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深层地岩热与多种形式太阳能耦合的区域供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03591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深层地岩热与多种形式太阳能耦合的区域供能系统,属于清洁能源供热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中深层地岩热与太阳能耦合相关系统的问题。系统包括真空管太阳能集热系统、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平板太阳能集热系统、太阳能供热水箱、热源侧集水器、热源侧分水器、用户侧分水器、用户侧集水器、中深层地岩热井、中深层地岩热主机、室内散热器、冷却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全部使用绿色能源,实现了多种能源的互补,系统在运行中更加可靠,可满足全年生活热水供应,冬季采暖与夏季供冷,使系统具有稳定可靠的特点,在太阳能丰富的地区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富的地区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富的地区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深层地岩热与多种形式太阳能耦合的区域供能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清洁能源供热
,具体涉及一种中深层地岩热与多种形式太阳能耦合的区域供能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地热能作为典型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对其开发利用得技术日渐发展,中深层地岩热技术就是一种新型的地热能利用技术,其原理是通过钻机向地下1500米至3000米深处的中深地岩层钻孔,在钻孔中安装密闭的金属换热器,经过换热器的热传导,实现将地下深处的温度为70℃至90℃地热能的“取热不取水”转换,然后采用专用设备向用户提供供热及热水,结合一定的外部散热设备亦可以满足制冷需求。该技术的应用优点是具有取热持续稳定、地温恢复快、环境影响低的特点,已成为全球公认极具应用价值和利用潜力的清洁能源。
[0003]太阳能同样是典型的清洁能源,具有清洁、安全、环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势,但也具有季节和昼夜不平衡性的明显劣势,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0004]由于中深层地岩热具有稳定可靠的特点,而太阳能具有季节和昼夜不平衡性,如在实际使用中能使二者合理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提高能效降低运行费用,就可满足一定区域内采暖、热水、制冷的需求。
[0005]现有技术中缺乏相关的结合使用技术,尤其在西北多地,太阳能资源丰富,可以多方向拓展其使用场景,但在结合利用时,同时要兼顾克服西北水质硬,易发水垢影响换热效率的问题,基于以上综合因素,研发人员提出了一种中深层地岩热与多种形式太阳能耦合的区域供能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深层地岩热与多种形式太阳能耦合的区域供能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中深层地岩热与太阳能耦合相关系统的问题。
[0007]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中深层地岩热与多种形式太阳能耦合的区域供能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系统、太阳能供热水箱、热源侧集水器、热源侧分水器、用户侧分水器、用户侧集水器、中深层地岩热井、中深层地岩热主机、室内散热器、冷却塔;
[0009]太阳能集热系统、太阳能供热水箱互相连接;
[0010]热源侧集水器的输入端连接中深层地岩热井、太阳能供热水箱、冷却塔的输出端;热源侧集水器的输出端连接中深层地岩热主机;
[0011]热源侧分水器的输入端连接中深层地岩热主机;热源侧分水器的输出端连接中深层地岩热井、太阳能供热水箱、冷却塔的输入端;
[0012]用户侧分水器的输入端连接太阳能供热水箱、中深层地岩热主机;用户侧分水器的输出端连接室内散热器的输入端;
[0013]用户侧集水器的输入端连接室内散热器的输出端;用户侧集水器的输出端连接中深层地岩热主机、太阳能供热水箱。
[0014]进一步的,还包括生活热水箱,生活热水箱与太阳能集热系统连接;生活热水箱与太阳能供热水箱之间通过一组供水回水管路连接;生活热水箱与室内散热器之间通过一组供水回水管路连接。
[0015]进一步的,还包括互相连接的自动软水器和软化水箱,自动软水器和软化水箱的连接管路与太阳能供热水箱连通;自动软水器与热源侧集水器和中深层地岩热井的连接管路连通;自动软水器与用户侧集水器与室内散热器的连接管路连通。
[0016]进一步的,太阳能供热水箱流向热源侧集水器和用户侧分水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三通阀二。
[0017]进一步的,用户侧集水器和热源侧分水器流向太阳能供热水箱的管路上设有三通阀。
[0018]进一步的,太阳能集热系统包括真空管太阳能集热系统、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平板太阳能集热系统。
[0019]进一步的,太阳能集热系统流向太阳能供热水箱和生活热水箱的管路上设有三通阀一。
[0020]进一步的,生活热水箱与室内散热器之间的供水回水管路上设有换热器。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2](1)本技术将太阳能系统和地岩热系统结合起来,在日光良好时可直接用太阳能供热水箱供暖,在日光不足、阴雨天气时,将供热水箱内的低温水通过热源测集水器与中深层地岩热井内热水混合后进入地岩热主机,再向末端的室内散热器供暖,可实现最大化的利用太阳能,又用地岩热能源充分补给,使系统实现热源测、用户侧的双向耦合使用,系统能效进一步提升。且能实现夏日的供冷,不用改造用户端,就可实现冬夏两季的制冷制热需求,节能环保,推广前景良好。
[0023](2)生活热水箱作为太阳能的进一步储备设备,将晴好天气中足量的太阳能储备起来,留作夜晚供暖补给;软水系统更加适应于西北硬水区域,系统整体使用软水,便于热交换效能的提升,也延长各个设备的使用效率。各个三通阀的设置,方便多向开通和关停,保证系统运转的准确性。太阳能集热系统形式多样,保证收集足量的太阳能。
[0024](3)本技术全部使用绿色能源,实现了多种能源的互补,系统在运行中更加可靠,可满足全年生活热水供应,冬季采暖与夏季供冷,使系统具有稳定可靠的特点,在太阳能丰富的地区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一种中深层地岩热与多种形式太阳能耦合的区域供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如下:1

