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可吸痰用储氧面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6000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呼吸面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可吸痰用储氧面罩,所述吸痰口通过封装卡槽与密封盖板卡合,所述吸痰口的两侧对称开设有透气通孔,所述分流套筒贯穿呼吸罩的端面与送氧机构卡合连接,且分流套筒的两侧对称连接有输氧管,所述输氧管的管道上半部对称开设有分流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取代了传统需取下面罩进行吸痰的形式,通过送氧机构的持续送氧,在吸痰口与密封盖板的压盖组合下,能够在不取下呼吸罩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吸痰工作,达到供氧、吸痰同步进行的功能,且在供氧过程中,通过送氧机构内大口径导流管口与小口径导流管口的循环更换使用,能够对氧气的输送流量大小进行调节。进行调节。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可吸痰用储氧面罩


[0001]本技术涉及呼吸面罩
,具体是一种新型可吸痰用储氧面罩。

技术介绍

[0002]当危重患者出现脉氧饱和度下降时,在持续低流量吸氧无效的情况下,通常给予面罩吸氧改善患者的脉氧饱和度。
[0003]而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部分患者对缺氧很敏感,在取下面罩吸氧情况下吸痰,极易出现脉氧饱和度下降的情况。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新型可吸痰用储氧面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可吸痰用储氧面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可吸痰用储氧面罩,包括呼吸罩,所述呼吸罩的后侧位于中部位置处连接有弹性绷带,且呼吸罩的前侧位于中部位置处开设有吸痰口,所述吸痰口的端口位置处开设有封装卡槽,且吸痰口通过封装卡槽与密封盖板卡合,所述密封盖板的底部位于边缘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压条,所述吸痰口的两侧对称开设有透气通孔,所述呼吸罩的内侧位于底端位置处设置有分流套筒,所述分流套筒贯穿呼吸罩的端面与送氧机构卡合连接,且分流套筒的两侧对称连接有输氧管,所述输氧管的管道上半部对称开设有分流通孔。
[0006]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送氧机构包括送氧气管,所述送氧气管的出气口连接有旋转气管,且送氧气管的进气口设置有旋转座,所述旋转座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导流气管,所述导流气管的一端开设有大口径导流管口,且导流气管的另一端开设有小口径导流管口,所述送氧气管的外侧套接有伸缩护套。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小口径导流管口的口径大小为大口径导流管口口径大小的二分之一。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流通孔的数量不少于六组,且分流通孔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压条的外径与封装卡槽的内径相适配,所述密封盖板与吸痰口通过密封压条和封装卡槽过盈卡合,且密封盖板的前侧连接有弹性挂绳,所述密封盖板通过弹性挂绳与呼吸罩挂接。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性绷带采用弹力布材质构件,且弹性绷带的宽度不低于2cm。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取代了传统需取下面罩进行吸痰的形式,通过送氧机构的持续送氧,在吸痰口与密封盖板的压盖组合下,能够在不取下呼吸罩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吸痰工作,
达到供氧、吸痰同步进行的功能,且在供氧过程中,通过送氧机构内大口径导流管口与小口径导流管口的循环更换使用,能够对氧气的输送流量大小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一种新型可吸痰用储氧面罩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一种新型可吸痰用储氧面罩的展开示意图;
[0015]图3为一种新型可吸痰用储氧面罩中输氧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一种新型可吸痰用储氧面罩中送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呼吸罩;2、密封盖板;3、送氧机构;31、送氧气管;32、旋转气管;33、伸缩护套;34、旋转座;35、大口径导流管口;36、导流气管;37、小口径导流管口;4、透气通孔;5、弹性绷带;6、吸痰口;7、封装卡槽;8、密封压条;9、输氧管;10、分流通孔;11、分流套筒;12、弹性挂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18]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可吸痰用储氧面罩,包括呼吸罩1,呼吸罩1的后侧位于中部位置处连接有弹性绷带5,且呼吸罩1的前侧位于中部位置处开设有吸痰口6,弹性绷带5采用弹力布材质构件,且弹性绷带5的宽度不低于2cm,在对储氧面罩使用过程中,通过弹性绷带5的弹力绷护,将储氧面罩佩戴在患者面部。
