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动放大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3941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差动放大器电路包括一个第一差动晶体管对、一个第二差动晶体管对、一个加法器部件和一个放大单元。第一差动晶体管对接收第一和第二输入信号以及作为第三输入信号的输出信号,而第二差动晶体管对接收第一和第二输入信号以及作为第四输入信号的输出信号。该加法器部件叠加第一差动晶体管对传来的第一输出信号和第二差动晶体管对传来的第二输出信号,该放大单元放大该加法器部件的相加总和信号以输出到第一和第二差动晶体管对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差动放大器。更准确地说,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一种用于驱动电容负载的被用于LCD驱动器中的放大电路的差动放大器。
技术介绍
现今,在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领域存在着强烈要求更高的灰度的趋势。也就是说,通常,260,000彩色显示器(6比特64级灰度电平)能充分地满足TFT-LCD领域的需求。不过,当前,在TFT-LCD领域要求16,780,000彩色显示器(8比特256级灰度电平)。此外,10比特1,024级灰度电平的显示器也依不同的领域而有所需求。例如,在医学领域中的X射线照片显示器以及电视显示器领域就需要象这样的更高灰度的显示器。当实现这样的更高灰度的显示器时,LCD驱动电路就会变得更加复杂。比如,在日本已公开专利申请(JP-P2001-34234A)中披露了这样的LCD驱动器。在此LCD驱动器中,额外地,增加了驱动电路的芯片面积,导致更高的成本。图1展示了传统的LCD驱动器的部分电路的方框图,其中使用了具有两个非反相输入的运算放大器。现在参照图1,该传统LCD驱动器由锁存地址选择器101、锁存电路102、n(n是大于1的整数)个解码器103以及n个运算放大器104组成。这些运算放大器104中的每一个都具有两个非反相输入,并组成电压跟随电路。对应于8位显示数据的输入数据D0到D8被提供给锁存电路102。该锁存电路102的输出被提供给相应的解码器103。这些解码器103中的每一个都具有两个电压输出端(Vin1和Vin2)。各解码103的两个电压输出端传来的电压输出(Vin1/Yin2)被提供给运算放大器104中对应的其中一个上。在此电路中,不将8位256级灰度的电压提供给解码器103,而将129级灰度(=256/2+1)的电压提供给解码器103。在该相邻两电压之间的电压通过运算放大器104以内插得到,于是8位256级灰度电压就作为该运算放大器104的末级输出而输出。图2是展示如图1所示的具有两个非反相输入的一个运算放大器104的明确的电路配置的框图。参照图2,该运算放大器104中,在一个输入侧上组合了两个MOS晶体管,并且依据这两个输入电压(Vin1、Vin2)产生一个输出(Vout)。当该输入电压(Vin1和Vin2)等于相同的灰度电压时(例如,Vin1=Vin2=V2)时,该输出电压(Vout)即为V2。当该输入电压(Vin1和Vin2)是相邻的灰度电压时(例如,Vin1=V0并且Vin2=V2),该输出量(Vout)实质上就等于由V0结合V2得到的中间电压V1。在如图2所示的传统驱动电路中采用的二输入放大器中,当该二输入端的电压Vin1和Vin2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时,输出电压(Vout)可如下获得Vout=(Vin1+Vin2)/2不过,当该二输入端的电压之间的差异变得很大时,与(Vin1+Vin2)/2的差异也会变得更大。因而,需要一种高精度的而又不需复杂电路配置的驱动电路。衔接以上描述,在日本已公开专利申请(JP-P2001-313568,参见本现有示例的图10)中披露了一个内插类型的D-A转换器。此传统的实例被用于由产生大量参考电压的参考电压产生电路组成的TFT LCD驱动器中。至少一个译码开关接收从该参考电压产生电路传来的大量参考电压并根据大量的数字图象信号的高比特位从这些大量的参考电压中选择两个。一种路由交换器被连接到该译码开关上,并基于大量的数字图象信号的低比特位产生第一和第二参考电压。一个内插缓存被连接到该路由交换器上并根据第一和第二参考电压产生内插模拟信号。