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训练面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508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5: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训练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软体;卡接在所述安装软体上的面罩体,所述面罩体包括:对应人体鼻腔的上呼吸区;贴合在所述上呼吸区中的单向结构;对应人体嘴部的下呼吸区;连接在所述下呼吸区外侧的调节结构;卡接在所述面罩体上的外壳体;设于所述面罩体与外壳体之间的绑带,通过单向结构与调节结构能够调节使用者口鼻的进气量与出气量,促使使用者在运动状态时能够处于缺氧的状态,以此来激发身体释放更多的红血球生成素,进而提高肌肉的血管密度,提高心肺能力。提高心肺能力。提高心肺能力。

A training mas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训练面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运动辅助器件,特别是一种训练面罩。

技术介绍

[0002]在高海拔进行有氧及无氧训练时,能够提高最大摄氧量和肌肉功率输出,而当运动员回到正常海拔环境时,也会比其他运动员具有更好的有氧能力、通气阈值和运动表现,这些生理上的适应,主要由于高原地区的缺氧环境能够促使身体释放更多红血球生成素,加快红血球生成,同时肌肉的微血管密度也会提高,以便输送更多的血液和氧气,而若能够使运动员在低氧环境下训练,则能够锻炼其心肺能力,基于此需求,训练面罩由此而生。
[0003]在现有的一些训练面罩当中,往往采用阀门的控制方式对运动员的吸氧量进行控制,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运动员的口鼻实际上处于连通的状态,运动员自身呼出的二氧化碳很容易滞留在面罩内,运动员在吸气的时候容易将呼出的二氧化碳吸入身体内,不仅达不到训练的效果,并且还会导致过度缺氧眩晕等危险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训练面罩,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训练面罩,包括:
[0007]安装软体;
[0008]卡接在所述安装软体上的面罩体,所述面罩体包括:
[0009]对应人体鼻腔的上呼吸区;
[0010]贴合在所述上呼吸区中的单向结构;
[0011]对应人体嘴部的下呼吸区;
[0012]连接在所述下呼吸区外侧的调节结构;
[0013]卡接在所述面罩体上的外壳体;
[0014]设于所述面罩体与外壳体之间的绑带;
[0015]所述上呼吸区包括若干组透气环,单组所述透气环包括若干环形设置的透气孔,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单向结构的安装孔;
[0016]所述单向结构包括与所述透气环相适配的单向封片,所述单向封片包括覆盖所有所述透气孔的封堵片,以及插接在所述安装孔内的连接柱。
[0017]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训练面罩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呼吸区内侧的过滤片,所述过滤片通过一盖板贴合在所述下呼吸区的内侧,所述盖板包括若干卡块,所述下呼吸区的内侧开设有若干卡槽,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相适配。
[0018]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下呼吸区包括一与所述调节结构连接的适配孔,环形设置且流通口径依次变大的连通孔,以及固定在所述面罩体上的外密封座。
[0019]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一带有转动件且插接至所述适配孔内的转
盘,开设在所述转动件上的对位孔,卡接在所述外密封座上的外密封环。
[0020]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下呼吸区上还包括内密封座,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与所述密封环相适配的内密封环。
[0021]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内密封座的外侧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内密封环的内侧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随所述转盘的转动与不同的所述凹槽配合。
[0022]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安装软体上设置有若干卡紧槽,所述面罩体上还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卡紧槽配合的卡紧块,所述外壳体内壁卡接在所述安装软体的外壁上。
[0023]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安装软体还包括与所述面罩体贴合的外安装体,与所述人体脸部贴合的内安装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安装体与内安装体之间的软垫层,所述卡紧槽间隔设置在所述外安装体上。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本专利技术通过单向结构与调节结构能够调节使用者口鼻的进气量与出气量,促使使用者在运动状态时能够处于缺氧的状态,以此来激发身体释放更多的红血球生成素,进而提高肌肉的血管密度,提高心肺能力。
[0026]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使用者的鼻呼吸区与嘴呼吸区通过上呼吸区与下呼吸区区分开来,使口鼻分开,并且在上呼吸区上设置单向结构,促使上呼吸区负责呼气,下呼吸区负责吸气,让排出的二氧化碳能够通过鼻子被迅速的排出,而外部的氧气能够通过嘴迅速的被吸入,让处于训练模式中的使用者能够及时排出二氧化碳,及时吸入氧气,避免其吸入自身排出的二氧化碳,分段处理。
