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6322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2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湿器,所述加湿器包括机壳、风机、电加热管和湿帘,所述机壳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上部,所述电加热管盘绕成具有过风空隙的盘状,所述机壳内具有用于向所述湿帘供水的储水腔,所述风机、所述电加热管和所述湿帘沿从所述进风口到所述出风口的气流方向上顺次地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风机与所述电加热管沿所述气流方向间隔开,所述风机朝向所述电加热管吹风,所述电加热管加热的热风输送到所述湿帘以将所述湿帘吸附的水加热成蒸汽从所述出风口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加湿器,不易结水垢、结构紧凑,加湿效果好。加湿效果好。加湿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湿器


[0001]本技术属于家用电器
,具体地,涉及一种加湿器。

技术介绍

[0002]加湿器是常用的家用电器,通常分为超声波加湿器和无雾加湿器。超声波加湿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水雾,实用性较差。无雾加湿器是通过电加热方式使水蒸发汽化,实现加湿效果,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欢迎。然而,由于相关技术中的无雾加湿器技术未发展成熟,存在改进的需要。
[0003]相关技术中,无雾加湿器的加热元件,通常采用电加热体或PTC加热片,加热元件放在水箱内,以将水加热成蒸汽。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认识到,这种加热方式导致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产生水垢,降低了加热效率,增加了能耗,并且需要清洗,导致使用不便,且拆卸复杂,而且,水箱内容易产生有害细菌。
[0004]相关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无雾加湿器,其中电加热体与风机紧贴在一起,风扇将电加热体加热的热风送到可转动的水膜组件上,该加湿器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水垢问题,但是,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认识到,该无雾加热器使用转动的水膜组件,导致结构复杂,且加湿器的体积大,而且,由于加热体紧贴风机设置,加热体的热量容易导致风机老化和损坏,降低了风机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不易出现水垢且加湿效果好的加湿器。
[0006]本技术的加湿器包括机壳、风机、电加热管和湿帘,所述机壳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上部,所述电加热管盘绕成具有过风空隙的盘状,所述机壳内具有用于向所述湿帘供水的储水腔,所述风机、所述电加热管和所述湿帘沿从所述进风口到所述出风口的气流方向上顺次地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风机与所述电加热管沿所述气流方向间隔开,所述风机朝向所述电加热管吹风,所述电加热管加热的热风输送到所述湿帘以将所述湿帘吸附的水加热成蒸汽从所述出风口排出。
[0007]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器,不易产生水垢,加热过程中还可以对空气和湿帘进行杀菌消毒,此外电加热件发热不易影响风机,提高了风机的使用寿命。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设在所述机壳的后表面上,所述出风口设在所述机壳的前表面上,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沿水平方向相对,所述风机、所述电加热管和所述湿帘沿水平方向顺次地设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
[0009]优选地,所述风机、所述电加热管和所述湿帘设在所述机壳的内腔的上部,所述机壳的内腔的下部设有水箱和水泵,所述水箱的内腔构成所述储水腔,所述水泵与所述水箱连通,用于向所述湿帘供水。
[0010]优选地,所述机壳内腔的顶部设有加水盘,所述加水盘通过水通道与所述水箱连
通,所述机壳的顶壁设有用于向所述加水盘内加水的加水口。
[0011]优选地,所述加湿器还包括设在所述机壳的内腔的上部的安装架,所述风机和所述电加热管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设有容纳腔,所述湿帘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容纳腔具有与所述出风口相对的开口,所述水通道形成在所述安装支架内,所述机壳包括上壳体和与所述上壳体接合的下壳体,所述安装架的底板将所述机壳的内腔分成上腔和下腔,所述风机、所述电加热管和所述湿帘位于所述上腔内,所述水箱和所述水泵位于所述下腔内。
[0012]优选地,所述加湿器还包括设在所述容纳腔内的湿帘壳,所述湿帘设在所述湿帘壳内,所述安装架的底板设有用于将所述上腔内的水漏到所述水箱内的漏水间隙。
[0013]优选地,所述湿帘壳包括U形框和设在所述U形框的顶部的布水槽,所述安装支架的底板内设有与所述水泵相连的进水孔,所述安装支架的顶壁内设有与所述进水孔连通且用于向所述布水槽内供水的出水孔,所述布水槽的底壁上设有用于向所述湿帘供水的多个布水孔。
[0014]优选地,所述布水槽内设有多个堰板以将所述布水槽的内腔分成多个布水区,每个布水区的底壁上具有至少一个布水孔。
[0015]优选地,所述湿帘为HEAP过滤网或由湿滤纸制成。
[0016]优选地,所述风机与所述电加热管之间的间距为8毫米

