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道开放装置及具有其的球囊挤压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22614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7: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道开放装置及具有其的球囊挤压系统,气道开放装置的U型枕的侧面与固定架的一端连接,固定架的另一端通过压额固定装置与第一硅胶片连接,固定架的中部通过口腔开放固定装置与第二硅胶片连接;U型枕的一端通过抬下颏固定装置与下颏角垫连接,U型枕的另一端通过滑动器与胸前支撑垫连接,U型枕的末端设置有脖颈调节装置。达到的技术效果为:可以实现开放气道及固定呼吸面罩;使用时将患者的头部置于固定架上,U形枕置于患者的颈部,调节压额固定装置,调节口腔开放装置,调节抬颏固定装置,调节下颌支架角度,硅胶片始终与病人皮肤接触,再将后部魔术贴拉紧固定面罩。罩。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道开放装置及具有其的球囊挤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气道开放装置,还涉及一种具有气道开放装置的球囊挤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医学的发展现今已有许多施行人工辅助呼吸的方式,其中就有使用呼吸球囊来辅助呼吸,其应用场景多样且使用方法简单,譬如:病人转运,病人急救,PCR机无法正常使用,院外救治等不同场景,且当下新冠疫情肆虐,呼吸球囊可以有效防止新冠等传染病的传播,使得呼吸球囊在临床和急救中得到广泛地使用。在使用呼吸球囊来救治病人的情况时,往往得需要二位医护人员同时进行操作,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这样就使得病人得到救治的空间、速度和质量都受到影响,尤其是在急救时,特别是病人比较肥胖,需要至少三位医护人员分别进行胸外按压,开放气道,球囊辅助呼吸这三步操作,心肺复苏成功与否,除与患者原发病,心搏骤停至开始复苏的时间有关外,还与抢救时人员合理的分工有关,如果要保证复苏成功率,至少要3人参加抢救并合理的分工,而且需要快速转移病人和持续稳定的给病人输入氧气,这使得医护人员的人数增多,互相配合难度增大,而且现有医护人员人数并不充裕,在挤压呼吸气囊方面,常见的问题有:挤压频率不正确,护士不能掌握挤压的频率,虽然能明确说出每分钟呼吸次数,但操作时会出现过快或过慢,大大超出范围;吸呼比错误,挤压时间大于放松时间,甚至出现反比呼吸,病人无法得到有效的气体交换;挤压球囊潮气量不均匀、护士在挤压时因力度不一,会造成潮气量过大或过小,潮气量偏大,易造成通气过度,潮气量偏小,易造成过通气不足;不能有效改善病人的呼吸功能;观察病情不到位,护士虽然能背诵各项观察指标,但实际挤压过程中没有观察胸廓起伏,而是把注意力放在看时间上。在气道开放后“CE”手法固定方面,常见的问题为气道开放后固定手法错误。有较多护士采用“CE”手法固定不正确,要么无名指和小指上翘,没有抬下颏,要么怕面罩漏气,手指下压,使原本开放的气道又回去了。
[0003]这都是现在临床上的痛点,而我们的产品则可以很好地在不影响救治的情况下替代气道开放和球囊按压并且不会产生疲惫感,能精准、高效地进行气道开放和人工呼吸,能基本解决以上难题。
[0004]对于无可疑脊柱损伤的患者,医务人员应采用仰头抬额法开放气道;接受过培训的施救者在有充分自信可进行人工通气的情况下,应采用仰头抬额法开放气道;使用气道辅助器材(口咽通气道和/或鼻咽通气道)在无咳嗽或咽反射的无意识(无反应)患者中帮助球囊面罩通气可能是合理的;在存在已知或可疑颅底骨折或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时,口咽通气道优于鼻咽通气道;不建议在成人心搏骤停患者中常规使用环状软骨压迫。急救呼吸球囊是面罩、单向阀、球体、氧气储气阀组成的,其作用是维持和增加机体通气量,纠正威胁生命的低氧血症,医院在对自主呼吸困难的病人急救过程中,一般使用急救呼吸球囊作为临时通气设备以辅助患者呼吸,使用时将呼吸球囊出气端与呼吸面罩相接,用手挤压呼吸球囊,将囊内气体吹挤压病人肺内,一般球囊容积为1500ml,通气潮气量大约500~600ml/次,
5~6s/次,依照标准体重来计算潮气量的计算公式:单次潮气量=标准体重(kg)
×
6~8(ml)(标准体重计算公式为:标准体重(kg)=45.5(女)/50(男)+(身高

152.4)*0.91)当松开呼吸球囊时,病人的肺脏被收缩,将肺内气体呼出,呼吸球囊内有弹性塑料,在未加压时能自动膨起并吸入新鲜空气,以备下次挤压所用。现有的急救呼吸球囊通常采用人工不断用手挤压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呼吸急救,这就导致在实际使用时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较高,进而导致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就得过程中易感到乏累,从而导致急救效果较差。同时有些患者在急救过程中会呈现牙关紧闭等无法正常开放气道的情况,需要人为维持口腔呈打开状态,气道呈开放状态因此需要一种人工呼吸球囊自动按压器及气道开放装置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道开放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一种气道开放装置,包括第一硅胶片、第二硅胶片、下颏角垫、抬下颏固定装置、滑动器、压额固定装置、脖颈调节装置、胸前支撑垫、口腔开放固定装置、U型枕以及固定架;
[0008]所述下颏角垫表面硅胶覆盖,所述胸前支撑垫表面硅胶覆盖;
[0009]所述U型枕的侧面与所述固定架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压额固定装置与所述第一硅胶片重合黏连且与患者的额部接触,所述固定架的中部通过所述口腔开放固定装置与所述第二硅胶片重合黏连硅胶片且与患者的下颏接触;