[0027]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面罩体的内侧设置过滤片,能够对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当使用者在户外运动时,能够吸入较为干净的空气,进而保护使用者的呼吸系统,并且清新的空气能够提高运动的效率。
[0028]本专利技术在上呼吸区中设置多组透气环,让使用者能够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强度通过单向结构封堵不同组数的透气环,能够根据自身素质选择不同的呼气量,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训练强度,并且能够循环渐进,逐步提高身体素质。
[0029]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下呼吸区上的调节结构,能够根据自身的训练强度调节设置不同口径的进气通道,能够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选择合适的进气量,随着身体的素质增强逐渐减少进气量,直至达到训练目的。
[0030]本专利技术结合上呼吸区的透气环、单向结构与下呼吸区的连通孔、调节结构,能够同时调节不同的进气量与出气量,使运动员在使用的过程中具备更多的调节选择,使调节量变得更加的精确,更加适配不同的使用者。
[0031]本专利技术通过外密封座、外密封环之间和内密封座、内密封环之间的双重密封配合,能够使避免在调节结构调节的过程中的漏气现象,使运动员能够根据自身要求达到合适的训练量。
[0032]本专利技术在安装软体、面罩体、外壳体上设置不同的卡接结构,使上述的三者结构能够卡接结合在一起,在安装使用的过程中无需使用胶水,使用者在使用的时候不会受到异味的干扰,同时,在各个小组件出现局部故障的时候,还能够拆卸更换单独的组件,无需整个更换,且当组件长时间使用脏乱时,也可单独拆卸某组件进行清洁或保养,无需整体拆卸,灵活度更高。
[0033]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三层设置的安装软体,其强度较高的外安装体起到与面罩体贴合固定的作用,而外部的内安装体起到尽量贴合使用者脸部的作用,而中间的软垫层能够起到排气的作用,在尽量贴近使用者皮肤提高气密程度的同时,还能够避免与使用者的贴合位置产生压疮以致褥疮等严重后果。
附图说明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35]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训练面罩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36]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训练面罩的爆炸图。
[0037]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训练面罩的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0038]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面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面罩体未安装单向结构的平面结构图。
[0040]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面罩体组装单向结构后的平面结构图。
[0041]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训练面罩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42]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训练面罩置于保护壳内的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训练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软体(1);卡接在所述安装软体(1)上的面罩体(2),所述面罩体(2)包括:对应人体鼻腔的上呼吸区(21);贴合在所述上呼吸区(21)中的单向结构(22);对应人体嘴部的下呼吸区(23);连接在所述下呼吸区(23)外侧的调节结构(4);卡接在所述面罩体(2)上的外壳体(5);设于所述面罩体(2)与外壳体(5)之间的绑带;所述上呼吸区(21)包括若干组透气环(211),单组所述透气环(211)包括若干环形设置的透气孔(2111),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单向结构(22)的安装孔(2112);所述单向结构(22)包括与所述透气环(211)相适配的单向封片(221),所述单向封片(221)包括覆盖所有所述透气孔(2111)的封堵片(2221),以及插接在所述安装孔(2112)内的连接柱(22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训练面罩,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呼吸区(23)内侧的过滤片(3),所述过滤片(3)通过一盖板(6)贴合在所述下呼吸区(23)的内侧,所述盖板(6)包括若干卡块(61),所述下呼吸区(23)的内侧开设有若干卡槽(236),所述卡块(61)与所述卡槽(236)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训练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呼吸区(23)包括一与所述调节结构(4)连接的适配孔(231),环形设置且流通口径依次变大的连通孔(2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恩宇甘雍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靶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