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症医学科护理用起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3619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2:2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重症医学科护理用起身装置,包括呈四方体结构的底板,所述底板底部四角处分别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底板上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底部分别固定在底板上,所述挡板分别与底板相互垂直,所述底板上方设置有床架。通过调节板、限位孔、螺纹杆、固定板和活动板的设置,移动调节板使螺纹杆插入到合适的限位孔内,使得调节板和活动板可以根据患者的身高进行长度调节,满足不同身高患者的使用需求,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性,通过电动伸缩杆和第二连接杆的设置,启动电动伸缩杆,从而带动固定板和调节板向上移动,实现病人的自动起身动作,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且不会造成病人的二次伤害,使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更为便捷。作更为便捷。作更为便捷。

A lifting device for nursing in critical care depar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症医学科护理用起身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是一种重症医学科护理用起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危重病医学是以危重病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相互结合为基础,以应用现代化的监测及干预性技术为方法,对危重病进行更全面的理解和通过对危重病有效的治疗措施而最终提高危重病人生存率为目的的医学专业学科,危重患者在理症监护病房经过抢救治疗,渡过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经过抢救治疗,渡过危重阶段,病情稳定后,一般要转出重症监护病房,进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在临床护理中,为了提高重症患者起身的便利,一般都是利用辅助起身装置辅助患者起身。
[0003]现有的护理用起身装置多是通过人员搀扶完成起身,需要借助人力,较轻病情的病患能借助床旁的支架,患者依靠用手抓紧支架的辅助作用完成起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有:患者在多人搀扶或者借助支架起身时,容易使患者受力过度而造成伤口裂开等,不利于病患的痊愈,另外,起身辅助装置都是利用固定床板和活动床板的配合,实现患者的起身,但是活动床板的面积是固定的,由于患者的身高不同,当活动床板比患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症医学科护理用起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四方体结构的底板(1),所述底板(1)底部四角处分别安装有万向轮(2),所述底板(1)上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挡板(3),所述挡板(3)底部分别固定在底板(1)上,所述挡板(3)分别与底板(1)相互垂直,所述底板(1)上方设置有床架(9),所述床架(9)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底板(1)上左右两端的挡板(3)侧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症医学科护理用起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隔板(4),所述第一隔板(4)左侧设置有放置腔(5),所述第一隔板(4)右侧设置有收纳腔(6),所述收纳腔(6)内中间设置有第二隔板(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重症医学科护理用起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腔(6)对应位置处左右两边对称安装有门扇(8),所述门扇(8)分别通过铰链安装在第一隔板(4)和底板右端的挡板(3)上,所述门扇(8)上分别安装有把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症医学科护理用起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9)前后侧壁上分别安装有固定杆(10),所述固定杆(10)上方分别设置有活动杆(11),所述固定杆(10)和活动杆(11)上分别连接有多个连接板(12),所述连接板(12)两端分别与固定杆(10)和活动杆(11)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症医学科护理用起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9)内设置有安装腔(13),所述安装腔(13)左端设置有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内设置有调节板(15),所述调节板(15)与固定板(14)滑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重症医学科护理用起身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籍大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