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持续净化底泥和水体污染物的生态拼接毯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3216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持续净化底泥和水体污染物的生态拼接毯及结构,包括合金固定片以及自下而上依次间隔固定在合金固定片上的底泥覆盖修复层、曝气微生物处理层以及植物吸附层,所述底泥覆盖修复层包括塑料筐外壳、碳纤维布层、混合颗粒层以及反滤上盖板,所述曝气微生物处理层包括带孔的合金主体框架、曝气主管、曝气管卡口、曝气支管、微生物载体颗粒和聚氨酯微生物挂膜载体,所述植物吸附层包括六面开孔的合金框、植物种植篮、吸附球、种植基质以及水生植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生态拼接毯不仅可以进行针对性设计制造,方便工程安装和运输,而且分层结构也可根据水质变化进行替换,保证了生态拼接毯的可持续净化能力。了生态拼接毯的可持续净化能力。了生态拼接毯的可持续净化能力。

An ecological splicing blanket and structure for sustainable purification of sediment and water polluta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持续净化底泥和水体污染物的生态拼接毯及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底泥修复和水处理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持续净化底泥和水体污染物的生态拼接毯及结构,主要应用于河道和湖泊底泥修复与自然水体净化。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外源污染逐步得到有效控制,以及河道和湖泊水源的补充,水体的黑臭程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由于长时间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不规范排放,以及空气污染沉降等一系列原因,致使湖泊和河流的底泥中仍然储存有大量的污染物甚至有害物质,它们源源不断的从底泥中释放,溶入水中,对水体造成污染,使得水质恶化,治理底泥内源污染已成为改善水体水质的关键。
[0003]目前,河道底泥修复与处理的方法,从底泥处理方式出发,可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按污染源控制原理,可分为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异位修复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处理方式:首先将河道底泥挖出,然后将挖掘后的底泥脱水,采用化学或者生物的方法处理污水,并将底泥进行干燥填埋。异位修复法可以对河道的污染底泥进行有效的清除,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河道的生态系统,水体污染也被转嫁为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持续净化底泥和水体污染物的生态拼接毯,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竖直固定在水底(1)的合金固定片(7)以及自下而上依次间隔固定在所述合金固定片(7)上的底泥覆盖修复层(2)、曝气微生物处理层(4)以及植物吸附层(5),所述底泥覆盖修复层(2)包括长方体网格结构的塑料筐外壳、铺设在所述塑料筐外壳底部的碳纤维布层、填充在所述塑料筐外壳内的混合颗粒层以及设置在所述塑料筐外壳上的反滤上盖板(3),所述曝气微生物处理层(4)包括带孔的合金主体框架(8)、贯穿设置在所述合金主体框架(8)内的曝气主管(12)、固定和连接曝气主管(12)的曝气管卡口(10)、通过连接卡扣(13)与所述曝气主管(12)交错连接的曝气支管(14)、填充在所述合金主体框架(8)内的微生物载体颗粒(11)和聚氨酯微生物挂膜载体(9),所述植物吸附层(5)包括六面开孔的合金框、间隔设置在所述合金框内的植物种植篮(15)以及填充在所述合金框内的吸附球(16),所述植物种植篮(15)底部填充有种植基质,所述种植基质内种植有水生植物(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拼接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泥覆盖修复层(2)、曝气微生物处理层(4)以及植物吸附层(5)的层间距为5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拼接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泥覆盖修复层(2)的高度为10~12cm;所述塑料筐外壳的四个侧面均为塑料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衢樊蓓莉赵晴毛韦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