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工具的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3855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动工具的传动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排气口,还包括若干硬弹簧,若干所述硬弹簧均一端与所述壳体内的上壁相连接,所述硬弹簧远离壳体的一端共同设置有运动环,所述运动环外周面的尺寸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尺寸相适配,且所述运动环与所述壳体内壁为滑动连接,所述运动环一侧开设有进气口,所述壳体与运动环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气动工具的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材料上紧压工作头,运动环在壳体内壁滑动气体能进入运动环内,通过限位组件能固定运动环。本申请本结构可以调节压紧工作头启动或是正常启动,具有防止材料表面损伤和保护人员安全的效果实用性较强,适合推广。适合推广。适合推广。

A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pneumatic too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动工具的传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气动工具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气动工具的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从广义上讲,气动工具主要是利用压缩空气带动气动马达而对外输出动能工作的一种工具,根据其基本工作方式可分为旋转式和往复式,一般气动工具主要由动力输出部分、作业形式转化部分、进排气路部分、运作开启与停止控制部分、工具壳体等主体部分,当然气动工具运作还必须有能源供给部分、空气过滤与气压调节部分以及工具附件等。
[0003]一些气动工具例如风钻在加工坚硬物体时,没有把工作头和材料压紧就进行加工会发生工作头打滑损伤材料表面,工人在拿起气动工具时容易误碰开关,造成受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动工具的传动装置,可以调节压紧工作头启动或是正常启动,具有防止材料表面损伤和保护人员安全的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气动工具的传动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排气口,还包括若干硬弹簧,若干所述硬弹簧均一端与所述壳体内的上壁相连接,若干所述硬弹簧内均设置有限位杆,若干所述限位杆一端均与所述壳体内壁相连接,若干所述硬弹簧远离壳体的一端共同设置有运动环,所述运动环外周面的尺寸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的尺寸相适配,且所述运动环与所述壳体内壁为滑动连接,所述运动环外周面上开设有进气口,所述壳体与运动环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材料上紧压工作头,运动环在壳体内壁滑动,硬弹簧逐渐压紧,直到限位杆和运动环相接触,这时排气口与进气口处于同一高度,气体能进入运动环内驱动气动工具工作,通过限位组件能固定运动环。本结构可以调节气动工具是压紧工作头启动还是正常启动,避免工人没准备好就启动气动工具造成材料破坏,具有防止材料表面损伤和保护人员安全的效果。
[0008]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开设在所述壳体的外周面上,所述壳体的内周面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且所述第二限位槽远离运动环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限位槽靠近所述运动环的一侧相连接,且所述第一限位槽竖截面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竖截面投影的内部,所述第二限位槽中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靠近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一端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远离所述限位块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外部,所述运动环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三限位槽的形状与所述限位块的形状相适配,且在自然状态下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三限位槽的竖直方向中心距和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排气口的竖直方向中心距相等。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在第二限位槽中,当运动环上的进气口与排气口在同一高度时,驱动块和第三限位槽也处于同一高度。向里推拉手使限位块卡入第三限位
槽中,使气动工具能正常开启使用,向外拉拉手使限位块脱离第三限位槽,气动工具变为只能在紧压工作头时才能启动。方便的调节了本气动工具的启动方式。
[0010]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块各个侧面上均设置有密封垫。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卡入第三限位槽中,密封垫充满限位块和第三限位槽之间的空隙提高机构的密封效果。
