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6801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2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口罩本体沿长度方向两端连接有耳带,口罩本体沿宽度方向两端连接有上翻边和下翻边,上翻边和下翻边均可向内翻折以贴合人体脸部,上翻边上连接设有鼻梁条,口罩本体内侧面上固定有清新袋;口罩本体为平面式结构,且口罩本体为柳叶形或鱼形,口罩本体沿长度方向两端向内凹陷形成弧形缺口。其能够对口罩内部进行空气清新,同时口罩佩戴时能够完美贴合脸型,保证佩戴时的气密性,口罩内部空间较大,提高了通气性,而且佩戴时口罩本体不会触碰脸部皮肤,不会产生不适感,保证了口罩佩戴时的舒适度。保证了口罩佩戴时的舒适度。保证了口罩佩戴时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罩


[0001]本技术涉及卫生防护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口罩。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由于PM2.5增多,导致雾霾天越来越多,空气质量的下降,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越来越多,因此,人们越来越多的选择随身佩戴口罩出行。为了防止空气中的粉尘、花粉、细菌、病毒等经呼吸侵入人体的支气管,佩戴口罩便成了一种最为方便的方法。常用的口罩都是由材料剪裁成一定形状的口罩本体,再在口罩本体上安装挂耳用的弹性绳而制成,并以覆盖住口鼻的方式佩戴。这种口罩对于肉眼可见的粉尘、或者自身的咳嗽、喷嚏产生的唾液等分泌液而形成飞沫等起到了一定作用。
[0003]但是由于口罩的透气性能不好,再加上长时间佩戴,口罩内的气味会很重,而且在地铁、高铁等人流密集的地方,空气中气味较大,从而让人很不舒适。另外,现有的口罩也存在与佩戴者面部不够贴合,主要是因为有鼻子的存在,人体的面部不是一个平面,这样就导致鼻子两侧和口罩之间存在缝隙,这样有害空气就会从缝隙进入佩戴者的鼻腔。因此,需要一种既能够清新空气,又能透气,还能够有效阻止有害空气通过面部与口罩之间的缝隙直接进入人体鼻腔的口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口罩,其能够对口罩内部进行空气清新,同时口罩佩戴时能够完美贴合脸型,保证佩戴时的气密性,口罩内部空间较大,提高了通气性,而且佩戴时口罩本体不会触碰脸部皮肤,不会产生不适感,保证了口罩佩戴时的舒适度。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口罩,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沿长度方向两端连接有耳带,所述口罩本体沿宽度方向两端连接有上翻边和下翻边,所述上翻边和所述下翻边均可向内翻折以贴合人体脸部,所述上翻边上连接设有鼻梁条,所述口罩本体内侧面上固定有清新袋。
[0007]清新袋内部装有空气清新剂,如爆珠,爆珠内含植物精油等挥发性清新空气的成分,能够对口罩内部进行空气清新,而且使用时间较长。清新袋可通过嵌合固定方式安装至口罩本体内侧面的中间位置处,不影响口罩佩戴时的舒适度。
[0008]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口罩本体为平面式结构,且所述口罩本体为柳叶形或鱼形,所述口罩本体沿长度方向两端向内凹陷形成弧形缺口。
[0009]口罩本体为平面的流线型设计,可针对不同人体面部进行高效贴合,并在口罩本体上设置弧形缺口,其与人体耳部处贴合度更高,保证了口罩佩戴时的气密性。
[0010]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上翻边、所述下翻边的边部与所述口罩本体边部之间进行缝合连接。
[0011]具体在加工生产时,上翻边、下翻边的边部与口罩本体边部之间通过缝线或热烫线进行缝合连接。
[0012]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口罩本体上沿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上下对称布置的连接垫,所述耳带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连接垫相连接。
[0013]通过设置连接垫,保证了耳带端部与口罩本体连接时的牢固性,连接垫通过胶合的方式与口罩本体固定连接。
[0014]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口罩本体上沿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有两组分隔孔,每组分隔孔均包括两个上下对称设置的条状分隔孔,所述条状分隔孔位于所述连接垫内侧。
