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桌、电动桌脚架及其轻量化横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2087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桌、电动桌脚架及其轻量化横梁结构,该轻量化横梁结构包括: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第一框架包括上板、自上板弯折延伸的内侧板、自内侧板弯折延伸的外侧板及自外侧板弯折延伸的固定板,外侧板形成在内侧板的外部,并在内侧板和外侧板之间形成有槽沟,第二框架连接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包括顶板及自顶板弯折延伸的中间板,中间板容置在槽沟中,顶板则形成在上板的上方。借此,不仅可维持稳定度且能够让重量减轻,进而使物料成本获得降低。降低。降低。

Electric table, electric table tripod and its lightweight beam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桌、电动桌脚架及其轻量化横梁结构


[0001]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电动桌脚架
,尤指一种电动桌、电动桌脚架及其轻量化横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因应各种不同体型、身高和使用者的习性,以往所惯用的固定式桌子已逐渐地被人们所汰换,现阶段具备可做高低位置调整的电动升降桌,已成为现今设计的主流和趋势之一,在进行高度的调整之后,可配合不同身高体型的使用者的使用,借以达到最舒适的目的。
[0003]现存的电动桌脚架中,如本申请人所申请且已公告核准的专利案,其在中国台湾的公告号分别为TWM486995、TWM504506和TWM560241,其主要包括一横梁结构、一对伸缩柱及一对侧翼,其中横梁结构主要由二矩形管以间隔并列方式连接,并在二矩形管之间形成有一容置槽。
[0004]可是,为了使电动桌脚架具备一定强度的刚性,使用由各矩形管所组接成的横梁结构,不仅加工的工序繁琐复杂,且组合成的电动桌脚架的重量亦是相当的笨重,而不利于搬移和运送。又,其因重量重使得物料的成本无法被有效地降低,进而影响其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桌、电动桌脚架及其轻量化横梁结构,其是利用各框架的构型设置,不仅可维持稳定度且能够让重量减轻,进而使物料成本获得降低。
[0006]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桌,包括一电动桌脚架、一桌板及若干螺固元件,电动桌脚架包括一轻量化横梁结构、一对伸缩柱及一对侧翼,所述轻量化横梁结构包括一第一框架及一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包括一上板、自所述上板两侧分别朝下弯折延伸的一对内侧板、自每一所述内侧板朝上弯折延伸的一外侧板及自每一所述外侧板弯折延伸的一固定板,各所述外侧板是分别形成在各所述内侧板的外部,并在每一所述内侧板和每一所述外侧板之间形成有一槽沟;所述第二框架连接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二框架包括一顶板及自所述顶板两侧分别朝下弯折延伸的一对中间板,各所述中间板是分别容置在各所述槽沟中,所述顶板则形成在所述上板的上方;各所述伸缩柱是分别连接在所述轻量化横梁结构的两端,每一所述伸缩柱包括一电动机;各所述侧翼是分别设置在各所述伸缩柱的侧边;所述桌板具有一底面;其中各所述螺固元件是穿设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从而将各所述固定板和所述顶板贴附在所述底面。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桌脚架,包括一轻量化横梁结构、一对伸缩柱及一对侧翼,所述轻量化横梁结构包括一第一框架及一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包括一上板、自所述上板两侧分别朝下弯折延伸的一对内侧板、自每一所述内侧板朝上弯折延伸的一外侧板及自每一所述外侧板弯折延伸的一固定板,各所述外侧板是分别形成在各所述内侧板的外部,并在每一所述
内侧板和每一所述外侧板之间形成有一槽沟;所述第二框架连接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二框架包括一顶板及自所述顶板两侧分别朝下弯折延伸的一对中间板,各所述中间板是分别容置在各所述槽沟中,所述顶板则形成在所述上板的上方;各所述伸缩柱是分别连接在所述轻量化横梁结构的两端,每一所述伸缩柱包括一电动机;各所述侧翼是分别设置在各所述伸缩柱的侧边。