[0010]所述U型枕的一端通过所述抬下颏固定装置与所述下颏角垫连接,所述U型枕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滑动器与所述胸前支撑垫连接,所述U型枕的末端设置有所述脖颈调节装置。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魔术贴,所述固定架位于所述压额固定装置和所述口腔开放固定装置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所述魔术贴。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伸缩卡扣,所述脖颈调节装置内部设置有所述伸缩卡扣。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长度限位卡扣,所述压额固定装置与所述口腔开放固定装置上均设置有所述长度限位卡扣。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一种具有气道开放装置的球囊挤压系统,包括如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任一项的气道开放装置,还包括球囊挤压装置,所述球囊挤压装置与所述气道开放装置配合使用。
[0015]进一步地,所述球囊挤压装置包括伸缩杆、机械臂、万向定型管、底座、蜗杆电机、传动组件以及机架,所述万向定型管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底座,所述万向定型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机架,所述机架的两侧面设置有所述伸缩杆,所述机架内设置有所述蜗杆电机,所述蜗杆电机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两个所述机械臂传动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球囊挤压装置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主动蜗杆和从动蜗轮,所述蜗杆电机的输出轴安装有所述主动蜗杆,每个所述机械臂的后端均安装有所述从动蜗轮,所述主动蜗杆与所述从动蜗轮啮合传动。
[0017]进一步地,所述球囊挤压装置还包括软垫片,所述机械臂的前端安装有所述软垫片;
[0018]所述球囊挤压装置的所述底座包括控制台和固定夹片,所述控制台安装在所述万向定型管的端部,所述控制台的端部安装有所述固定夹片;
[0019]所述球囊挤压装置还包括紧固螺钉,所述固定夹片的侧边安装有多个所述紧固螺钉。
[0020]进一步地,所述球囊挤压装置还包括电源开关和档位开关,所述控制台的侧面设置有所述电源开关,所述控制台的侧面还设置有所述档位开关;所述万向定型管为中空结构,且所述万向定型管内穿设有所述蜗杆电机的控制线路;所述软垫片为圆形结构;两个所述机械臂对称设置。
[0021]进一步地,还包括收纳箱,所述收纳箱自下而上依次放置有所述气道开放装置、所述球囊挤压装置、球囊和面罩,所述收纳箱集成有自动拨打急救电话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道开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硅胶片(1)、第二硅胶片(2)、下颏角垫(3)、抬下颏固定装置(4)、滑动器(5)、压额固定装置(6)、脖颈调节装置(7)、胸前支撑垫(8)、口腔开放固定装置(9)、U型枕(10)以及固定架(26);所述下颏角垫(3)表面硅胶覆盖,所述胸前支撑垫(8)表面硅胶覆盖;所述U型枕(10)的侧面与所述固定架(26)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架(26)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压额固定装置(6)与所述第一硅胶片(1)重合黏连且与患者的额部接触,所述固定架(26)的中部通过所述口腔开放固定装置(9)与所述第二硅胶片(2)重合黏连硅胶片且与患者的下颏接触;所述U型枕(10)的一端通过所述抬下颏固定装置(4)与所述下颏角垫(3)连接,所述U型枕(10)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滑动器(5)与所述胸前支撑垫(8)连接,所述U型枕(10)的末端设置有所述脖颈调节装置(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道开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魔术贴(27),所述固定架(26)位于所述压额固定装置(6)和所述口腔开放固定装置(9)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所述魔术贴(2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道开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伸缩卡扣(25),所述脖颈调节装置(7)内部设置有所述伸缩卡扣(2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道开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长度限位卡扣(28),所述压额固定装置(6)与所述口腔开放固定装置(9)上均设置有所述长度限位卡扣(28)。5.一种具有气道开放装置的球囊挤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的气道开放装置,还包括球囊挤压装置,所述球囊挤压装置与所述气道开放装置配合使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气道开放装置的球囊挤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挤压装置包括伸缩杆(11)、机械臂(12)、万向定型管(13)、底座(14)、蜗杆电机(17)、传动组件以及机架(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才贵曹思诚曾斌唐林碧吴宥蓉王健黄博川陈广宇刘瀚阳李胖肖志勇寻娟
申请(专利权)人: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