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丝生产预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4386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铜丝生产预热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中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热箱,所述加热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储料箱,所述加热箱的正面设置有第一传送组件,所述底座的顶部且位于加热箱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传送组件,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第一传送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通过使加热的沙粒对铜丝进行预热,保证铜丝完全预热,且沙粒具有吸潮、吸湿和除油的作用,能快速除去铜丝表面的油渍和水分,保证预热的效果,通过涡盘带动沙粒不断流动,使沙粒受热均匀,进而保证铜丝受热均匀,此装置适合广泛推广。广。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丝生产预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铜丝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铜丝生产预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铜丝预热是电线电缆在铜丝或导体在被覆过程中,运用电磁感应原理,使铜丝等金属导体在线运动下的连续加热之用,以增加铜丝导体与外被之间的附着力,解决电线加工过程中因附着力不够,而产生导体萎缩等不良现象,利于电线深加工作业,但是现有的铜丝生产用预热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采用铜丝在加热管内线性移动,对铜丝进行加热,使铜丝的表面产生水蒸气,进而除去铜丝表面的水分和油渍,这种加热方式不便于铜丝受热均匀,降低铜丝的预热效果,且,且便于铜丝表面完全受热,使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技术目的
[0004]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铜丝生产预热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通过使加热的沙粒对铜丝进行预热,保证铜丝完全预热,且沙粒具有吸潮、吸湿和除油的作用,能快速除去铜丝表面的油渍和水分,保证预热的效果,通过涡盘带动沙粒不断流动,使沙粒受热均匀,进而保证铜丝受热均匀,此装置适合广泛推广。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铜丝生产预热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中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热箱,所述加热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储料箱,所述加热箱的正面设置有第一传送组件,所述底座的顶部且位于加热箱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传送组件,所述固定板的内部设置有调节组件。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传送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延伸至储料箱内部,所述第一转轴位于储料箱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外壁和储料箱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位于储料箱外的一端外壁传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位于储料箱的一端外壁传动连接有第三转轴。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位于储料箱外的一端外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双槽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和双槽皮带轮通过三角带传动连接,所述双槽皮带轮通过三角带与第二皮带轮传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与第一驱动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传送组件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外侧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远离第二驱动电机的一端与固定架的内侧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轴位于固定架内侧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限位板。
[0011]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开设在固定板顶部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驱动电机,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远离第三驱动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涡盘。
[0012]优选的,所述涡盘呈圆台状,所述涡盘的外侧壁开设有以涡盘的中心点呈环形阵列排布的第二凹槽,所述涡盘的底部与储料箱的底部内壁转动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第三驱动电机、加热箱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储料箱的内部储放有沙粒,所述加热箱和储料箱的顶部均呈开口状。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5]1、该装置通过使加热的沙粒对铜丝进行预热,沙粒体积较小,保证铜丝外壁与沙粒的接触面积,进而保证铜丝完全预热,且沙粒具有吸潮、吸湿和除油的作用,能快速除去铜丝表面的油渍和水分,保证预热的效果。
[0016]2、该装置通过涡盘和第五转轴等结构,使涡盘转动形成旋涡,进而带动沙粒不断流动,使沙粒受热均匀,进而保证铜丝受热均匀。
[0017]综上所述,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通过使加热的沙粒对铜丝进行预热,保证铜丝完全预热,且沙粒具有吸潮、吸湿和除油的作用,能快速除去铜丝表面的油渍和水分,保证预热的效果,通过涡盘带动沙粒不断流动,使沙粒受热均匀,进而保证铜丝受热均匀,此装置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铜丝生产预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铜丝生产预热装置的第二传送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铜丝生产预热装置的第一传送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铜丝生产预热装置的调节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1、底座;2、第一传送组件;201、第一驱动电机;202、第二转轴;203、第一转轴;204、轴承;205、第三转轴;3、固定板;4、第二传送组件;401、第四转轴;402、限位板;403、固定架;404、第二驱动电机;5、加热箱;6、储料箱;7、调节组件;701、涡盘;702、第三驱动电机;703、第一凹槽;704、第五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24]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铜丝生产预热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中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固定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热箱5,加热箱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储料箱6,储料箱6的内部储放有沙粒,加热箱5内储料箱6内的沙粒进行加热,使加热的沙粒对铜丝进行预热,加热箱5和储料箱6的顶部均呈开口状,便于铜丝移动,且便于储料箱6内的热气向外部扩散,避免储料箱6内水蒸气凝成水珠。
[0025]如图3所示,加热箱5的正面设置有第一传送组件2,经第二转轴202的外壁、第一转
轴203的外壁和第三转轴205的外壁带动铜丝在储料箱6内移动,第一传送组件2包括第一驱动电机201,第一驱动电机2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203,第一转轴203的一端延伸至储料箱6内部,第一转轴203位于储料箱6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轴承204,轴承204的外圈外壁和储料箱6转动连接,第一转轴203位于储料箱6外的一端外壁传动连接有第二转轴202,第二转轴202位于储料箱6的一端外壁传动连接有第三转轴205,便于储料箱6内的沙粒对铜丝进行加热,且避免铜丝移动至储料箱6外时沙粒随铜丝移动至储料箱6外,增加装置的实用性。
[0026]进一步的,第一转轴203、第二转轴202和第三转轴205位于储料箱6外的一端外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双槽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第一皮带轮和双槽皮带轮通过三角带传动连接,双槽皮带轮通过三角带与第二皮带轮传动连接,第一驱动电机201的输出端带动第一转轴203转动,第一转轴203带动第一皮带轮转动,第一皮带轮通过三角带带动双槽皮带轮转动,双槽皮带轮带动第二转轴202转动的同时通过三角带带动第二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丝生产预热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中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热箱(5),所述加热箱(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储料箱(6),所述加热箱(5)的正面设置有第一传送组件(2),所述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加热箱(5)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传送组件(4),所述固定板(3)的内部设置有调节组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丝生产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组件(2)包括第一驱动电机(201),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203),所述第一转轴(203)的一端延伸至储料箱(6)内部,所述第一转轴(203)位于储料箱(6)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轴承(204),所述轴承(204)的外圈外壁和储料箱(6)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203)位于储料箱(6)外的一端外壁传动连接有第二转轴(202),所述第二转轴(202)位于储料箱(6)的一端外壁传动连接有第三转轴(205),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01)与控制器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丝生产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203)、第二转轴(202)和第三转轴(205)位于储料箱(6)外的一端外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双槽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和双槽皮带轮通过三角带传动连接,所述双槽皮带轮通过三角带与第二皮带轮传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丝生产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和秀樊雄勇
申请(专利权)人:荆州市航宇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