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UV炉安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60374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型UV炉安全防护装置,包括第一壳体、传输机构、感应机构、升降机构及限位机构;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入料端及出料端;所述传输机构包括传输组件及第二壳体;所述感应机构包括第一感应组件、第二感应组件、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组件、第二升降组件、第一挡料组件及第二挡料组件;所述第一升降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入料端;所述第二升降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出料端;多个相同的所述限位机构以相等的距离水平铺设在所述传输组件上。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小型UV炉安全防护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护效果不佳,以及无法直接对不同规格工件上的UV胶进行固化的问题。不同规格工件上的UV胶进行固化的问题。不同规格工件上的UV胶进行固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UV炉安全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防护用具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小型UV炉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制造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加工件的制造精度也越来越高;因此,为了避免工件在运输过程中被损坏,需要使用UV胶对其重要部位进行保护,使用了UV胶后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还需要使用UV炉对UV胶进行快速固化,从而能够使工件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下一工序中;然而,现有UV炉在工作过程中,是利用紫外线来对UV胶进行固化的,如果不对泄露在外的紫外线进行防护,人体长时间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将会对人体健康安全造成极大的伤害。现有技术中使用的UV炉安全防护装置,采用磁吸、粘贴或螺丝固定的方式将UV炉安全防护装置安装在UV炉上,在UV炉工作过程中,自动化程度低,且防护效果不佳;此外,现有的UV炉安全防护装置在针对不同规格的工件,需要调节不同的高度,频繁的拆装会降低生产效率,费时费力,增加人力成本;因此,现有的技术无法满足当代的生产加工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小型UV炉安全防护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护效果不佳,以及无法直接对不同规格工件上的UV胶进行固化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小型UV炉安全防护装置,包括第一壳体、传输机构、感应机构、升降机构及限位机构;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入料端及出料端;所述传输机构包括传输组件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下部,所述传输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部;所述感应机构包括第一感应组件、第二感应组件、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感应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外部,且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所述入料端;所述第二感应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且所述第二支架靠近所述出料端;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组件、第二升降组件、第一挡料组件及第二挡料组件;所述第一升降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入料端,所述第一挡料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组件上;所述第二升降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出料端,所述第二挡料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上;及多个相同的所述限位机构以相等的距离水平铺设在所述传输组件上。
[0006]作为对上述小型UV炉安全防护装置的进一步地描述,所述限位机构使用的是软性材质。
[0007]作为对上述小型UV炉安全防护装置的进一步地描述,所述第一挡料组件与所述第二挡料组件都为L型板。
[0008]作为对上述小型UV炉安全防护装置的进一步地描述,所述入料端与所述第一支架
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挡料组件的厚度;所述出料端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挡料组件的厚度。
[0009]作为对上述小型UV炉安全防护装置的进一步地描述,所述第一挡料组件的面积大于所述入料端的面积;所述第二挡料组件的面积大于所述出料端的面积。
[0010]通过本技术提供一种小型UV炉安全防护装置,其实现的有益效果是:
[0011]由于所述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下部,所述传输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部;所述第一感应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外部且靠近所述入料端,所述第二感应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且靠近所述出料端;所述第一升降组件与所述第一挡料组件设置在所述入料端,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与所述第二挡料组件设置在所述出料端;以及所述限位机构以等距离水平铺设在所述传输组件上;本技术实现了不需要根据工件规格的改变频繁拆卸UV炉安全防护装置,进而提高了UV炉的自动化程度和紫外线的防护效果,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入料端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第一感应组件局部放大图;
[0015]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出料端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出料端剖视图;
[0017]图6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第二感应组件局部放大图。
[0018]附图标注说明:
[0019]1‑
第一壳体,11

入料端,12

出料端;
[0020]2‑
传输机构,21

传输组件,22

第二壳体;
[0021]3‑
感应机构,31

第一感应组件,32

第二感应组件,33

第一支架,34

第二支架;
[0022]4‑
升降机构,41

第一升降组件,42

第二升降组件,43

第一挡料组件,44

第二挡料组件;
[0023]5‑
限位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0027]参照图1

6,一种小型UV炉安全防护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传输机构2、感应机构3、升降机构4及限位机构5;所述第一壳体1包括入料端11及出料端12;所述传输机构2包括传输组件21及第二壳体22;所述第二壳体22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下部,所述传输组件21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22内部;所述感应机构3包括第一感应组件31、第二感应组件32、第一支架33及第二支架34;所述第一感应组件31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33上,所述第一支架33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22上,所述第一支架33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外部,且所述第一支架33靠近所述入料端11;所述第二感应组件32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34上,所述第二支架34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22上,所述第二支架34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内部,且所述第二支架34靠近所述出料端12;所述入料端11与所述第一支架33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挡料组件43的厚度;所述出料端12与所述第二支架34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挡料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UV炉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入料端及出料端;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包括传输组件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下部,所述传输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部;感应机构,所述感应机构包括第一感应组件、第二感应组件、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感应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外部,且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所述入料端;所述第二感应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且所述第二支架靠近所述出料端;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组件、第二升降组件、第一挡料组件及第二挡料组件;所述第一升降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入料端,所述第一挡料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慧英李金泉康纯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慧江平成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