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虹吸地漏和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07073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卫浴领域,公开了一种虹吸地漏和排水系统,该虹吸地漏包括:上盖和底座,上盖盖合于底座上方,并与底座焊接连接,同时底座底部向上设置突出部,上盖开设进水通道,进水通道上方设置进水口,底座侧壁设置排水口,二者通过截面积小于排水口的水流过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焊接连接相比于传统的胶水粘结更加牢固,且生产效率高,安全环保,同时避免了胶水外溢影响外观等质量问题,同时上盖与底座的结构能够形成虹吸效应,加速排水,极大地提高排水效率。极大地提高排水效率。极大地提高排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虹吸地漏和排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卫浴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虹吸地漏和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建筑排水管道系统上的地漏排水效率较差,容易造成淋浴房或洗衣房等湿水地面排水缓慢,影响住户的居住体验,因此,虹吸地漏应运而生。虹吸地漏是利用虹吸效应的原理,利用不同高度的水面承受不同大气压力,使水从压力大的一边流向压力小的一边,加速废水的排出,极大地提升排水的效率。
[0003]现有技术中,虹吸地漏的盖子与底座之间通常采用胶水粘结的方式连接,组装效率低,漏水风险高,且存在胶水溢出影响外观,造成消费者抱怨的问题,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虹吸地漏和排水系统,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虹吸地漏,其通过虹吸效应的原理提高排水效率,并利用焊接的方式连接组装,连接效率高,漏水风险小,无外观等质量问题,安全环保。
[0005]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虹吸地漏,包括:上盖和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上盖盖合于所述第一开口,且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焊接连接;
[0007]所述底座的底面设有向上延伸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将所述底座的内部分为蓄水空间和排水空间,所述上盖与所述突出部之间限定形成水流过口,所述蓄水空间与所述排水空间通过所述水流过口连通;
[0008]所述上盖开设有连通至所述蓄水空间的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的顶部设有进水口,所述底座的侧壁开设有连通至所述排水空间的排水口,所述水流过口的截面积小于所述排水口的截面积。
[0009]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盖包括引导管和盖体,所述盖体上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引导管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口的顶部,所述引导管的顶部设有所述进水口,所述盖体盖合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盖体与所述底座焊接连接。
[0010]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导管的外周上设有周向的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引导管与所述盖体的连接位置,所述凹槽内设有密封圈。
[0011]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的底部设有环绕所述第二开口向下延伸的水封壁,所述引导管和所述水封壁限定形成所述进水通道;
[0012]所述水封壁的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蓄水空间连通,所述水流过口的最低点高于所述出水口的最高点。
[0013]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的内侧周向设有台阶结构,所述引导管的底部抵接于所述台阶结构的上方,且所述密封圈抵接于所述台阶结构的侧壁。
[0014]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突出部的最低点高于所述出水口的最高点至少
50mm。
[0015]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的上方设有沥水板,所述沥水板上间隔设有挡条。
[0016]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顶部边沿设有周向的卡槽,所述卡槽的开口朝上,且所述上盖的底部边沿设有与所述卡槽相适配的卡块,所述卡槽与所述卡块焊接连接。
[0017]本申请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水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虹吸地漏以及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连接于所述排水口。
[0018]本申请的虹吸地漏和排水系统,通过上盖开设的进水通道,将住户的淋浴房或洗衣房等湿水地面上的水引入底座内部的蓄水空间,进入蓄水空间的水可以经水流过口进入排水空间并通过底座侧壁上的排水口排走,当水流量较大,水充满蓄水空间后,由于虹吸效应,位置较高的蓄水空间的水位相比位置较低的排水口水位会承受更大的大气压力,水从压力大的内腔水位压向压力小的排水口,形成一个瞬时的负压,加速排水,极大地提高排水效率,并且虹吸地漏的上盖与底座之间采用焊接连接的方式,相比于传统的胶水粘结更加牢固,且生产效率高,安全环保,同时避免了胶水外溢影响外观等质量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方案的虹吸地漏的爆炸图;
[0020]图2是图1的纵向剖视图;
[0021]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
[0022]图中,1、上盖;11、进水通道;12、进水口;13、引导管;131、凹槽;14、盖体;15、第二开口;151、台阶结构;16、水封壁;17、出水口;18、卡块;2、底座;21、第一开口;22、突出部;23、蓄水空间;24、排水空间;25、排水口;26、卡槽;3、水流过口;4、密封圈;5、沥水板;51、挡条;6、钢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4]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中采用术语“上”、“下”、“内”、“外”、“顶”、“底”、“周向”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5]如图1

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虹吸地漏,包括:上盖1和底座2,所述底座2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开口21,所述上盖1盖合于所述第一开口21,且所述上盖1与所述底座2焊接连接;
[0026]所述底座2的底面设有向上延伸的突出部22,所述突出部22将所述底座2的内部分为蓄水空间23和排水空间24,所述上盖1与所述突出部22之间限定形成水流过口3,所述蓄水空间23与所述排水空间24通过所述水流过口3连通;
[0027]所述上盖1开设有连通至所述蓄水空间23的进水通道11,所述进水通道11的顶部设有进水口12,所述底座2的侧壁开设有连通至所述排水空间24的排水口25,所述水流过口3的截面积小于所述排水口25的截面积。
[0028]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盖1开设的进水通道11,将住户的淋浴房或洗衣房等湿水地面上的水引入底座2内部的蓄水空间23,进入蓄水空间23的水可以经水流过口3进入排水空间24并通过底座2侧壁上的排水口25排走,当水流量较大,水充满蓄水空间23后,由于虹吸效应,位置较高的蓄水空间23的水位相比位置较低的排水口25水位会承受更大的大气压力,水从压力大的内腔水位压向压力小的排水口25,形成一个瞬时的负压,加速排水,极大地提高排水效率,排水更加顺畅,是普通地漏排水流量的两倍以上。并且虹吸地漏的上盖1与底座2之间采用焊接连接的方式,相比于传统的胶水粘结更加牢固,且生产效率高,安全环保,同时避免了胶水外溢影响外观等质量问题。水流过口3的截面积小于排水口25的截面积,是为了防止水流经水流过口3后在排水空间24内长时间累积,导致无法形成虹吸效应,且整个虹吸地漏堵死的情况发生。具体地,上盖1与底座2的焊接过程为:首先将上盖1与底座2分开,并将钢丝6放入上盖1与底座2之间的连接位置,合上上盖1后将整体放入特殊的焊接机器中压紧加温,钢丝6因受高温将上盖1与底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虹吸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和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上盖盖合于所述第一开口,且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焊接连接;所述底座的底面设有向上延伸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将所述底座的内部分为蓄水空间和排水空间,所述上盖与所述突出部之间限定形成水流过口,所述蓄水空间与所述排水空间通过所述水流过口连通;所述上盖开设有连通至所述蓄水空间的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的顶部设有进水口,所述底座的侧壁开设有连通至所述排水空间的排水口,所述水流过口的截面积小于所述排水口的截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包括引导管和盖体,所述盖体上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引导管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口的顶部,所述引导管的顶部设有所述进水口,所述盖体盖合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盖体与所述底座焊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虹吸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管的外周上设有周向的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引导管与所述盖体的连接位置,所述凹槽内设有密封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虹吸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底部设有环绕所述第二开口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建训汪磊吕爱龙
申请(专利权)人:日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