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筒形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移动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4783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5:04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圆筒形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移动单元,该圆筒形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其具备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介于它们之间的隔层依次层叠并卷取而成的结构,上述第一电极在集流体的一面包括未涂布活性物质的无涂层部,上述无涂层部包括从上述电极组件的端部向卷取中心或外廓方向折弯的第一电极极耳;电池罐,其通过形成于一侧的开放部而收纳上述电极组件;集电板,其包括与上述第一电极极耳电连接的3个以上的极耳结合部及从上述极耳结合部的端部向上述电池罐的开放部侧延伸且电连接到上述电池罐的内面上的具备连续的外周面的罐结合部;及顶盖,其覆盖上述电池罐的开放部。其覆盖上述电池罐的开放部。其覆盖上述电池罐的开放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圆筒形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移动单元


[0001]本申请主张在2021年3月8日向韩国专利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

2021

0030315号的申请日的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文献中公开的所有内容包括在本说明书中。
[0002]本技术涉及圆筒形二次电池、包括其的电池组及移动单元。

技术介绍

[0003]以往的圆筒形二次电池通常具备将连接凝胶卷和外部端子的极耳焊接到凝胶卷的箔而进行连接的结构。在这样的结构的圆筒形二次电池的情况下,电流的路径(path)受限,凝胶卷本身的电阻只能非常高。
[0004]由此,试图使用增加将凝胶卷和外部端子连接的极耳的数量而降低电阻的方式,但是仅通过这样的增加极耳的数量而将电阻降低到所希望的水平且充分地确保电流的路径(path)是有限的。
[0005]当前,为了减少凝胶卷本身的电阻而需要研发凝胶卷结构及集电板结构。特别地,在电动汽车这样的需要具备高功率/高容量的电池组的设备中其必要性则更大。
[0006]另外,需要研发一种具备保持提高集电板与电池罐之间的结合力的状态的结构的圆筒形二次电池及适用于这样的圆筒形二次电池的集电板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8]本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发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筒形二次电池、包括其的电池组及移动单元。
[0009]另外,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筒形二次电池,该圆筒形二次电池包括集电板,该集电板具备在与电池罐之间的结合部位提高结合力,提高能源密度的结构。
[0010]但是,本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不限于上述课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从后述的技术的说明清楚地理解本说明书中未提及的其他课题。
[0011]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下述侧面的圆筒形二次电池、包括其的电池组及移动单元。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侧面,提供一种圆筒形二次电池,其包括:电极组件,其具备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介于它们之间的隔层依次层叠并卷取而成的结构,上述第一电极在集流体的一面包括未涂布活性物质的无涂层部,上述无涂层部包括从上述电极组件的端部向卷取中心或外廓方向折弯的第一电极极耳;
[0014]电池罐,其通过形成于一侧的开放部而收纳上述电极组件;
[0015]集电板,其包括:与上述第一电极极耳电连接的3个以上的极耳结合部;及罐结合部,其从上述极耳结合部的端部向上述电池罐的开放部侧延伸而电连接到上述电池罐的内面上,且具备连续的外周面;及
[0016]顶盖,其覆盖上述电池罐的开放部。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侧面,提供一种包括根据上述侧面的圆筒形二次电池的电池组。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侧面,提供一种包括根据上述侧面的电池组的移动单元。
[0019]技术效果
[002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侧面,省略阴极集电板与电池罐之间的焊接工序,因此能够将圆筒形二次电池的制造工序简单化,由此能够提高生产性。
[0021]另外,集电板不会延伸到压接部,因此能够防止由通过集电板的插入而产生的部分间隙而发生泄漏的可能性。
[0022]但是,通过本技术而获得的效果不限于上述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从后述的技术的说明清楚地理解本说明书中未提及的其他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23]图1a和图1b示出以往的集电板。
