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除渣系统中的冲渣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冲渣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除渣系统中的冲渣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锅炉排渣设计采用湿式排渣方式。每台锅炉冷灰斗下装有螺旋式捞渣机及碎渣机,炉渣经捞渣机+碎渣机进入公用渣沟由冲渣水喷嘴冲至渣浆池,再经渣泵输送到灰渣场过滤沉淀后综合利用,过滤沉淀后的渣水通过回水泵压力输送至厂内锅炉房循环利用。锅炉运行时,其底部的螺旋捞渣机连续不断地将炉渣排出,经碎渣机破碎后,落至渣槽沟,通过冲渣水流至渣池,再由渣泵排至灰场,冲渣水由2台冲渣泵提供,水源为压力循环水或灰场返回水,现有技术中,冲渣水往往由于水压、流速不够,导致炉渣清理不干净,需要反复冲洗、浪费水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除渣系统中的冲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水单元(100),包括蓄水池(101)、冲渣泵(102),所述冲渣泵(102)从蓄水池(101)内取水;冲洗单元(200),包括与所述冲渣泵(102)连接的管道(201)以及喷头(202),所述喷头(202)与管道(201)之间通过连接单元连接;所述喷头(202)包括连接法兰(202a),所述连接法兰(202a)连接有矩形管(202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除渣系统中的冲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管(202b)端部设置有矩形槽(202c),所述有矩形槽(202c)贯穿矩形管(202b)的两个侧面,所述矩形槽(202c)底部设置有铰接孔(202d),所述矩形槽(202c)内设置有调节板(203),所述调节板(203)一端设置有转轴(203a),所述转轴(203a)嵌入所述铰接孔(202d)内,所述调节板(203)设置有转轴(203a)的一端为圆弧面且与所述矩形槽(202c)侧面相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除渣系统中的冲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03a)穿过铰接孔(202d)且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204),所述矩形管(202b)外侧面设置有齿条(205),所述驱动齿轮(204)与齿条(205)啮合,所述矩形管(202b)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T型槽(202f),所述齿条(205)设置有T型条(205a),所述T型条(205a)嵌入所述T型槽(202f)内,所述T型槽(202f)与所述矩形管(202b)之间设置有螺孔(202e),所述螺孔(202e)内设置有螺柱(206),所述螺柱(206)一端与T型条(205a)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应用于除渣系统中的冲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与连接法兰(202a)连接的固定组件(300)、与所述管道(201)连接的连接组件(400),所述固定组件(300)与所述连接组件(400)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除渣系统中的冲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300)包括与连接法兰(202a)连接的固定座(301),所述固定座(301)设置有贯穿的第一通孔(301a),所述连接组件(400)包括与管道(201)连接的连接座(401),所述连接座(401)靠近固定座(30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柱(401a),所述连接座(401)设置有贯穿的第二通孔(401b)。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除渣系统中的冲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301)对称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长槽(301b),第一长槽(301b)与第一通孔(301a)相贯,所述第一长槽(301b)内设置有第一滑块(302),所述第一长槽(301b)侧面设置有第一滑槽(301c),所述第一滑块(302)侧面设置有第一凸台(302a),所述第一凸台(302a)嵌入第一滑槽(301c)内,所述第一滑块(302)在第一滑槽(301c)内沿第一通孔(301a)的径向移动;所述第一滑块(302)靠近连接座(401)且靠近第一通孔(301a)的一棱边倒角形成第一坡面(302b)。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除渣系统中的冲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401a)侧面设置有转动孔(401c),所述转动孔(401c)内转动连接有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志国,黄伟,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国际电力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南京电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