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地岩热,具体涉及一种多流道中深层岩土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1、中深层地岩热换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中,其应用中技术进步的主要标志在于中深层岩土的换热装置的不断研发改进,中深层岩土的换热装置简言之就是换热流体介质自井口沿外管流入吸热段后,与中深层岩土换热后,再由下向上流入内管,最终流出井口。
2、在我司对中深层岩土的换热装置的全方位研究改进与应用中发现:现有的同轴套管换热器的上下流道相邻,外套管进入的换热流体介质与内套管出来的换热流体介质二者之间的热交换无可避免,尤其是在同轴套管的上部散热段内,井口从外管进入与内管流出的换热流体介质温差是最大的,这种温差不仅会导致内套管在中深层岩土换热后、应用前的热量散失,严重时还会导致上部散热段内外套管间热短路,应用端温度无法达标。
3、基于上述技术问题,研发人员提出了一种多流道中深层岩土换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流道中深层岩土换热装置,以解决同轴套管换热装置上部散热段内外套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流道中深层岩土换热装置,包括设在外套管(7)内的内套管(8);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8)内上部设有一组弧形的内管流道分隔板(2),所述内管流道分隔板(2)与内套管(8)之间形成密闭的内管空气腔(9),所述内管空气腔(9)之外的内套管(8)空间形成内管分隔流道(6);所述内套管(8)与外套管(7)上部之间设有两组弧形的外管流道分隔板(1),成组的所述外管流道分隔板(1)、内套管(8)外壁、外套管(7)内壁之间形成密闭的外管空气腔(10),所述外管空气腔(10)之外的内套管(8)与外套管(7)的空间为一组外管分隔流道(5);所述内管空气腔(9)与外管空气腔(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流道中深层岩土换热装置,包括设在外套管(7)内的内套管(8);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8)内上部设有一组弧形的内管流道分隔板(2),所述内管流道分隔板(2)与内套管(8)之间形成密闭的内管空气腔(9),所述内管空气腔(9)之外的内套管(8)空间形成内管分隔流道(6);所述内套管(8)与外套管(7)上部之间设有两组弧形的外管流道分隔板(1),成组的所述外管流道分隔板(1)、内套管(8)外壁、外套管(7)内壁之间形成密闭的外管空气腔(10),所述外管空气腔(10)之外的内套管(8)与外套管(7)的空间为一组外管分隔流道(5);所述内管空气腔(9)与外管空气腔(10)交错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流道中深层岩土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管空气腔(10)内交错设有多根加强支架(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蔺瑞山,翟有蓉,俞兆龙,司双龙,王本明,宋蕾,高胜友,杨艳润,夏斌,张明昇,魏国平,田斌守,沈明锋,龚荣虎,张景伟,赵彩霞,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