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水下装配的高效止水结构,设置在第一、二预制构件的接合面之间,包括:导向通道,具有贯穿设置在第一预制件内的第一段和贯穿设置在第二预制件内的第二段,第一二段同轴等径设置;端密封件,分别设置在导向通道的两端;中间密封件,设置在导向通道内,分别位于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中部;紧固件,包括设置在导向通道内的螺杆和与其相适配的端螺母,其具有用于刺破端密封件和中间密封件的穿刺端。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在预制构件的空腔接合面处,其造价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确保螺杆在穿入导向通道前、穿入导向通道的过程中、穿入导向通道并用螺母拧紧后的全过程中均不出现螺栓孔渗漏的情况,从而保证施工安全。从而保证施工安全。从而保证施工安全。
Efficient water stop structure suitable for underwater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水下装配的高效止水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下构件螺栓安装
,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水下装配的高效止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大型水利工程施工时,常采用工厂预制和现场装配相结合的方式,用以缩短工期。现场装配时,多为水下施工,对于内部能够形成空腔的预制构件,在采用螺栓连接时,需要采用止水结构,使空腔内保持相对干燥的作业环境,方便施工人员在空腔内部进行施工或作业。现有止水结构施工流程复杂,成本高,效果差,容易出现螺栓孔渗漏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水下装配的高效止水结构,具体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适用于水下装配的高效止水结构,设置在第一预制构件和第二预制构件的接合面之间,包括导向通道,具有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一预制件内的第一段和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二预制件内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同轴等径设置;端密封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导向通道的两端;中间密封件,设置在导向通道内,分别位于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中部;紧固件,包括设置在导向通道内的螺杆和与其相适配的端螺母,所述螺杆具有用于刺破所述端密封件和中间密封件的穿刺端。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均为预埋钢管,且第一段和中间密封件、第二段和中间密封件均采用法兰连接结构。
[0004]所述第一段包括两节相对设置的预埋钢管,所述预埋钢管的相对面上焊接有法兰,所述法兰之间设置有通过螺栓连接固定的所述中间密封件。
[0005]所述中间密封件为橡皮板。
[0006]所述端密封件为带有端盖的遇水膨胀橡皮塞,所述遇水膨胀橡皮塞与导向通道的内径相适配,所述端盖的直径大于导向通道的外径。
[0007]所述螺杆为一端设置有刃口的双头螺杆,所述刃口为所述穿刺端。
[0008]所述刃口为直径小于导向通道内径的环形刃口。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适用于水下装配的高效止水结构,设置在预制构件的空腔接合面处,其造价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确保螺杆在穿入导向通道前、穿入导向通道的过程中、穿入导向通道并用螺母拧紧后的全过程中均不出现螺栓孔(即导向通道)渗漏的情况,从而保证施工安全。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0012]图3是图2中预埋钢管和中间密封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适用于水下装配的高效止水结构,设置在第一预制构件和第二预制构件的接合面之间,包括导向通道,具有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一预制件内的第一段和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二预制件内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同轴等径设置;端密封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导向通道的两端;中间密封件,设置在导向通道内,分别位于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中部;紧固件,包括设置在导向通道内的螺杆和与其相适配的端螺母,所述螺杆具有用于刺破所述端密封件和中间密封件的穿刺端。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施工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0015]如图1
‑
3所示,第一预制构件M1和第二预制构件M2均为带有上开口工作空腔的混凝土预制工件,在施工时,需要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将其装配连接在一起,上述装配作业为水下作业,为了保持工作空腔内的干燥环境,需要在螺栓连接处设置止水结构防止水流顺着螺栓孔渗漏。
[0016]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所述止水结构的导向通道和中间密封件通常在构件预制过程中一起制作。以第一预制构件M1为例,首先选取两根预埋钢管11,在每根预埋钢管11的一端焊接一连接法兰12,将两连接法兰12对置,并放置一橡皮板13作为中间密封件,然后采用螺栓14连接固定。将上述组合件预埋在第一预制构件M1的预设连接位,预埋钢管11的开口端分别与第一预制构件M1的外表面平齐,即两预埋钢管11构成贯穿第一预制构件M1设置的第一段;同样地,在第二预制构件M2内安装同样结构的组合件,构成贯穿第二预制构件M2设置的第二段。装配时,第一段和第二段同轴等径设置,构成用于安装紧固件的导向通道。
[0017]上述紧固件包括设置在导向通道内的螺杆21和与其相适配的端螺母22,其中,螺杆21为一端设置有刃口23(即穿刺端)的双头螺杆,该刃口23为直径小于导向通道内径的环形刃口。
[0018]安装时,首先将螺杆21穿入导向通道,刃口23依次穿过两道橡皮板13(即中间密封件),然后从另一端穿出,接着,在螺杆21的两端分别套接一端密封件,该端密封件为带有端盖24的遇水膨胀橡皮塞25,上述遇水膨胀橡皮塞25为与导向通道的内径相适配的锥形塞,端盖24的直径则大于导向通道的外径。最后,在螺杆21上穿设垫片,并用螺母26旋紧固定,完成本专利技术止水结构的安装。
[0019]本专利技术中,螺杆21的刃口23在穿过第一预制构件M1和第二预制构件M2内的两道橡皮板13后形成第一道止水,之后,又通过位于螺杆21两端的螺母22压紧端密封件的端盖24和遇水膨胀橡皮塞25后形成第二道止水,整体形成效果良好的止水结构,能够有效防止预
制构件的工作腔内进水,保持干燥的工作环境,保证施工安全性,提高工作效率。
[002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诸如“前”、“后”、“左”、“右”、“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水下装配的高效止水结构,设置在第一预制构件和第二预制构件的接合面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通道,具有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一预制件内的第一段和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二预制件内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同轴等径设置;端密封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导向通道的两端;中间密封件,设置在导向通道内,分别位于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中部;紧固件,包括设置在导向通道内的螺杆和与其相适配的端螺母,所述螺杆具有用于刺破所述端密封件和中间密封件的穿刺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水下装配的高效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均为预埋钢管,且第一段和中间密封件、第二段和中间密封件均采用法兰连接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水下装配的高效止水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英,李明新,李钊,胡靖宇,张瑜,马山玉,贾娟娟,张玉明,赵宝印,屈志刚,张向发,李政鹏,樊梦洒,武运动,洪兴,辛贺艳,葛均建,曲晓宁,陈占一,赵红松,
申请(专利权)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河南分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