射热量,而发热管和壳体之间的隔热效果较差,导致壳体温度较高,加速了壳体的老化,从而影响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的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使得发热管和壳体之间的隔热效果较好,从而延缓壳体的老化,进而延长使用寿命。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的加热组件,包括:壳体、发热管、反射罩、第一隔热罩以及第二隔热罩,所述壳体包括容腔以及连通所述容腔的开口;所述发热管设于所述容腔内;所述反射罩设置于所述发热管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第一隔热罩设置于所述反射罩和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二隔热罩设置于所述第一隔热罩和所述壳体之间。
[00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31),所述壳体(31)包括容腔(301)以及连通所述容腔(301)的开口(302);发热管(32),所述发热管(32)设于所述容腔(301)内;反射罩(33),所述反射罩(33)设置于所述发热管(32)远离所述开口(302)的一侧;第一隔热罩(34),所述第一隔热罩(34)设置于所述反射罩(33)和所述壳体(31)之间;以及第二隔热罩(35),所述第二隔热罩(35)设置于所述第一隔热罩(34)和所述壳体(31)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罩(34)为金属隔热罩,和/或,所述第二隔热罩(35)为金属隔热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罩(33)和所述第一隔热罩(34)之间,所述第一隔热罩(34)和所述第二隔热罩(35)之间均具有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罩(34)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31),所述发热管(3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隔热罩(34)内侧,所述第二隔热罩(35)连接于所述第一隔热罩(34)顶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32)两端均连接有固定板(36),所述反射罩(33)设有第一凸筋(331),所述第一凸筋(331)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隔热罩(34)的侧壁(343)和所述固定板(36),以使所述发热管(32)固定于所述第一隔热罩(34)和所述固定板(36)。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32)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慧叶阳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