[0015]在生产加工时及使用时,耳带端部与口罩本体连接处容易产生破损,在口罩本体上设置条状分隔孔,将其与口罩本体的过滤区进行分隔开,从而保证了口罩的过滤性能。
[0016]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鼻梁条沿所述口罩本体中线对称分布。
[0017]鼻梁条由易塑形的铁丝外部包覆橡胶材料制成,通过调节鼻梁条的弯曲角度,使得上翻边能够很好的贴合人体面部,防止有害空气通过鼻子两侧和口罩之间存在缝隙进入至人体鼻腔。
[0018]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耳带的材质为弹性材料。
[0019]通过设置,耳带长度可自主调节,其有利于用户根据自身需要来进行拉伸耳带,用户佩戴时较舒适。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中口罩为三部分设计,口罩佩戴时能够完美贴合脸型,保证佩戴时的气密性和透气性,并能够对口罩内部进行空气清新;
[0022]通过上翻边及鼻梁条,使得口罩能够很好的贴合在人体面部鼻翼处,并防止有害空气通过鼻子两侧和口罩之间存在缝隙进入至人体鼻腔;
[0023]通过下翻边覆盖人体面部下颌区,进一步保证了口罩佩戴时的气密性;
[0024]通过口罩本体覆盖人体面部区,在上翻边和下翻边的作用下,佩戴时口罩本体不会触碰脸部皮肤,不会产生不适感,保证了口罩佩戴时的舒适性,而且口罩内部形成较大的气体缓冲空间,提高了通气性,通过在口罩本体内侧固定有清新袋,能够对口罩内部进行空气清新。
附图说明
[0025]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中口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中口罩的拆分结构图;
[0028]其中,具体附图标记为:口罩本体1,耳带2,连接垫3,清新袋4,弧形缺口5,条状分隔孔6,上翻边7,鼻梁条8,下翻边9。
具体实施方式
[0029]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口罩,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口罩本体1,口罩本体1沿长度方向两端连接有耳带2,口罩本体1沿宽度方向两端连接有上翻边7和下翻边9,上翻边7和下翻边9均可向内翻折以贴合人体脸部,上翻边7上连接有鼻梁条8,口罩本体1内侧
面上固定有清新袋4。清新袋4内部装有空气清新剂,如爆珠,爆珠内含植物精油等挥发性清新空气的成分,能够对口罩内部进行空气清新,而且使用时间较长。清新袋4可通过嵌合固定方式安装至口罩本体1内侧面的中间位置处,不影响口罩佩戴时的舒适度。
[0030]其中,口罩本体1为平面式结构,且口罩本体1为柳叶形或鱼形,口罩本体1沿长度方向两端向内凹陷形成弧形缺口5。口罩本体1为平面的流线型设计,可针对不同人体面部进行高效贴合,并在口罩本体1上设置弧形缺口5,其与人体耳部处贴合度更高,保证了口罩佩戴时的气密性。
[0031]其中,上翻边7、下翻边9的边部与口罩本体1边部之间进行缝合连接。具体在加工生产时,上翻边7、下翻边9的边部与口罩本体1边部之间通过缝线或热烫线进行缝合连接。
[0032]其中,口罩本体1上沿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上下对称布置的连接垫3,耳带2两端分别与对应的连接垫3相连接。通过设置连接垫3,保证了耳带2端部与口罩本体1连接时的牢固性,连接垫3通过胶合的方式与口罩本体1固定连接。
[0033]其中,口罩本体1上沿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有两组分隔孔,每组分隔孔均包括两个上下对称设置的条状分隔孔6,条状分隔孔6位于连接垫3内侧。在生产加工时及使用时,耳带2端部与口罩本体1连接处容易产生破损,在口罩本体1上设置条状分隔孔6,将其与口罩本体1的过滤区进行分隔开,从而保证了口罩的过滤性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罩,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沿长度方向两端连接有耳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沿宽度方向两端连接有上翻边和下翻边,所述上翻边和所述下翻边均可向内翻折以贴合人体脸部,所述上翻边上连接有鼻梁条,所述口罩本体内侧面上固定有清新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为平面式结构,且所述口罩本体为柳叶形或鱼形,所述口罩本体沿长度方向两端向内凹陷形成弧形缺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翻边、所述下翻边的边部与所述口罩本体边部之间进行缝合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滤盾防护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