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3461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为污水处理设备,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加高级的污水处理设备,沉淀池的沉淀出口与反应装置的进液口连通,反应装置与循环管路连通,循环管路上设有循环泵以及管道混合装置,加药装置与管道混合装置的进药口连通,反应装置的进气口与臭氧发生装置的臭氧出气口连通,反应装置的排气口与尾气破坏装置的尾气进气口连通,循环管路与过滤装置的过滤液进口连通,过滤装置的过滤气出口与尾气破坏装置的尾气进气口连通,通过臭氧以及双氧水联合反应处理污水提高污水的氧化能力,能更加有效分解难降解有机物或有毒物质,从而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处理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的
,具体为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随着水回用市场的不断增加以及污水排放标准的更加严格要求,使得污水处理从业人员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由于传统的污水处理设备结构过于单一导致污水处理效率低,已无法满足新的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要求,污水处理
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故现阶段急需提供一种更加高级的污水处理设备,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加高级的污水处理设备,从而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0004]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沉淀装置、第一反应装置、臭氧发生装置、内有助凝剂的第一加药装置、内有絮凝剂的第二加药装置、内有双氧水的第三加药装置、尾气破坏装置、第一循环管路、第一过滤装置,沉淀装置包括反应池、沉淀池,反应池设有污水进口、第一进药口、第二进药口,沉淀池设有沉淀出口(此沉淀出口为非沉淀物的出口,是经过沉淀后的污水的出口),第一反应装置设有第一上进液口(顾名思义:第一上进液口即位于第一反应装置的上部的进液口)、两个上、下分布的第一循环液口、第一排气口、第一进气口,第一过滤装置设有第一上过滤液进口(顾名思义:第一上过滤液进口即位于第一过滤装置的上部的过滤液进口)、第一过滤气出口、第一下污水出口(顾名思义:第一下污水出口即位于第一过滤装置的下部的过滤液出口),第一加药装置与第二加药装置分别连通于反应池的第一进药口、第二进药口,沉淀池的沉淀出口与第一反应装置的第一上进液口通过第一连通管路连通,第一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一进水泵,第一反应装置的两个第一循环液口与第一循环管路连通,第一循环管路上设有第一循环泵以及设有第三进药口的第一管道混合器,第三加药装置与第一管道混合器的第三进药口连通,第一反应装置的第一进气口与臭氧发生装置的臭氧出气口连通,第一反应装置的第一排气口与尾气破坏装置的尾气进气口连通,第一循环管路与第一过滤装置的第一上过滤液进口通过第二连通管路连通,第二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二进水泵,第一过滤装置的第一过滤气出口与尾气破坏装置的尾气进气口连通。
[0006]工作原理:污水经过加有助凝剂以及絮凝剂的反应池反应后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后的污水通过第一连通管道进入第一反应装置,第一反应装置经过与双氧水以及臭氧的联合反应后排出至第一过滤装置,经过第一过滤装置后从第一过滤装置处排出污水,第一反应装置与第一过滤装置处理后的尾气经过尾气破坏装置后排出。
[0007]本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首先通过沉淀装置使得污水在进入第一反应装置前对污水进行沉淀预处理;其次通过臭氧以及双氧水联合反应处理污水提高药剂的氧
化能力,能更加有效分解难降解的有机物或有毒物质,同时兼具除臭和脱色功能;另外还通过在第一反应装置的后面设置第一过滤装置,从而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09]图中:1—沉淀装置,2—第一反应装置,3—第一过滤装置,4—第二反应装置,5—第二过滤装置,6—第一管道混合器,7—第二管道混合器,8—尾气破坏装置,9—臭氧发生装置,10—第一连通管路,11—第二连通管路,12—第三连通管路,13—第四连通管路,14—第一进水泵,15—第二进水泵,16—第三进水泵,17—第四进水泵,18—第一循环管路,19—第二循环管路,20—第一进药口,21—第二进药口,22—第三进药口,23—第四进药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如图1所示,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沉淀装置1、第一反应装置2、臭氧发生装置9、内有助凝剂的第一加药装置、内有絮凝剂的第二加药装置、内有双氧水的第三加药装置、尾气破坏装置8、第一循环管路18、第一过滤装置3,沉淀装置1包括反应池、沉淀池,反应池设有污水进口、第一进药口20、第二进药口21,沉淀池设有沉淀出口,第一反应装置2设有第一上进液口、两个上、下分布的第一循环液口、第一排气口、第一进气口,第一过滤装置3设有第一上过滤液进口、第一过滤气出口、第一下污水出口,第一加药装置与第二加药装置分别连通于反应池的第一进药口20、第二进药口21,沉淀池的沉淀出口与第一反应装置2的第一上进液口通过第一连通管路10连通,第一连通管路10上设有第一进水泵14,第一反应装置2的两个第一循环液口与第一循环管路18连通,第一循环管路18上设有第一循环泵以及设有第三进药口22的第一管道混合器6,第三加药装置与第一管道混合器6的第三进药口22连通,第一反应装置2的第一进气口与臭氧发生装置9的臭氧出气口连通,第一反应装置2的第一排气口与尾气破坏装置8的尾气进气口连通,第一循环管路18与第一过滤装置3的第一上过滤液进口通过第二连通管路11连通,第二连通管路11上设有第二进水泵15,第一过滤装置3的第一过滤气出口与尾气破坏装置8的尾气进气口连通。