[0024]图2是适用图1a和图1b所图示的以往的集电板的圆筒形二次电池的截面图。
[0025]图3a和图3b示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集电板。
[0026]图4示出适用图3a和图3b所图示的集电板的圆筒形二次电池的侧截面。
[0027]图5示出包括一个实施例的圆筒形二次电池的电池组。
[0028]图6示出包括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组的移动单元。
[0029](符号说明)
[0030]1:圆筒形二次电池
[0031]2:组外壳
[0032]3:电池组
[0033]5:移动单元
[0034]10:电极组件
[0035]11:第一电极极耳
[0036]20:电池罐
[0037]21:卷边部
[0038]22:压接部
[0039]30:集电板
[0040]31:中心部
[0041]32:极耳结合部
[0042]33:罐结合部
[0043]40:顶盖
[0044]G1: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45]本技术可实现各种变更,可包括各种体现例,但将特定体现例图示于附图中,并基于此进行详细说明。但是,这并非要将本技术限定为特定的实施形态,本技术
包括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及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更、均等物或代替物。
[0046]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A、B等用语用于对各个构成要件进行说明,但上述构成要件不限于上述用语。上述用语仅用于将一个构成要件与其他构成要件区别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权利范围的情况下,可将第一构成要件命名为第二构成要件,类似地也可将第二构成要件命名为第一构成要件。
[0047]在本说明书中,“及/或”等用语包括多个相关项目的组合或多个相关项目中的一部分。
[0048]在本说明书中,在将某个构成要件表述为单数的情况下,只要在本说明书中未另外定义,则包括多数的情况。
[0049]在本说明书中,关于“包括”、“具备”等用语,在本说明书中没有特别明示的情况下,表示本说明书上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工序、构成要件、部件等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并非排除其他特征、数字等。
[0050]在本说明书中,“二次电池(Secondary battery)”是指,通过再充电而可长时间反复使用的电池。二次电池根据电极活性物质而分为镍镉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等。二次电池根据形态,分为包袋形、方形、圆筒形二次电池等。
[0051]本说明书中,上述二次电池包括收纳电极组件的电池罐。上述电池罐为圆筒形。
[0052]圆筒形二次电池是例如形状系数之比(定义为圆筒形二次电池的直径除以高度之比,即直径(Φ)与高度(H)之比)为大致大于0.4的圆筒形二次电池。
[0053]在此,形状系数是指,表示圆筒形二次电池的直径及高度的值。
[0054]在本说明书中,用语“圆筒形二次电池”是指具备圆柱形或与此类似的形态的二次电池。圆筒形二次电池通过每个体积的能源密度高的特性,多使用于大容量的电子、电子设备,以将多个结合在一起而构成电池组的形态使用。
[0055]另外,用语“圆筒形二次电池”是指,例如将贯通插入到圆筒形二次电池的开口部的相反侧的底面(相反面)的铆钉用作阴极,将电池罐本身用作阳极的结构。
[0056]在本说明书中,用语“圆筒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筒形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组件,其具备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介于它们之间的隔层依次层叠并卷取而成的结构,上述第一电极在集流体的一面包括未涂布活性物质的无涂层部,上述无涂层部包括从上述电极组件的端部向卷取中心或外廓方向折弯的第一电极极耳;电池罐,其通过形成于一侧的开放部而收纳上述电极组件;集电板,其包括:与上述第一电极极耳电连接的3个以上的极耳结合部;及罐结合部,其从上述极耳结合部的端部向上述电池罐的开放部侧延伸而电连接到上述电池罐的内面上,且具备连续的外周面;及顶盖,其覆盖上述电池罐的开放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筒形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极耳结合部从上述集电板的中心部延伸到上述罐结合部而与上述第一电极极耳分别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筒形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极耳结合部与相邻的另一个极耳结合部所构成的角度为40
°
以上且140
°
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筒形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卷边部,其形成于与上述开放部相邻的电池罐的侧端部且具备朝向内侧压入的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庆薰郑池敏林在垣李帝俊金学均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G新能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