25毫米,和/或所述湿帘与所述电加热管之间的间距为10毫米

45毫米,和/或所述湿帘与所述电加热管之间的漏水间隙的宽度为10毫米

40毫米。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器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器的另一个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器的上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器的安装架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器的湿帘壳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器的安装架的仰视示意图。
[0023]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器的下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器的水箱和水泵的示意图。
[0025]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器的电加热管的示意图。
[0026]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器的加水盘的示意图。
[0027]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器的布水槽的示意图。
[0028]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无雾加湿器的风道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
[0030]机壳1,上壳体11,进风口111,出风口112,加水口113,下壳体12,
[0031]风机2,电加热件3,湿帘4,水箱5,水泵6,加水盘7,
[0032]安装架8,底板81,漏水间隙811,进水孔82,出水孔83,水通道84,箱体85,立管86,
[0033]湿帘壳9,U形框91,布水槽92,布水孔921,堰板922,
[0034]风道10。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6]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器。
[0037]如图1

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加湿器包括机壳1、风机2、电加热管3和湿帘4。
[0038]其中,机壳1的后表面(图2中的左表面)具有进风口111,机壳1的前表面具有出风口112,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均位于机壳1的上部,风机2、电加热管3和湿帘4沿从进风口111到出风口112的气流方向(图1的前后方向)上顺次地设在机壳1内。机壳1内具有用于向湿帘4供水的储水腔,如图3所示,风机2朝向电加热管3吹风,将空气吹送至电加热管3处进行加热,电加热管3具有过风空隙,加热后的热风输送到湿帘4以将湿帘4上吸附的水加热成蒸汽并从出风口112排出,从而实现加湿。湿帘4具有吸水、耐水、扩散速度快,效能持久等特点。
[0039]如图9所示,电加热管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风机(2)、电加热管(3)和湿帘(4),所述机壳(1)具有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所述进风口(111)和所述出风口(112)位于所述机壳(1)的上部,所述电加热管(3)盘绕成具有过风空隙的盘状,所述机壳(1)内具有用于向所述湿帘(4)供水的储水腔,所述风机(2)、所述电加热管(3)和所述湿帘(4)沿从所述进风口(111)到所述出风口(112)的气流方向上顺次地设在所述机壳(1)内,所述风机(2)与所述电加热管(3)沿所述气流方向间隔开,所述风机(2)朝向所述电加热管(3)吹风,所述电加热管(3)加热的热风输送到所述湿帘(4)以将所述湿帘(4)吸附的水加热成蒸汽从所述出风口(112)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11)设在所述机壳(1)的后表面上,所述出风口(112)设在所述机壳(1)的前表面上,所述进风口(111)和所述出风口(112)沿水平方向相对,所述风机(2)、所述电加热管(3)和所述湿帘(4)沿水平方向顺次地设在所述进风口(111)和所述出风口(11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2)、所述电加热管(3)和所述湿帘(4)设在所述机壳(1)的内腔的上部,所述机壳(1)的内腔的下部设有水箱(5)和水泵(6),所述水箱(5)的内腔构成所述储水腔,所述水泵(6)与所述水箱(5)连通,用于向所述湿帘(4)供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内腔的顶部设有加水盘(7),所述加水盘(7)通过水通道(84)与所述水箱(5)连通,所述机壳(1)的顶壁设有用于向所述加水盘(7)内加水的加水口(11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所述机壳(1)的内腔的上部的安装架(8),所述风机(2)和所述电加热管(3)安装在所述安装架(8)上,所述安装架(8)设有容纳腔,所述湿帘(4)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容纳腔具有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演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德尔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