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型铅酸蓄电池正极铅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3632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型铅酸蓄电池正极铅膏,包括支撑组件和膏体组件,所述的支撑组件由导电棒、遮挡板和支撑杆组成,所述的膏体组件由导流套、A外壳、A铅膏组合物、I导流连接板、B外壳、B铅膏组合物、II导流连接板、C外壳、C铅膏组合物、I电解液和II电解液组成,首先通过对铅膏组合物的三环分布式结构设计,不仅利于散热,有效降低了热量堆积的问题,此外亦可便于一部分热量通过I电解液和II电解液区域外溢,进一步减缓了蓄电池在发生故障时的温度上升速度,其次配合支撑组件的保护,能够在增强正极铅膏整体强度的同时,也实现了高导流,加快了电解作业目的,综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安全性能好,实用性强,具备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具备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具备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A heat dissipation lead-acid battery positive pas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型铅酸蓄电池正极铅膏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型铅酸蓄电池正极铅膏。

技术介绍

[0002]铅碳蓄电池是一种在铅酸蓄电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蓄电池,其主要性能均好过铅酸蓄电池,特别是大电流放电能力和充电接受能力。另外,铅碳蓄电池的内阻相对较小,由此可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铅碳蓄电池获得上述性能提升的基础之一是内置正极铅膏组分的改善。铅膏是一种多元混合体,是电化学反应不可缺少的载体。
[0003]根据上述,虽然目前市面上的正极铅膏具备很好的大电流充放电能力,但是因现有技术中的铅膏受制于传统简易的结构,因此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具体如下;
[0004]1、现有技术中的铅膏为整块一体结构,因此容易导致热量堆积,不利于散热,极其容易发生自燃风险。
[0005]2、虽然传统的铅膏具备一定的强度,但是缺乏分布式的支撑结构,因此不具备很好的称重和支撑性,进而也不利于蓄电池对外部冲击的抵抗,进一步加重了安全隐患。
[0006]故而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散热型铅酸蓄电池正极铅膏。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型铅酸蓄电池正极铅膏,来解决现有技术中铅酸蓄电池铅膏因结构简易,从而不利于散热,且影响强度,增加了蓄电池使用的安全隐患问题。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散热型铅酸蓄电池正极铅膏,包括支撑组件和膏体组件,所述的支撑组件由导电棒、遮挡板和支撑杆组成,所述的膏体组件由导流套、A外壳、A铅膏组合物、I导流连接板、B外壳、B铅膏组合物、II导流连接板、C外壳、C铅膏组合物、I电解液和II电解液组成,所述的膏体组件固设于支撑组件上,所述的膏体组件与支撑组件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遮挡板固设于导电棒外壁上下两端,所述的遮挡板与导电棒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支撑杆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支撑杆均匀固设于遮挡板外壁之间,所述的支撑杆与遮挡板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导流套固设于导电棒外壁,所述的导流套与导电棒采用紧配连接,所述的A外壳固设于导流套外壁,所述的A外壳与导流套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A铅膏组合物放置于A外壳内部,所述的A铅膏组合物与A外壳采用紧配连接,所述的I导流连接板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I导流连接板均匀固设于A外壳外侧,所述的I导流连接板与A外壳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B外壳固设于I导流连接板外壁,所述的B外壳与I导流连接板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B铅膏组合物放置于B外壳内部,所述的B铅膏组合物与B外壳采用紧配连接,所述的II导流连接板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II导流连接板均匀固设于B外壳外侧,所述的II导流连接板与B外壳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C外壳固设于II导流连接板外壁,所述的C外壳与II导流连接板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C铅膏组合物放置于C外壳内部,所述的C铅膏组合物与C外壳采用紧配连接,所述的I电解液放置于A外壳和B外壳之间,所述的
