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发动机试验台架的尾气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3746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动机试验台架的尾气净化装置,包括筒体、盖体、三元催化组件和加热组件,所述筒体下部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管路与发动机终端的尾气排放口连接;所述盖体可拆卸连接于筒体上部开口处,盖体上设有与后处理组件连接的出气口;所述三元催化组件和加热组件设于筒体内,通过加热组件对三元催化组件进行加热,使得三元催化组件内的净化剂处于最佳催化温度,以净化发动机排放尾气中的有害气体。其结构简单,易于维护,通用性强,能够保证尾气净化效率和净化质量。能够保证尾气净化效率和净化质量。能够保证尾气净化效率和净化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发动机试验台架的尾气净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尾气处理技术,具体涉及用于发动机试验台架的尾气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送往整车装配车间之前,需要在试验台架上进行发动机终端检测,需要装配许多体积较大的整车附件才能进行检测,如排气系统、三元催化器、消声器等,这些附件体积较大,装配及存放工装所需占地面积大。并且由于发动机机型检测状态繁多,具有多种结构法兰连接,往往不利于发动机混线生产。
[0003]各个整车附件需要对应的工装进行装配连接,导致工装拆装不仅繁锁,而且有些位置由于装配空间局限,还不便于操作,操作效率低。除此外,三元催化器中的净化剂要求在400℃左右高温下才能有效催化,因此三元催化器需要紧邻发动机终端布置,避免尾气因传输距离过长导致温度衰减,影响净化剂的催化效率,而三元催化器工作时温度较高,其与距离操作台即操作者站立位置过近时,容易产生误触造成烫伤,不利于安全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试验台架的尾气净化装置,其结构简单,易于维护,通用性强,能够保证尾气净化效率和净化质量。
[000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发动机试验台架的尾气净化装置,包括筒体、盖体、三元催化组件和加热组件,所述筒体下部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管路与发动机终端的尾气排放口连接;所述盖体可拆卸连接于筒体上部开口处,盖体上设有与后处理组件连接的出气口;所述三元催化组件和加热组件设于筒体内,通过加热组件对三元催化组件进行加热,使得三元催化组件内的净化剂处于最佳催化温度,以净化发动机排放尾气中的有害气体。
[0006]进一步,所述三元催化组件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净化剂;所述加热组件设于三元催化组件下方,包括多根竖向布置的加热棒以及设于加热棒下端的温控传感器,所述加热棒上端伸入到三元催化组件内与净化剂接触;所述筒体底面的上设有用于固定加热组件的第一安装孔,所述加热组件下端设有与电源及电控组件连接的针脚。
[0007]进一步,所述加热棒外套设有隔热套,所述隔热套呈上下开口的筒状。
[0008]进一步,所述筒体内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有两个限位盘,所述限位盘与加热棒对应的位置设有限位孔。
[0009]进一步,所述盖体上设有朝外凸起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有用于固定温度传感器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贯穿盖体内壁与气流通路连通。
[0010]进一步,所述筒体下部固定有转接管,所述转接管一端贯穿筒体内壁与筒体内的腔室连通,另一端开口作为进气口,转接管作为进气口的端部连接有第一法兰,所述第一法兰内孔与转接管外壁过盈配合;所述盖体的出气口位置连接有第二法兰。
[0011]进一步,所述筒体外壁上设有与发动机试验台架固定的支架。
[0012]进一步,所述后处理组件包括前消声器、后消声器和风机,经盖体的出气口排出的
气流依次进入前消声器和后消声器与空气混合,然后通过风机抽送排出至室外管道,实现高空排放。
[001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本专利技术所述筒体下部的进气口通过管路与发动机终端的尾气排放口连接,所述盖体上设有与后处理组件连接的出气口,在对不同发动机机型进行台架试验时,直接将进气口和出气口与相应零部件连接即可,相较于常规的三元催化器净化尾气,能够在不影响发动机工艺排放指标的前提下,防止发动机混线生产时因整机排放附件结构不同导致频繁更换排气及尾气装置现象产生,且结构简单,易于维护。
[0015]2、本专利技术通过加热组件对三元催化组件进行加热,使得三元催化组件内的净化剂处于最佳催化温度,以净化发动机排放尾气中的有害气体,保证了净化效率和净化质量。若三元催化组件内净化剂达到使用寿命或加热组件损坏时,拆下盖体,从筒体内取出三元催化组件或加热组件,即可实现维护更换,方便快捷。
[0016]3、本专利技术所述筒体的进气口通过管路与发动机终端的尾气排放口,筒体内设有用于加热三元催化组件的加热组件,在保证发动机终端尾气的顺畅排放以及净化剂的催化效果的同时,适当地拉开了加热组件与发动机本体的距离,即增加了操作人员与筒体的距离,避免了误触造成烫伤,提高了安全性,保证了在装配过程中不会损伤发动机本体。
