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水溶菌肥的生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5766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生物水溶菌肥的生产装置,包括:主体结构以及搅拌结构,所述搅拌结构固定安置于主体结构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水溶菌肥生产技术领域,通过主体结构,可使菌群发酵过程中具有充足的氧气,且根据据需进行浇灌水源,保证了菌群的充分的吸收营养,且便于投入营养元素,又可对发酵池内的发酵情况进行观察,通过搅拌结构,可使菌群与营养成分进行充分的搅拌混合,保证了菌群可以完美的吸收养分,确保了菌群的发育,该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既解决了搅拌较为麻烦的问题,又保证充足的氧气确保菌群吸收营养。又保证充足的氧气确保菌群吸收营养。又保证充足的氧气确保菌群吸收营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水溶菌肥的生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微生物水溶菌肥生产
,具体为一种微生物水溶菌肥的生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微生物水溶菌肥是指目标微生物(有效菌)经过工业化生产扩繁后,利用多孔的物质作为吸附剂(如草炭、蛭石),吸附菌体的发酵液加工制成的活菌制剂,具有直接或间接改良土壤、恢复地力、预防土传病害、维持根际微生物区系平衡和降解有毒害物质等作用;
[0003]现有的微生物水溶菌肥发酵多为人工手动搅拌,搅拌较为麻烦,且菌群发育过程中需要保证有充足的氧气进行发育,若氧气不充足,可能导致菌群的死亡或菌群发育不良,无法达到使用的标准,且需要浇灌充足的水份,满足发酵的需求,因此现设计一种微生物水溶菌肥的生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水溶菌肥的生产装置,以解决搅拌较为麻烦以及无法保证充足的氧气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水溶菌肥的生产装置,包括:主体结构以及搅拌结构,所述搅拌结构固定安置于主体结构上;
[0006]所述主体结构包括:底座、发酵池、水箱、液泵、盖板、把手、风机、连接管以及入水管;
[0007]所述发酵池为无上壁箱体结构,且前壁开设有与内腔相贯通的限位槽,并前壁底端开设有排料口,所述发酵池固定安置于底座上,所述水箱固定安置于底座上壁,且位于中心线左侧,所述液泵固定安置于底座上,且位于发酵池与水箱之间,并液泵入液端口通过管道与水箱右侧壁底端相连通,所述盖板上壁中心线左侧开设有入料口,且上壁中心线右侧开设有入风口,所述盖板可拆卸安置于发酵池上,所述把手固定安置于盖板上壁,所述风机固定安置于底座上壁,且位于发酵池右侧,所述连接管一端固定套装于风机出风端口处,且另一端固定嵌装于盖板上的入风口,所述入水管一端固定套装于液泵出液端口上,且另一端固定贯穿于发酵池左侧壁顶端。
[0008]优选的,所述搅拌结构包括:齿轮箱、支撑板、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一搅拌杆、第二搅拌杆以及第三搅拌杆;
[0009]所述齿轮箱固定安置于发酵池右侧壁上,所述支撑板固定安置于齿轮箱右侧壁上,所述电机固定安置于支撑板上,且驱动端活动贯穿于齿轮箱右侧壁,所述第一齿轮活动嵌装于齿轮箱内右侧壁上,且固定安置于电机驱动端上,所述第二齿轮活动嵌装于齿轮箱内右侧壁上,且位于第一齿轮上方,并与第一齿轮相咬合,所述第三齿轮活动嵌装于齿轮箱内右侧壁上,且位于第一齿轮下方,并与第一齿轮相咬合,所述第一搅拌杆一端活动贯穿于发酵池内右侧壁,且一端活动贯穿于齿轮箱左侧壁,并固定安置于第一齿轮左侧壁上,所述
第二搅拌杆一端活动贯穿于发酵池内右侧壁,且一端活动贯穿于齿轮箱左侧壁,并固定安置于第二齿轮左侧壁上,所述第三搅拌杆一端活动贯穿于发酵池内右侧壁,且一端活动贯穿于齿轮箱左侧壁,并固定安置于第三齿轮左侧壁上。
[0010]优选的,所述盖板上固定安置有入料斗,所述入料斗上活动安置有斗盖,便于入料,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0011]优选的,所述发酵池前壁上的限位槽内固定嵌装有观察窗,可观察发酵池内的发酵情况。