真空管太阳能集热系统;2

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3

平板太阳能集热系统;4

三通阀一;5

太阳能供热水箱;6

生活热水箱;7

三通阀二;8

热源侧集水器;9

热源侧分水器;10

用户侧分水器;11

用户侧集水器;12

中深层地岩热井;13

中深层地岩热主机;14

自动软水器;15

软化水箱;16

室内散热器;17

冷却塔;18

换热器。
具体实施例
[0027]如图1所示,一种中深层地岩热与多种形式太阳能耦合的区域供能系统,包括还包括太阳能集热系统、太阳能供热水箱5、生活热水箱6、热源侧集水器8、热源侧分水器9、用户侧分水器10、用户侧集水器11、中深层地岩热井12、中深层地岩热主机13、自动软水器14和软化水箱15、室内散热器16、冷却塔17。
[0028]太阳能集热系统包括真空管太阳能集热系统1、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2、平板太阳能集热系统3。
[0029]太阳能集热系统与太阳能供热水箱5互相连接;自动软水器14和软化水箱15互相连接。
[0030]热源侧集水器8的输入端连接中深层地岩热井12、太阳能供热水箱5、冷却塔17的输出端,热源侧集水器8的输出端连接中深层地岩热主机13。
[0031]热源侧分水器9的输入端连接中深层地岩热主机13;热源侧分水器9的输出端连接中深层地岩热井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深层地岩热与多种形式太阳能耦合的区域供能系统,包括互相连接的中深层地岩热井(12)和中深层地岩热主机(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太阳能集热系统、太阳能供热水箱(5)、热源侧集水器(8)、热源侧分水器(9)、用户侧分水器(10)、用户侧集水器(11)、室内散热器(16)、冷却塔(17);所述太阳能集热系统、太阳能供热水箱(5)互相连接;所述热源侧集水器(8)的输入端连接中深层地岩热井(12)、太阳能供热水箱(5)、冷却塔(17)的输出端,所述热源侧集水器(8)的输出端连接中深层地岩热主机(13);所述热源侧分水器(9)的输入端连接中深层地岩热主机(13);所述热源侧分水器(9)的输出端连接中深层地岩热井(12)、太阳能供热水箱(5)、冷却塔(17)的输入端;所述用户侧分水器(10)的输入端连接太阳能供热水箱(5)、中深层地岩热主机(13),所述用户侧分水器(10)的输出端连接室内散热器(16)的输入端;所述用户侧集水器(11)的输入端连接室内散热器(16)的输出端,所述用户侧集水器(11)的输出端连接中深层地岩热主机(13)、太阳能供热水箱(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深层地岩热与多种形式太阳能耦合的区域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生活热水箱(6),所述生活热水箱(6)与太阳能集热系统连接;所述生活热水箱(6)与太阳能供热水箱(5)之间通过一组供水回水管路连接;所述生活热水箱(6)与室内散热器(16)之间通过一组供水回水管路连接。3.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继新杨海鸿王晓龙马立全司双龙田斌守胡永权王本明邵小龙蔺瑞山梁斌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