[0017]4、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安全性及经济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用于发动机试验台架的尾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筒体内部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加热棒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限位盘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筒体底部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加热棒与隔热套的配合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加热组件的针脚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三元催化组件的取出示意图;图10是台架试验时发动机尾气排放流向示意图。
[0019]图中,1—筒体,2—盖体,21—安装部,22—第二安装孔,3—三元催化组件,4—加热组件,41—加热棒,42—温控传感器,43—针脚,5—转接管,6—第一法兰,7—第二法兰,8—支架,9—限位盘,91—限位孔,10—隔热套,11—第一安装孔,12—发动机,13—前消声器,14—后消声器,15—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
[0021]参见图1至图8,所示的用于发动机试验台架的尾气净化装置,包括筒体1、盖体2、三元催化组件3和加热组件4,所述筒体1外壁上设有与发动机试验台架固定的支架8,以实现整个净化装置与台架的固定连接。筒体下部固定有转接管5,所述转接管5一端贯穿筒体1
内壁与筒体1内的腔室连通,另一端开口作为进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管路与发动机12终端的尾气排放口连接。转接管5作为进气口的端部连接有第一法兰6,所述第一法兰6内孔与转接管5外壁过盈配合。所述盖体2通过螺栓连接于筒体1上部开口处,安装或拆卸方便。所述盖体2上设有与后处理组件连接的出气口且在出气口位置连接有第二法兰7,所述第二法兰7内孔与出气口外壁过盈配合。在对不同发动机机型进行台架试验时,直接将进气口和出气口的第一法兰6和第二法兰7分别与相应零部件连接即可,相较于常规的三元催化器净化尾气,能够在不影响发动机工艺排放指标的前提下,防止发动机混线生产时因整机排放附件结构不同导致频繁更换排气及尾气装置现象产生,且结构简单,易于维护。
[0022]所述三元催化组件3和加热组件4均设于筒体1内,所述三元催化组件3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净化剂。所述加热组件4设于三元催化组件3下方,通过加热组件4对三元催化组件3进行加热,使得三元催化组件3内的净化剂处于最佳催化温度,以净化发动机排放尾气中的有害气体,保证了净化效率和净化质量。参见图9,若三元催化组件3内净化剂达到使用寿命时,拆下盖体2,从筒体1内取出三元催化组件3更换,即可实现三元催化组件3的快速拆装,方便快捷。若加热组件4损坏,台架通过针脚43接收到报警信号,人工拆卸第一法兰6和第二法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发动机试验台架的尾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盖体(2)、三元催化组件(3)和加热组件(4),所述筒体(1)下部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管路与发动机(12)终端的尾气排放口连接;所述盖体(2)可拆卸连接于筒体(1)上部开口处,盖体(2)上设有与后处理组件连接的出气口;所述三元催化组件(3)和加热组件(4)设于筒体(1)内,通过加热组件(4)对三元催化组件(3)进行加热,使得三元催化组件(3)内的净化剂处于最佳催化温度,以净化发动机排放尾气中的有害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动机试验台架的尾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元催化组件(3)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净化剂;所述加热组件(4)设于三元催化组件(3)下方,包括多根竖向布置的加热棒(41)以及设于加热棒(41)下端的温控传感器(42),所述加热棒(41)上端伸入到三元催化组件(3)内与净化剂接触;所述筒体(1)底面的上设有用于固定加热组件(4)的第一安装孔(11),所述加热组件(4)下端设有与电源及电控组件连接的针脚(4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发动机试验台架的尾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棒(41)外套设有隔热套(10),所述隔热套(10)呈上下开口的筒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发动机试验台架的尾气净化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娜蒲伟周僚刘超刘学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