[0012]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运动环中心竖直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外周面套设有第一减震环和减震垫圈,所述减震垫圈外周面套设有第二减震环,所述第一减震环位于所述第二减震环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减震环下方设置有若干第一竖杆,所述第二减震环上方设置有若干第二竖杆,且若干所述第一竖杆外周面与对应所述第二竖杆外周面共同设置有减震弹簧,若干所述减震弹簧均一端与所述第一减震环相连接,若干所述减震弹簧远离所述第一减震环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减震环相连接。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动工具在工作时产生的震动会通过减震垫圈传递给第二减震环,再传递给减震弹簧,使震动快速衰减,让气动工具的使用更加稳定。
[0014]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壳体顶部开设有若干散热孔,若干所述散热孔靠近壳体内壁的一端共同设置有滤网。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部件在工作时产生热量能通过散热孔快速散热,外界杂质也能被滤网过滤,防止杂质进入壳体,提高装置的安全性。
[0016]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动轴外周面套设有加强环,所述加强环一端面与所述运动环底端面共面。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转动轴在靠近运动环一端处的应力承受能力,保证了本产品的稳定性。
[0018]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19]1.通过在材料上紧压工作头,运动环在壳体内壁滑动,硬弹簧逐渐压紧,直到排气口与进气口处于同一高度,气体能进入运动环内,通过限位组件能固定运动环。本结构可以调节压紧工作头启动或是正常启动,具有防止材料表面损伤和保护人员安全的效果,实用性较强,适合推广。
[0020]2.通过气动工具在工作时产生的震动会通过减震垫圈传递给第二减震环,再传递给减震弹簧,使震动快速衰减,让气动工具的使用更加稳定。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壳体;2、排气口;3、硬弹簧;4、运动环;5、进气口;6、限位组件;61、第一限位槽;62、第二限位槽;63、限位块;64、拉杆;65、第三限位槽;66、限位杆;7、密封垫;8、转动轴;81、第一减震环;82、减震垫圈;83、第二减震环;84、第一竖杆;85、第二竖杆;86、减震弹簧;91、散热孔;92、滤网;93、散热盖;10、加强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实施例:
[0027]参照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气动工具的传动装置,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排气口2,壳体1顶部开设有若干散热孔91,若干散热孔91靠近壳体1内壁的一端共同设置有滤网92。驱动部件在工作时产生热量能通过散热孔91快速散热,外界杂质也能被滤网92过滤,防止杂质进入壳体1。
[0028]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气动工具的传动装置还包括若干硬弹簧3,若干硬弹簧3均一端与壳体1内的上壁相连接,若干硬弹簧3内均设置有限位杆66,若干限位杆66一端均与壳体1内壁相连接,若干硬弹簧3远离壳体1的一端共同设置有运动环4,运动环4外周面的尺寸与壳体1的内周面的尺寸相适配,且运动环4与壳体1内壁一直为滑动连接,运动环4外周面上开设有进气口5,进气口5与排气口2的水平位置相同,竖直位置不同。在材料上紧压工作头,运动环4在壳体1内壁上滑动,硬弹簧3逐渐被压紧,直到限位杆66和运动环4相接触,工作头不能再被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工具的传动装置,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部的排气口(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硬弹簧(3),若干所述硬弹簧(3)均一端与所述壳体(1)内的上壁相连接,若干所述硬弹簧(3)内均设置有限位杆(66),若干所述限位杆(66)一端均与所述壳体(1)内壁相连接,若干所述硬弹簧(3)远离壳体(1)的一端共同设置有运动环(4),所述运动环(4)外周面的尺寸与所述壳体(1)的内周面的尺寸相适配,且所述运动环(4)与所述壳体(1)内壁为滑动连接,所述运动环(4)外周面上开设有进气口(5),且所述进气口(5)与所述排气口(2)水平面投影的位置相连接,所述壳体(1)与运动环(4)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工具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6)包括第一限位槽(61),所述第一限位槽(61)开设在所述壳体(1)的外周面上,所述壳体(1)的内周面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62),且所述第二限位槽(62)远离运动环(4)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一限位槽(61)靠近所述运动环(4)的一侧面共面,且所述第一限位槽(61)竖截面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62)竖截面投影的内部,所述第二限位槽(62)中设置有限位块(63),且所述限位块(63)与所述第二限位槽(62)为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块(63)靠近所述第一限位槽(61)的一端设置有拉杆(64),所述拉杆(64)远离所述限位块(6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1)外部,所述运动环(4)外周面上开设有第三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国兴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克莱斯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