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滤波器功能的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5778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滤波器功能的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该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设计于一多层基板内,其特征在于,该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包括:    一非平衡单端输出入端口,设置于该多层基板的一层,包括一单端端点,以连接外部非平衡式元件;    第一传输线及第二传输线,设置与该非平衡输出入端口同层,第一传输线及第二传输线互相连接;    一平衡输出入端口,设置于该多层基板的另一层,包括两差模传输组端点,以连接外部平衡式元件;    第三传输线及第四传输线,设置与该平衡输出入端口同层,第三传输线及第四传输线互相连接并分别与该平衡输出入端口的两差模传输组端点连接,且分别与第一传输线及第二传输线垂直耦合;    一第五传输线,设置与第一传输线及第二传输线同层,并与第一传输线或第二传输线连接;    一串联电容,设置与第五传输线同层,其一端与第五传输线连接,另一端与非平衡单端输出入端口的单端端点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滤波器功能的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尤其涉及一种使用多层基板的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其中该多层基板的上下层设计有垂直耦合的传输线以提升传输效能,并可缩减平面耦合元件所需面积;该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并于单端输出入端口连接有一电容与一传输线,使该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的阻抗得以更佳匹配,且同时兼具有带通滤波器的功能。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无线通信应用中,平衡式输出的芯片电路设计占了绝大多数,其中包含功率放大器、射频收发器等,其优点在于以差模输出的电路可减少高频噪声的影响。而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balance to unbalance transformer,Balun)的功能即在于将无线通信收发模块中一个非平衡式的信号(unbalancedsignal)转换成一对大小相同且相差180度的平衡式差模信号(balanceddifferential signal),如此便可借助差模信号的传递来减少共模噪声;当然其也可将一对平衡式差模信号转换成一个非平衡式的信号。除了上述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关键元件即为滤波器,其功能为滤除不想要的干扰信号,以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与滤波器电路虽可利用离散的表面接着式元件(SMD,Surface Mounted Device)电容及电感设计而成,但以多个离散被动元件所组合而成的电路,常有设计元件值与实际元件值不符的情形,且因需使用多个离散被动元件,若其中有一离散元件焊接不当而开路,其结果将影响整个电路模块的工作,所以现今多已不用离散被动元件来设计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与滤波器电路。现有技术所揭兼具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与滤波器功能的电路,如美国专利第6,803,835号”Integrated Filter Balun”,其提出将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与滤波器组合在一起的各种方式,其中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的设计,包含使用分布式四分之一波长、四分之三波长的传输线设计;滤波器的设计则包含ladder与lattice等谐振方式的滤波器。虽然此专利提出将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与滤波器组合在一起所需面积约与仅单独设计一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所需面积相当,但其架构需要较多的元件以达成滤波器的功能。再如美国专利第6,791,431号”Compact Balun with Rejection Filter for802.11A and 802.11B Simultaneous Operation”,此专利主要利用一个180度的Hybrid电路与一个带拒滤波器以达成兼具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与滤波器功能,但是其缺点是使用Hybrid电路结构的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需要额外的一个50欧姆电阻,并且其传输线线长为二分之三波长,尺寸较大。此外,Electronics Letters于2002年5月23日刊登的期刊论文”LTCC-MLCChip-type Balun Realised by LC Resonance Method”虽已应用垂直耦合传输线的设计于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但此期刊论文尚未揭示兼具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与滤波器功能的电路架构。由上所述,现有技术所揭兼具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与滤波器功能的电路架构,尚未揭露垂直耦合的传输线设计,更未提及使用多层的复合材料基板,导致现有兼具有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与滤波器功能的电路架构所占面积及元件尺寸仍然过大,尚具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滤波器功能的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借助使用一多层基板结构,在现有的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加入滤波器的功能,以达成将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与滤波器合而为一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是利用垂直耦合设计的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大幅缩减原先电路所需面积,且可将滤波器直接设计于多层的印刷电路基板、陶瓷基板或集成电路基板中,并可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统中的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滤波器功能的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该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设计于一多层基板内,该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包括一非平衡单端输出入端口,设置于该多层基板的一层,包括一单端端点,以连接外部非平衡式元件;第一传输线及第二传输线,设置与该非平衡输出入端口同层,第一传输线及第二传输线互相连接;一平衡输出入端口,设置于该多层基板的另一层,包括两差模传输组端点,以连接外部平衡式元件;第三传输线及第四传输线,设置与该平衡输出入端口同层,第三传输线及第四传输线互相连接并分别与该平衡输出入端口的两差模传输组端点连接,且分别与第一传输线及第二传输线垂直耦合;一第五传输线,设置与第一传输线及第二传输线同层,并与第一传输线或第二传输线连接;一串联电容,设置与第五传输线同层,其一端与第五传输线连接,另一端与非平衡单端输出入端口的单端端点连接。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具滤波器功能的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该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使用一多层基板,该多层基板的上下层设计有垂直耦合的传输线以提升传输效能,并可缩减平面耦合元件所需面积;该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并于单端输出入端口连接有一电容与一传输线,使该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的阻抗得以更佳匹配,且同时兼具有带通滤波器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平面式的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具滤波器功能的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具滤波器功能的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布线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滤波器功能的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实施例的电气特性结果图;图5A为本专利技术具滤波器功能的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实施例的波幅大小平衡结果图;图5B为本专利技术具滤波器功能的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实施例的相位平衡结果图;图6A为本专利技术具滤波器功能的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实施例的宽边耦合传输线侧边增加矩形状图案示意图;图6B为本专利技术具滤波器功能的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实施例的宽边耦合传输线侧边增加三角形状图案示意图;图6C为本专利技术具滤波器功能的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实施例的宽边耦合传输线侧边增加半圆形状图案示意图;图6D为本专利技术具滤波器功能的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实施例的非等线宽传输线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 100、200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101、201、301单端输出入端口102a、102b、202a、202b、302a、302b端点102、202、302差模传输组输出入端口103a、103b、104a、104b传输线203a、203b、204a、204b耦合传输线205传输线 303a第一传输线304a第二传输线 303b第三传输线304b第四传输线 305第五传输线206、306串联电容306a第一电极306b第二电极207、307第一接地连结208、308第二接地连结401第一金属层402第二金属层 403第三金属层404第四金属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贵审查委员能对本专利技术的特征、目的及功能有更进一步的认知与了解,兹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图1所示为现有平面式Marchand架构的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示意图,其中端点101为单端输出入端口、102为端点102a与端点102b所组成的差模传输组输出入端口,此平衡至非平衡转换器100于同一平面使用近似四分之一波长的传输线103a,103b,104a及104b,使得传输线103a与传输线103b之间及传输线104a与传输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昌琳陈昌升余迅赖颖俊卓威明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