[0019]吸痰口6的端口位置处开设有封装卡槽7,且吸痰口6通过封装卡槽7与密封盖板2卡合,密封盖板2的底部位于边缘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压条8,密封压条8的外径与封装卡槽7的内径相适配,密封盖板2与吸痰口6通过密封压条8和封装卡槽7过盈卡合,且密封盖板2的前侧连接有弹性挂绳12,密封盖板2通过弹性挂绳12与呼吸罩1挂接,在对患者进行供氧、吸痰同步进行工作时,医疗人员将密封盖板2从吸痰口6上拔下,使吸痰口6露出,同步的使患者嘴部露出,在持续供氧的同时,为患者进行吸痰工作,在吸痰完毕后,通过密封压条8与封装卡槽7的过盈卡合,将密封盖板2再次压盖在吸痰口6上,且通过弹性挂绳12对密封盖板2的挂接,能够避免密封盖板2在启闭打开过程中出现丢失的情况。
[0020]吸痰口6的两侧对称开设有透气通孔4,呼吸罩1的内侧位于底端位置处设置有分流套筒11,分流套筒11贯穿呼吸罩1的端面与送氧机构3卡合连接,送氧机构3包括送氧气管31,送氧气管31的出气口连接有旋转气管32,且送氧气管31的进气口设置有旋转座34,旋转座34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导流气管36,导流气管36的一端开设有大口径导流管口35,且导流气管36的另一端开设有小口径导流管口37,送氧气管31的外侧套接有伸缩护套33,小口径导流管口37的口径大小为大口径导流管口35口径大小的二分之一,在对呼吸面罩的供氧流量大小进行调节时,医疗人员将伸缩护套33推送至送氧气管31的顶部,进而通过旋转座34的旋转传动,医疗人员转动导流气管36,当需要对患者进行小流量氧气输送时,使导流气管36一端的小口径导流管口37旋转至靠近送氧气管31的一端,将大口径导流管口35与氧气管道连接,使氧气通过小口径导流管口37小流量输送出,且当需要对患者进行大流量氧气输送时,使导流气管36一端的大口径导流管口35旋转至靠近送氧气管31的一端,将小口径导流管口37与氧气管道连接,使氧气通过大口径导流管口35大流量输送出,且通过大口径导流管口35的大流量输送,能够对吸痰过程中的患者提供充足的氧气,在调节完毕后,将伸缩
护套33向下推动,对旋转座34进行罩护,同步的对送氧气管31的进气口进行罩护,使氧气充分的输送至储氧面罩内。
[0021]分流套筒11的两侧对称连接有输氧管9,输氧管9的管道上半部对称开设有分流通孔10,分流通孔10的数量不少于六组,且分流通孔10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在对患者进行送氧工作时,氧气通过氧气管道输送至导流气管36内,通过导流气管36依次输送至送氧气管31、旋转气管32、分流套筒11内,分流套筒11对氧气进行分流输送,将氧气分流输送至输氧管9内,通过分流通孔10喷入呼吸罩1内,对患者进行供氧工作。
[002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对呼吸面罩的供氧流量大小进行调节时,医疗人员将伸缩护套33推送至送氧气管31的顶部,进而通过旋转座34的旋转传动,医疗人员转动导流气管36,当需要对患者进行小流量氧气输送时,使导流气管36一端的小口径导流管口37旋转至靠近送氧气管31的一端,将大口径导流管口35与氧气管道连接,使氧气通过小口径导流管口37小流量输送出,且当需要对患者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可吸痰用储氧面罩,包括呼吸罩(1),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罩(1)的后侧位于中部位置处连接有弹性绷带(5),且呼吸罩(1)的前侧位于中部位置处开设有吸痰口(6),所述吸痰口(6)的端口位置处开设有封装卡槽(7),且吸痰口(6)通过封装卡槽(7)与密封盖板(2)卡合,所述密封盖板(2)的底部位于边缘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压条(8),所述吸痰口(6)的两侧对称开设有透气通孔(4),所述呼吸罩(1)的内侧位于底端位置处设置有分流套筒(11),所述分流套筒(11)贯穿呼吸罩(1)的端面与送氧机构(3)卡合连接,且分流套筒(11)的两侧对称连接有输氧管(9),所述输氧管(9)的管道上半部对称开设有分流通孔(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可吸痰用储氧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氧机构(3)包括送氧气管(31),所述送氧气管(31)的出气口连接有旋转气管(32),且送氧气管(31)的进气口设置有旋转座(34),所述旋转座(34)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导流气管(36),所述导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璐王欢张雅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