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接触式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2165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7: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连接器,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二壳体,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将第一接头转动装配在第一壳体内的第一安装组件,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用于第二接头转动装配在第二壳体内的第二安装组件,第一接头内设置有第一插芯,第二接头内设置有第二插芯,第一、二接头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用于使得第一、二插芯间隔相对布置和使得第一、二接头同步转动,第一、二壳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两者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的固定组件。上述方案中将第一、二插芯设置成非接触式布置且转动安装,从而解决传统连接器中插芯易磨损的难题。从而解决传统连接器中插芯易磨损的难题。从而解决传统连接器中插芯易磨损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接触式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接触式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传统连接器通常为接触式连接器,亦即信号在传输时两插芯的端面需接触,在连接器正常工作时插芯会相对转动,从而在接触的端面产生磨损,使用一段时间后将会使插芯端面凹凸不平,使光纤端面受损,造成光信号传输损耗变大,信号无法正常传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非接触式连接器。
[0004]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0005]一种非接触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二壳体,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将第一接头转动装配在第一壳体内的第一安装组件,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用于第二接头转动装配在第二壳体内的第二安装组件,第一接头内设置有第一插芯,第二接头内设置有第二插芯,第一、二接头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用于使得第一、二插芯间隔相对布置和使得第一、二接头同步转动,第一、二壳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两者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的固定组件。
[0006]进一步的方案为: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接头形状相匹配的第一插接口、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二接头形状相匹配的第二插接口,第一、二插接口之间的连接件上设置有连接通孔,第一、二插芯的端部插设装配在连接通孔的两端实现第一、二插芯间隔相对布置。
[0007]连接组件还包括圆形的第一、二装配块,第一装配块上设置方形的第一装配孔,连接件的一端插设在第一装配孔内,第二装配块上设置有方形的第二装配孔,连接件的另一端插设在第二装配孔内,第二装配块上固定装配有各插杆,插杆沿第二装配块的周向间隔设置,插杆的杆长方向和第二装配块的中心线方向相一致,第一装配块上设置有各插孔,各插孔对应插杆布置,插杆和插孔插拔式装配配合。
[0008]第一安装组件包括第一轴承,第一接头通过第一轴承转动安装在第一壳体内,第二安装组件包括第二轴承,第二装配块通过第二轴承转动安装在第二壳体内。
[0009]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内壳,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内壳,第一内壳插设装配在第二壳体内。
[0010]第一内壳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凸柱,第二内壳的内壁上设置有滑槽,凸柱沿第一内壳的周向间隔设置,滑槽的长度方向和第二内壳的中心线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滑槽沿第二内壳的周向间隔设置,各凸柱和各滑槽滑动配合。
[0011]第一壳体还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壳体还包括第二外壳,第一外壳通过转动轴承转动装配在第一内壳上,第二外壳和第二内壳固定装配,固定组件设置在第一、二外壳上。
[0012]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外壳的外壁面上设置的锁紧销和第二外壳内壁上设置的螺旋
线状的螺旋槽,锁紧销沿第一外壳的周向间隔设置,螺旋槽沿第二外壳的周向间隔设置,锁紧销和螺旋线槽相对应布置且两者构成滑动配合。
[0013]第二内壳的内部固定有内壳管体,滑槽为内壳管体上设置各个长条形空缺部构成,第一外壳的内部固定有第一外管体,第一外管体的端部延伸至第一外壳的外侧的管身上设置锁紧销,第二外壳的内部固定有第二外管体,螺旋槽为第二外管体上设置各个螺旋线状空缺部构成,第二外管体和第二内壳之间的空间供第一外管体插入。
[0014]第一、二接头为Sc接头。
[0015]还包括第一壳体上设置的第一电接头,第二壳体上设置的第二电接头,第一、二电接头之间电连接。
[0016]上述方案中将第一、二插芯设置成非接触式布置且转动安装,从而解决传统连接器中插芯易磨损的难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第一、二壳体处于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附图标记和部件的对应的关系为。
[0023]11

第一内壳、111

凸柱、12

第一接头、14

第一装配块、15

第一轴承、16

第一外壳、17

第一外管体、171

锁紧销、18

转动轴承、21

第二内壳、211

内壳管体、212

滑槽、22

第二接头、23

第二插芯、24

第二装配块、241

插杆、25

第二轴承、26

第二外壳、27

第二外管体、271

螺旋槽、30

连接件、31

第一插接口、32

第二插接口、33

连接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专利技术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本专利技术未详细描写的现有结构均按照现有的技术方案进行实施。
[0025]如图1、2、3所示,一种非接触式连接器,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二壳体,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将第一接头12转动装配在第一壳体内的第一安装组件,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用于第二接头22转动装配在第二壳体内的第二安装组件,第一接头12内设置有第一插芯,第二接头22内设置有第二插芯23,第一、二接头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用于使得第一、二插芯间隔相对布置和使得第一、二接头同步转动,第一、二壳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两者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的固定组件。上述方案中将第一、二插芯设置成非接触式布置且转动安装,从而解决传统连接器中插芯易磨损的难题。
[0026]进一步的方案如图4、5所示: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30,连接件30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接头12形状相匹配的第一插接口31、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二接头22形状相匹配的第二插接口32,第一、二插接口之间的连接件30上设置有连接通孔33,第一、二插芯的端部插设装配
在连接通孔33的两端实现第一、二插芯间隔相对布置。连接组件还包括圆形的第一、二装配块,第一装配块14上设置方形的第一装配孔,连接件30的一端插设在第一装配孔内,第二装配块24上设置有方形的第二装配孔,连接件30的另一端插设在第二装配孔内,第二装配块24上固定装配有各插杆241,插杆241沿第二装配块24的周向间隔设置,插杆241的杆长方向和第二装配块24的中心线方向相一致,第一装配块14上设置有各插孔,各插孔对应插杆241布置,插杆241和插孔插拔式装配配合。第一安装组件包括第一轴承15,第一接头12通过第一轴承15转动安装在第一壳体内,第二安装组件包括第二轴承25,第二装配块24通过第二轴承25转动安装在第二壳体内。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内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接触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二壳体,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将第一接头转动装配在第一壳体内的第一安装组件,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用于第二接头转动装配在第二壳体内的第二安装组件,第一接头内设置有第一插芯,第二接头内设置有第二插芯,第一、二接头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用于使得第一、二插芯间隔相对布置和使得第一、二接头同步转动,第一、二壳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两者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的固定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接头形状相匹配的第一插接口、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二接头形状相匹配的第二插接口,第一、二插接口之间的连接件上设置有连接通孔,第一、二插芯的端部插设装配在连接通孔的两端实现第一、二插芯间隔相对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接触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连接组件还包括圆形的第一、二装配块,第一装配块上设置方形的第一装配孔,连接件的一端插设在第一装配孔内,第二装配块上设置有方形的第二装配孔,连接件的另一端插设在第二装配孔内,第二装配块上固定装配有各插杆,插杆沿第二装配块的周向间隔设置,插杆的杆长方向和第二装配块的中心线方向相一致,第一装配块上设置有各插孔,各插孔对应插杆布置,插杆和插孔插拔式装配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接触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安装组件包括第一轴承,第一接头通过第一轴承转动安装在第一壳体内,第二安装组件包括第二轴承,第二装配块通过第二轴承转动安装在第二壳体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录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澜轩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