[0012]优选的,所述发酵池前壁底端排料口上固定嵌装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上固定安置有阀门,便于发酵后的微生物水溶菌肥排出。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微生物水溶菌肥的生产装置,通过主体结构,可使菌群发酵过程中具有充足的氧气,且根据据需进行浇灌水源,保证了菌群的充分的吸收营养,且便于投入营养元素,又可对发酵池内的发酵情况进行观察,通过搅拌结构,可使菌群与营养成分进行充分的搅拌混合,保证了菌群可以完美的吸收养分,确保了菌群的发育,该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既解决了搅拌较为麻烦的问题,又保证充足的氧气确保菌群吸收营养。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投料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主体结构,11、底座,12、发酵池,13、水箱,14、液泵,15、盖板,16、把手,17、风机,18、连接管,19、入水管,2、搅拌结构,21、齿轮箱,22、支撑板,23、电机,24、第一齿轮,25、第二齿轮,26、第三齿轮,27、第一搅拌杆,28、第二搅拌杆,29、第三搅拌杆,3、入料斗,4、斗盖,5、观察窗,6、排料管,7、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水溶菌肥的生产装置,包括:主体结构1以及搅拌结构2,搅拌结构2固定安置于主体结构1上;主体结构1包括:底座11、发酵池12、水箱13、液泵14、盖板15、把手16、风机17、连接管18以及入水管19;发酵池12为无上壁箱体结构,且前壁开设有与内腔相贯通的限位槽,并前壁底端开设有排料口,发酵池12固定安置于底座11上,水箱13固定安置于底座11上壁,且位于中心线左侧,液泵14固定安置于底座11上,且位于发酵池12与水箱13之间,并液泵14入液端口通过管道与水箱13右侧壁底端相连通,盖板15上壁中心线左侧开设有入料口,且上壁中心线右侧开设有入风口,盖板15可拆卸安置于发酵池12上,把手16固定安置于盖板15上壁,风机17固定安置于底座11上壁,且位于发酵池12右侧,连接管18一端固定套装于风机17出风端口处,且另一端固定
嵌装于盖板15上的入风口,入水管19一端固定套装于液泵14出液端口上,且另一端固定贯穿于发酵池12左侧壁顶端。
[0020]下列为本案的各电器件型号及作用:
[0021]液泵:其为现有技术,只要适用于本方案的液泵均可使用。
[0022]风机:其为现有技术,只要适用于本方案的风机均可使用。
[0023]电机:其为现有技术,只要适用于本方案的电机均可使用。
[0024]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搅拌结构2包括:齿轮箱21、支撑板22、电机23、第一齿轮24、第二齿轮25、第三齿轮26、第一搅拌杆27、第二搅拌杆28以及第三搅拌杆29;
[0025]齿轮箱21固定安置于发酵池12右侧壁上,支撑板22固定安置于齿轮箱21右侧壁上,电机23固定安置于支撑板22上,且驱动端活动贯穿于齿轮箱21右侧壁,第一齿轮24活动嵌装于齿轮箱21内右侧壁上,且固定安置于电机23驱动端上,第二齿轮25活动嵌装于齿轮箱21内右侧壁上,且位于第一齿轮24上方,并与第一齿轮24相咬合,第三齿轮26活动嵌装于齿轮箱21内右侧壁上,且位于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水溶菌肥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结构(1)以及搅拌结构(2),所述搅拌结构(2)固定安置于主体结构(1)上;所述主体结构(1)包括:底座(11)、发酵池(12)、水箱(13)、液泵(14)、盖板(15)、把手(16)、风机(17)、连接管(18)以及入水管(19);所述发酵池(12)为无上壁箱体结构,且前壁开设有与内腔相贯通的限位槽,并前壁底端开设有排料口,所述发酵池(12)固定安置于底座(11)上,所述水箱(13)固定安置于底座(11)上壁,且位于中心线左侧,所述液泵(14)固定安置于底座(11)上,且位于发酵池(12)与水箱(13)之间,并液泵(14)入液端口通过管道与水箱(13)右侧壁底端相连通,所述盖板(15)上壁中心线左侧开设有入料口,且上壁中心线右侧开设有入风口,所述盖板(15)可拆卸安置于发酵池(12)上,所述把手(16)固定安置于盖板(15)上壁,所述风机(17)固定安置于底座(11)上壁,且位于发酵池(12)右侧,所述连接管(18)一端固定套装于风机(17)出风端口处,且另一端固定嵌装于盖板(15)上的入风口,所述入水管(19)一端固定套装于液泵(14)出液端口上,且另一端固定贯穿于发酵池(12)左侧壁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水溶菌肥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结构(2)包括:齿轮箱(21)、支撑板(22)、电机(23)、第一齿轮(24)、第二齿轮(25)、第三齿轮(26)、第一搅拌杆(27)、第二搅拌杆(28)以及第三搅拌杆(29);所述齿轮箱(21)固定安置于发酵池(12)右侧壁上,所述支撑板(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开涛
申请(专利权)人:项城市绿之源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