[0011]工作原理:污水经过加有助凝剂以及絮凝剂的反应池反应后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后的污水通过第一连通管道进入第一反应装置2,第一反应装置2经过与双氧水以及臭氧的联合反应后排出至第一过滤装置3,经过第一过滤装置3后从第一过滤装置3处排出污水,第一反应装置2与第一过滤装置3处理后的尾气经过尾气破坏装置8后排出。
[0012]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第二反应装置4、第二循环管路19、内有双氧水的第四加药装置、第二过滤装置5,第二反应装置4设有第二上进液口、两个上、下分布的第二循环液口、第二排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二过滤装置5设有第二上过滤液进口、第二过滤气出口、第二下污水出口,第二反应装置4的第二上进液口与第一过滤装置3的第一下污水出口通过第三连通管路12连通,第三连通管路12上设有第三进水泵16,第二反应装置4的两个第二循环液口与第二循环管路19连通,第二循环管路19上设有第二循环泵以及设有第四进药口23的第二管道混合器7,第四加药装置与的第二管道混合器7的第四进药口23连通,第二反应装置4的第二进气口与臭氧发生装置9的臭氧出气口连通,第二反应装置4的第二排气口与尾气破坏装置8的尾气进气口连通,第二循环管路19与第二过滤装置5的第二上过滤液进口通过第四
连通管路13连通,第四连通管路13上设有第四进水泵17,第二过滤装置5的第二过滤气出口与尾气破坏装置8的尾气进气口连通。
[0013]工作原理:污水经过加有助凝剂以及絮凝剂的反应池反应后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后的污水通过第一连通管道进入第一反应装置2,第一反应装置2经过与双氧水以及臭氧的联合反应后排出至第一过滤装置3,经过第一过滤装置3后从第一过滤装置3处排出污水至第二反应装置4, 第二反应装置4经过与双氧水以及臭氧的联合反应后排出至第二过滤装置5,最后污水从第二过滤装置5的下污水出口排出,完成污水处理,处理后的尾气经过尾气破坏装置8后排出。
[0014]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连通管路11上还设有第一流量计。第四连通管路13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装置(1)、第一反应装置(2)、臭氧发生装置(9)、内有助凝剂的第一加药装置、内有絮凝剂的第二加药装置、内有双氧水的第三加药装置、尾气破坏装置(8)、第一循环管路(18)、第一过滤装置(3),沉淀装置(1)包括反应池、沉淀池,反应池设有污水进口、第一进药口(20)、第二进药口(21),沉淀池设有沉淀出口,第一反应装置(2)设有第一上进液口、两个上、下分布的第一循环液口、第一排气口、第一进气口,第一过滤装置(3)设有第一上过滤液进口、第一过滤气出口、第一下污水出口,第一加药装置与第二加药装置分别连通于反应池的第一进药口(20)、第二进药口(21),沉淀池的沉淀出口与第一反应装置(2)的第一上进液口通过第一连通管路(10)连通,第一连通管路(10)上设有第一进水泵(14),第一反应装置(2)的两个第一循环液口与第一循环管路(18)连通,第一循环管路(18)上设有第一循环泵以及设有第三进药口(22)的第一管道混合器(6),第三加药装置与第一管道混合器(6)的第三进药口(22)连通,第一反应装置(2)的第一进气口与臭氧发生装置(9)的臭氧出气口连通,第一反应装置(2)的第一排气口与尾气破坏装置(8)的尾气进气口连通,第一循环管路(18)与第一过滤装置(3)的第一上过滤液进口通过第二连通管路(11)连通,第二连通管路(11)上设有第二进水泵(15),第一过滤装置(3)的第一过滤气出口与尾气破坏装置(8)的尾气进气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连通管路(11)上还设有第一流量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反应装置(4)、第二循环管路(19)、内有双氧水的第四加药装置、第二过滤装置(5),第二反应装置(4)设有第二上进液口、两个上、下分布的第二循环液口、第二排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二过滤装置(5)设有第二上过滤液进口、第二过滤气出口、第二下污水出口,第二反应装置(4)的第二上进液口与第一过滤装置(3)的第一下污水出口通过第三连通管路(12)连通,第三连通管路(12)上设有第三进水泵(16),第二反应装置(4)的两个第二循环液口与第二循环管路(19)连通,第二循环管路(19)上设有第二循环泵以及设有第四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华张学秋乔晨李斌倪宝云宫志平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市润民环保节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