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动激光开袋机的外压框折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5426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6: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自动激光开袋机的外压框折料装置,包括两个外压框,两个外压框上固定连接有同一个中框,中框的上表面形成有凹槽,且凹槽的内底壁开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拉料刀,且第一拉料刀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一拉料口,后侧外压框与中框的上表面开设有同一个第二限位槽,且两个第二限位槽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U型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第一驱动结构带动第一拉料刀向外侧移动,通过第二驱动结构带动后侧的第二拉料刀向后移动,通过第三驱动结构带动前侧的第二拉料刀向前移动,通过第一拉料刀与第二拉料刀移动,使料边翻折,从而具有自动翻折料边的效果,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自动激光开袋机的外压框折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开袋机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自动激光开袋机的外压框折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服装加工过程中,开袋机是必不可少的辅助加工机械,主要用于在服装的特定位置形成口袋,方便携带手机、钱包等小型物品,常规的做法是先单独加工袋口和袋唇,再将袋唇缝制到袋口上完成开袋,其中袋口的加工过程需要对服装的袋口位置进行切割、折袋、袋唇定型和缝纫处理,切割即将袋口上开两端均呈“丫”状的裂缝,折袋即将切割完成的袋口向内翻折形成翻边,袋唇定型即将袋唇放置在翻边上,最后进行缝合。
[0003]现有的折料装置一般需要工作人员辅助通过手动对料边进行翻折,工作效率低下,提高了生产成本。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中提出了一种用于自动激光开袋机的外压框折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用于自动激光开袋机的外压框折料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7](2)技术方案
[0008]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9]一种用于自动激光开袋机的外压框折料装置,包括两个外压框,两个所述外压框上固定连接有同一个中框,所述中框的上表面形成有凹槽,且凹槽的内底壁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拉料刀,且第一拉料刀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一拉料口,后侧所述外压框与中框的上表面开设有同一个第二限位槽,且两个第二限位槽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U型杆,两个所述U型杆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拉料刀,且第二拉料刀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二拉料口,两个所述U型杆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后侧所述外压框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前侧所述外压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驱动结构。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与后侧所述外压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一折料气缸,所述第一折料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L型杆,所述第一L型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拉料刀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摆动杆,所述第一摆动杆的下表面与凹槽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摆动杆的上表面与第一连接杆的下表面转动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包括与后侧所述外压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折
料气缸,所述第二折料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L型杆,且第二L型杆的下表面与后侧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驱动结构包括与前侧所述外压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折料气缸,所述第三折料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L型杆,前侧所述外压框的上表面开设有便于第三L型杆移动的移动口。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三L型杆的内顶壁转动连接有第二摆动杆,前侧所述外压框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摆动杆的下表面与安装槽的内底壁转动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摆动杆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凸块,且第二凸块的顶端贯穿第二摆动杆的上表面,前侧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上表面开设有转孔,且转孔的内壁与第二凸块的表面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槽的内底壁开设有用于对第二凸块限位的滑槽。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中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中框盖板,前侧所述外压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外压框盖板。
[0017](3)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中,在折袋机头将料边分别插入第一拉料口与第二拉料口内后,通过第一折料气缸的输出端伸出带动第一摆动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凸块移动,进而使第一拉料刀在第一限位槽的限位作用下向外侧移动,通过第二折料气缸的输出端收缩带动后侧的第二连接杆与U型杆向后方移动,进而带动后侧的第二拉料刀向后移动,通过第三折料气缸的输出端收缩带动第二摆动杆转动,进而带动前侧的第二连接杆与U型杆向前方移动,进而带动前侧的第二拉料刀向前移动,通过第一拉料刀与第二拉料刀移动,使料边翻折,从而使该用于自动激光开袋机的外压框折料装置具有自动翻折料边的效果,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底箱和台面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移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移动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Y轴安装板、移动电机与齿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压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小压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技术激光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技术图8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技术激光发射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为本技术循环装置的部分结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0]图12为本技术第一直线滑台和第二直线滑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13为本技术图1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2]图14为本技术伸缩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15为本技术连接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16为本技术折袋机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17为本技术连接角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18为本技术第一调节座和第二调节座结构示意图;
[0037]图19为本技术折料装置和定料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8]图20为本技术折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9]图21为本技术定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0]图22为本技术中框与中框盖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41]图23为本技术洐缝机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2]图24为本技术安装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3]图25为本技术布料裁切以及折料的示意图。
[0044]附图标记如下:
[0045]1、底箱;2、台面板;3、丝杆横梁;4、移动装置;401、机座;402、调整板;403、移动丝杆;404、移动电机;405、螺母座;406、Y轴安装板;407、转动电机;408、齿轮;409、升降板;410、齿条;411、T型板;412、固定板;413、立轴;414、滑套;415、升降气缸;5、外压框;6、压料装置;601、基座脚;602、连接块;603、基板;604、滑台板;605、固定片;606、第一气缸;607、压脚台板;608、第二气缸;609、升降片;610、压板座;611、伸缩气缸;612、延伸板;613、调整座;614、支架;615、侧滑条;616、连接板;617、小压框;7、折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自动激光开袋机的外压框折料装置,包括两个外压框(5),两个所述外压框(5)上固定连接有同一个中框(70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701)的上表面形成有凹槽,且凹槽的内底壁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拉料刀(702),且第一拉料刀(702)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一拉料口,后侧所述外压框(5)与中框(701)的上表面开设有同一个第二限位槽,且两个第二限位槽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U型杆(708),两个所述U型杆(708)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拉料刀(709),且第二拉料刀(709)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二拉料口,两个所述U型杆(708)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710),后侧所述外压框(5)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前侧所述外压框(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驱动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自动激光开袋机的外压框折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与后侧所述外压框(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一折料气缸(706),所述第一折料气缸(70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L型杆(707),所述第一L型杆(70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70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自动激光开袋机的外压框折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料刀(702)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凸块(703),所述第一凸块(703)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摆动杆(704),所述第一摆动杆(704)的下表面与凹槽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摆动杆(704)的上表面与第一连接杆(705)的下表面转动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将宝何焕平贾志豪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共明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