在日本已公开专利申请(JP-P2001-343948A)中也披露了一种LCD驱动电路器。在此传统实例中,一种灰度电压产生电路产生大量的彼此具有不同的电压电平的灰度电压。解码器对输入数据解码并根据解码结果从大量的灰度电压中选择出第一和第二灰度电压。放大器根据该第一和第二灰度电压产生驱动电压。该放大器由用于差动对的第一晶体管、与第一晶体管相连接的用于差动对的第二晶体管、与第二晶体管并联的第三晶体管以及开关电路组成。该开关电路在第一状态,其中第一灰度电压被转入第一晶体管和第二灰度电压被转入第二晶体管,以及第二状态,其中第二灰度电压被转入第一晶体管和第一灰度电压被转入第二晶体管,之间的预定时期执行开关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简单电路配置的高精度的LCD驱动电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运算放大器,该运算放大器具有二输入端,并能正确地输出被提供给该二输入端的两个不同电压的平均电压。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差动放大器电路包含第一差动晶体管对、第二差动晶体管对、加法器部件以及放大单元。第一差动晶体管对接收第一和第二输入信号,以及作为第三输入信号的输出信号,并且第二差动晶体管对接收第一和第二输入信号以及作为第四输入信号的输出信号。该加法器部件叠加第一差动晶体管对传来的第一输出信号和第二差动晶体管对传来的第二输出信号,该放大单元放大该加法器部件的相加总和信号输出到第一和第二差动晶体管对上。这里,第一差动晶体管对可以包含第一和第二P沟道晶体管,其具有共同相连的源极、分别接收第一和第二输入信号的栅极以及共同相连的漏极;以及第三和第四P沟道晶体管,其具有共同与第一和第二P沟道晶体管的源极相连接的源极、共同接收输出信号的栅极以及共同相连的漏极。第二差动晶体管对可以包含第五和第六N沟道晶体管,其具有共同相连的源极、分别接收第一和第二输入信号的栅极以及共同相连的漏极;以及第七和第八N沟道晶体管,其具有共同与第五和第六N沟道晶体管的源极相连接的源极、共同接收输出信号的栅极、以及共同相连的漏极。第一输出信号被分别从第一和第二P沟道晶体管的漏极和第三和第四P沟道晶体管的漏极输出,而第二输出信号被分别从第五和第六N沟道晶体管的漏极和第七和第八N沟道晶体管的漏极输出。此时,加法器部件可以包含第一到第三电流镜像电路。第一电流镜像电路与第一差动晶体管对相连以接收第一输出信号;第二电流镜像电路与第二差动晶体管对相连并输出第二输出信号的其中一个到第一电流镜像电路的晶体管的其中一个上。第三电流镜像电路与第二差动晶体管对连接并输出其它第二输出信号到第一电流镜像电路的其它晶体管上。此外,该差动放大器也可能包含第一和第二恒流源。此时,第一和第二P沟道晶体管彼此并联并且第一和第二P沟道晶体管的源极与第一恒流源连接,而第一和第二P沟道晶体管的漏极共同与第一电流镜像电路的晶体管的其中一个相连接以将第一输出信号的其中一个输出到第一电流镜像电路的一个晶体管上。第三和第四P沟道晶体管彼此并联并且第三和第四P沟道晶体管的源极与第一恒流源连接,而第三和第四P沟道晶体管的漏极共同与第一电流镜像电路的其它晶体管相连接以将其它第一输出信号输出到第一电流镜像电路其它晶体管上。第五和第六N沟道晶体管彼此并联并且第五和第六N沟道晶体管的源极与第二恒流源连接,而第五和第六N沟道晶体管的漏极共同与第二电流镜像电路的晶体管的其中一个相连接。第七和第八N沟道晶体管彼此并联并且第七和第八N沟道晶体管的源极与第二恒流源连接,而第七和第八N沟道晶体管的漏极共同与第三电流镜像电路的晶体管的其中一个相连接。第二输出信号的其中一个由第二电流镜像电路的其它晶体管提供到第一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个差动放大器电路,包括:接收第一和第二输入信号和作为第三输入信号的输出信号的第一差动晶体管对;接收所述第一和第二输入信号以及作为第四输入信号的所述输出信号的第二差动晶体管对;将来自所述第一差动晶体管对的第一输出信号 和来自所述第二差动晶体管对的第二输出信号相加的加法器部件;以及将来自所述加法器部件的相加总和信号放大输出到所述第一和第二差动晶体管对的放大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村浩一岛谷淳
申请(专利权)人:恩益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