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型人工湿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3321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堵型人工湿地,涉及环保工程技术领域,解决了当前人工湿地在投入运行期间因为容易出现堵塞而导致影响到整体人工湿地系统正常使用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湿地仓,湿地仓两端位置分别固定安装有进水盒和出水盒,且湿地仓上表面呈均匀分布设置有连接钢索,连接钢索的设置位置与设置长度与湿地仓的宽度方向之间匹配,每组连接钢索上呈均匀分布滑动安装有浮台板,每个浮台板的下侧均固定安装有绿植承托滤篮,每个绿植承托滤篮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湿地填料包,湿地仓内部沿绿植承托滤篮的设置位置分隔为多个处理区;在投入运营期间,可以对其中的污泥进行定期清楚,并且可以有效的防止出现堵塞的问题。并且可以有效的防止出现堵塞的问题。并且可以有效的防止出现堵塞的问题。

An anti blocking constructed wetl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堵型人工湿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工程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堵型人工湿地。

技术介绍

[0002]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
[0003]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在运行过程中,污水中的污泥逐渐沉积在底部,再由微生物对污泥、污水中的细菌进行生物降解,再在人工湿地中种植绿植,绿植的根系生长在污水中,吸收污水和污泥中的营养物质,满足于污水处理、污水污泥分离两个部分。
[0004]但是一个人工湿地在建成并投入使用之后,由于污水的流速有所不同,也会对污泥的沉淀速度有所影响,那么流入下一阶梯位置的污水中依旧掺杂较多的污泥,也就会对排水管道造成堵塞问题,影响到整体人工湿地的正常使用,因此,为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一种防堵型人工湿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防堵型人工湿地。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湿地仓,所述湿地仓两端位置分别固定安装有进水盒和出水盒,且所述湿地仓上表面呈均匀分布设置有连接钢索,所述连接钢索的设置位置与设置长度与湿地仓的宽度方向之间匹配,每组所述连接钢索上呈均匀分布滑动安装有浮台板,每个所述浮台板的下侧均固定安装有绿植承托滤篮,每个所述绿植承托滤篮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湿地填料包,所述湿地仓内部沿绿植承托滤篮的设置位置分隔为多个处理区,所述处理区沿进水盒到出水盒的方向分别设置一级处理区、二级处理区、三级处理区和四级处理区,所述湿地仓在处理区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收集泥斗,每个所述收集泥斗内部均设置有收集仓,且所述收集泥斗呈折弯状,所述收集泥斗上端延伸至湿地仓的上表面,且所述收集泥斗上端固定安装有抽泥管口,所述收集泥斗内部固定安装有连接进气管,所述连接进气管的上端延伸至湿地仓的上表面。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本方案中设置有多个浮台板、收集泥斗,浮台板配合绿植承托滤篮和湿地填料包来使用,可以种植各类的水生制备,而在收集泥斗的作用下,水分中的污泥在重力作用下慢慢沉积并落在收集泥斗,并在抽泥管口上连接水泵等结构,可以从湿地仓的底部将污泥抽出,从而防止了污泥继续掺杂到水分中,并造成出水盒的堵塞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盒的设置高度高于出水盒的设置高度。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盒用来流通污水,而污水的设置高度高于出水盒,保证整体湿地仓的液位存在高度差,而污水在沉积之后,上层为干净的水分,液位底端沉积污泥,所以干净的水分可以沿着出水盒排出,那么出水盒中不会出现污泥堵塞的问题。
[00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盒上表面一端位置上铰接有调节挡水板,每个所述调节挡水板的内壁上端呈均匀分布固定安装有浮球。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污水抽出并沿着进水盒进入到湿地仓的过程中,污水在流动过程中,在浮球的作用下带动调节挡水板向上翻折而张开调节挡水板,从而可以随着污水的进流量自动调节调节挡水板的开口大小,以此来限制污水的进流量。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盒与调节挡水板上表面呈对称分布均铰接有连接曲杆,两个所述连接曲杆呈三角状分布,且两个所述连接曲杆相互靠近的一端为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曲杆相互靠近的内壁位置上固定安装有缓冲弹簧。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调节挡水板张开过程中,因为调节挡水板与进水盒之间为铰接,并且二者之间设置有连接曲杆,并在连接曲杆之间位置设置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在调节挡水板张开过程,缓冲弹簧被压缩,以缓冲弹簧的最大压缩量来限制调节挡水板最大的开口大小。