I电解液分别与A外壳和B外壳采用活动连接,所述的II电解液放置于B外壳和C外壳之间,所述的II电解液分别与B外壳和C外壳采用活动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的导电棒内部上下两端还设有安装卡槽,所述的安装卡槽为矩形凹槽。
[0010]进一步,所述的遮挡板内部还设有若干数量的散热孔,所述的散热孔为通孔,所述的遮挡板内侧还固设有若干数量的缓冲条,所述的缓冲条与遮挡条采用热熔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的A外壳、B外壳和C外壳之间上下两端还固设有连接膜,所述的连接膜分别与A外壳、B外壳和C外壳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连接膜上还固设有连接垫,所述的连接垫与连接膜采用热熔连接,且所述的连接垫分别与A外壳、B外壳、C外壳和遮挡板采用热熔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的A铅膏组合物、B铅膏组合物和C铅膏组合物为铅粉、硫酸、水、碳纤维和氧化锌混合组成,所述的重量比例为铅粉70%、硫酸7%、水10%、碳纤维5%和氧化锌8%。
[0013]进一步,所述的导电棒、导流套、I导流连接板和II导流连接板为导电材料,所述的导电棒和导流套直接接触导流,所述的I导流连接板和II导流连接板借助A铅膏组合物、B铅膏组合物和C铅膏组合物进行导流。
[0014]进一步,所述的I电解液和II电解液为硫酸溶液,所述的硫酸溶液的比重为1.3g/cm^3。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散热型铅酸蓄电池正极铅膏具有以下优点:
[0016]1、首先通过对铅膏组合物的三环分布式结构设计,不仅利于散热,有效降低了热量堆积的问题,此外亦可便于一部分热量通过I电解液和II电解液区域外溢,进一步减缓了蓄电池在发生故障时的温度上升速度。
[0017]2、其次配合支撑组件的保护,能够在增强正极铅膏整体强度的同时,也实现了高导流,加快了电解作业目的,综上,本专利技术安全性能好,实用性强,具备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一种散热型铅酸蓄电池正极铅膏的主视图;
[0020]图2是一种散热型铅酸蓄电池正极铅膏的A向剖视图;
[0021]图3是一种散热型铅酸蓄电池正极铅膏的立体图1;
[0022]图4是一种散热型铅酸蓄电池正极铅膏的立体图2;
[0023]图5是一种散热型铅酸蓄电池正极铅膏的分离状态立体图;
[0024]图6是支撑组件的立体放大图;
[0025]图7是膏体组件的分离状态立体图。
[0026]支撑组件1、膏体组件2、导电棒3、遮挡板4、支撑杆5、导流套6、A外壳7、A铅膏组合
物8、I导流连接板9、B外壳10、B铅膏组合物11、II导流连接板12、C外壳13、C铅膏组合物14、I电解液15、II电解液16、安装卡槽301、散热孔401、缓冲条402、连接膜701、连接垫702。
[0027]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0029]在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0]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型铅酸蓄电池正极铅膏,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和膏体组件,所述的支撑组件由导电棒、遮挡板和支撑杆组成,所述的膏体组件由导流套、A外壳、A铅膏组合物、I导流连接板、B外壳、B铅膏组合物、II导流连接板、C外壳、C铅膏组合物、I电解液和II电解液组成,所述的膏体组件固设于支撑组件上,所述的遮挡板固设于导电棒外壁上下两端,所述的支撑杆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支撑杆均匀固设于遮挡板外壁之间,所述的导流套固设于导电棒外壁,所述的A外壳固设于导流套外壁,所述的A铅膏组合物放置于A外壳内部,所述的I导流连接板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I导流连接板均匀固设于A外壳外侧,所述的B外壳固设于I导流连接板外壁,所述的B铅膏组合物放置于B外壳内部,所述的II导流连接板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II导流连接板均匀固设于B外壳外侧,所述的C外壳固设于II导流连接板外壁,所述的C铅膏组合物放置于C外壳内部,所述的I电解液放置于A外壳和B外壳之间,所述的II电解液放置于B外壳和C外壳之间;导电棒能便于电路连通,配合遮挡板和支撑杆,提高对膏体组件保护;A外壳、B外壳和C外壳采用内、中和外的三环结构,实现A铅膏组合物、B铅膏组合物和C铅膏组合物的分隔存放,利于散热,有效降低热量堆积的问题;A外壳、B外壳和C外壳之间分别为I电解液和II电解液,能利于电解作业,此外当热量堆积时,便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亮刘飞潘阳忠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天畅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