[00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挡杂板,所述挡杂板沿远离出水盒的方向呈弯曲状,且所述挡杂板的径向距离等于进水盒的内口径。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在进入到湿地仓中时,污水中的杂物在挡杂板的作用下,过滤掉其中的杂物。
[001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盒沿挡杂板的弯曲方向开设有出杂口。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制了挡杂板外形,使污水中的杂物被过滤掉,而在水流的作用下,向出杂口的两侧位置流动,从而杂物不会堵塞在挡杂板位置上,影响到污水进入到进入盒中的流速。
[001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一级处理区内部还设置有限位台,所述限位台上表面沿靠近收集泥斗的方向呈倾斜状,且所述限位台倾斜面的最下端高于收集仓的上表面。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在进入到一级处理区中时,限制了限位台的形状,使污泥在沉积过程中,可以沿着限位台的上曲面逐渐滑入到其中一个收集仓中。
[002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浮台板内部呈中空状。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绿植承托滤篮中种植水生植物的过程中,因为浮台板中开设有中空状,从而不会影响到绿植的正常生长。
[002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个相邻位置的所述收集泥斗之间均固定安装有滑泥板,所述滑泥板上表面呈拱状,所述收集仓一侧外缘面与滑泥板的外表面呈相切状,所述湿地填料包位于滑泥板的上端位置上。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掺杂污泥的污水在逐渐流经二级处理区、三级处理区和四级处理区时,污泥不仅会沉积落在收集泥斗中,也会落在滑泥板中,而限制了滑泥板的外形,使污泥在滑泥板上可以向两侧位置的收集泥斗位置滑动,使污泥集中在收集泥斗中,不会积累在滑泥板上。
[002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进气管位于收集仓内部位置的圆周外壁上呈对称分布固定安装有排气口,每组所述排气口的设置方向呈八字状。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抽泥管口上连接水泵用来抽出污泥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泥在收集仓中逐渐压实,所以在抽泥的过程中,利用在连接气管上连接风机,以向下侧的方向吹动污泥,使便于污泥被抽出,另外,在污泥抽出过程中,也可以对收集仓中进行反冲洗,防止污泥被沾附在收集仓中。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使用过程中,对湿地仓中划分为一级处理区、二级处理区、三级处理区和四级处理区等多个处理区,污水在流动过程中,污水中的污泥逐渐沉积在水位底部,使污水沿从上到下的方向开始分层,污水上层为干净的污水,并限制进水盒和出水盒的设置位置,使干净的污水可以自动流出,并且不会造成出水盒堵塞的问题;
[0027]而沉积的污泥被集中在收集泥斗中,定期在抽泥管口上连接水泵,抽出湿地仓底部中的污泥,在污泥抽出过程中,还设置有吹气部分,便于整体的抽泥过程。
附图说明
[0028]此处所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堵型人工湿地,包括湿地仓(7),其特征是,所述湿地仓(7)两端位置分别固定安装有进水盒(1)和出水盒(5),且所述湿地仓(7)上表面呈均匀分布设置有连接钢索(3),所述连接钢索(3)的设置位置与设置长度与湿地仓(7)的宽度方向之间匹配,每组所述连接钢索(3)上呈均匀分布滑动安装有浮台板(4),每个所述浮台板(4)的下侧均固定安装有绿植承托滤篮(11),每个所述绿植承托滤篮(11)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湿地填料包(10),所述湿地仓(7)内部沿绿植承托滤篮(11)的设置位置分隔为多个处理区,所述处理区沿进水盒(1)到出水盒(5)的方向分别设置一级处理区、二级处理区、三级处理区和四级处理区,所述湿地仓(7)在处理区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收集泥斗(9),每个所述收集泥斗(9)内部均设置有收集仓(19),且所述收集泥斗(9)呈折弯状,所述收集泥斗(9)上端延伸至湿地仓(7)的上表面,且所述收集泥斗(9)上端固定安装有抽泥管口(6),所述收集泥斗(9)内部固定安装有连接进气管(2),所述连接进气管(2)的上端延伸至湿地仓(7)的上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型人工湿地,其特征是,所述进水盒(1)的设置高度高于出水盒(5)的设置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型人工湿地,其特征是,所述进水盒(1)上表面一端位置上铰接有调节挡水板(12),每个所述调节挡水板(12)的内壁上端呈均匀分布固定安装有浮球(1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堵型人工湿地,其特征是,所述进水盒(1)与调节挡水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全柏萍张凯娄阳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