[0007]作为本申请电动桌脚架的实施例,各所述伸缩柱是可枢转地分别连接所述轻量化横梁结构。
[0008]作为本申请电动桌脚架的实施例,还包括一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插板及一弹性扣件,所述上板设有二个卡槽,所述插板对应于其中的一所述卡槽插接,所述弹性扣件则对应于另一所述卡槽扣入。
[0009]作为本申请电动桌脚架的实施例,还包括一枢轴,在各所述内侧板和各所述外侧板分别设有一枢接部,所述枢接部包括形成在所述内侧板的一凸包及贯穿所述凸包和所述外侧板的一枢孔,其中的一所述电动机是设置在各所述凸包之间并通过所述枢轴穿设所述枢孔而锁固所述电动机。
[0010]作为本申请电动桌脚架的实施例,还包括一枢轴,在各所述中间板分别设有一枢接部,所述枢接部包括形成在所述中间板的一凸包及贯穿所述凸包的一枢孔,其中的一所述电动机是设置在各所述凸包之间并通过所述枢轴穿设所述枢孔而锁固所述电动机。
[0011]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轻量化横梁结构,包括一第一框架及一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包括一上板、自所述上板两侧分别朝下弯折延伸的一对内侧板、自每一所述内侧板朝上弯折延伸的一外侧板及自每一所述外侧板弯折延伸的一固定板,各所述外侧板是分别形成在各所述内侧板的外部,并在每一所述内侧板和每一所述外侧板之间形成有一槽沟;所述第二框架连接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二框架包括一顶板及自所述顶板两侧分别朝下弯折延伸的一对中间板,各所述中间板是分别容置在各所述槽沟中,所述顶板则形成在所述上板的上方。
[0012]作为本申请轻量化横梁结构的实施例,各所述中间板是可移动性地滑动连接各所述槽沟。
[0013]作为本申请轻量化横梁结构的实施例,各所述固定板、所述上板和所述顶板分别设有若干锁附孔。
[0014]作为本申请轻量化横梁结构的实施例,各所述固定板分别具有一上表面,所述顶板亦具有一上表面,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与顶板的上表面实质上是在同一平面上。
[0015]作为本申请轻量化横梁结构的实施例,各所述固定板分别具有一上表面,所述上板亦具有一上表面,各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实质上是在同一平面上,并且高于所述上板的上表面。
[0016]作为本申请轻量化横梁结构的实施例,所述顶板设有至少一个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具有一下表面,所述上板亦具有一下表面,所述凹陷部的下表面与所述上板的下表面实质上是在同一平面上。
[0017]作为本申请轻量化横梁结构的实施例,所述上板在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凸台,所述凸台具有一上表面,各所述固定板分别具有一上表面,各所述上表面实质上是在同一平面上。
[0018]作为本申请轻量化横梁结构的实施例,还包括一螺固元件,所述上板设有至少一个对位孔,所述顶板设有若干锁附孔,所述对位孔可选择性地对位于其中的一所述锁附孔,并通过所述螺固元件穿设所述对位孔和所述锁附孔而定位。
[0019]作为本申请轻量化横梁结构的实施例,还包括若干塞件,在各所述内侧板和各所述外侧板的对应位置设有若干柱塞孔,各所述塞件是分别对应于各所述柱塞孔穿接定位。
[0020]作为本申请轻量化横梁结构的实施例,每一所述中间板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延伸有一反折板,所述反折板是介于所述中间板和所述内侧板之间。
[0021]本技术还具有以下功效,借由各固定板、顶板、凸台、各侧翼的横板共平面的特性,并利用桌板所具备的刚性,使得横梁结构的重量可以被大幅度地减低。借由各中间板可移动性地滑接各槽沟,而可被广泛的应用在不同长度和规格的桌板上。借由各伸缩柱可枢转地连接横梁结构,进而节省现地组装所耗费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电动桌脚架结合桌板外观图。
[0023]图2为本技术轻量化横梁结构分解图。
[0024]图3为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量化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框架,包括一上板、自所述上板的两侧分别朝下弯折延伸的一对内侧板、自每一所述内侧板朝上弯折延伸的一外侧板及自每一所述外侧板弯折延伸的一固定板,各所述外侧板是分别形成在各所述内侧板的外部,并在每一所述内侧板和每一所述外侧板之间形成有一槽沟;以及一第二框架,连接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二框架包括一顶板及自所述顶板两侧分别朝下弯折延伸的一对中间板,各所述中间板是分别容置在各所述槽沟中,所述顶板则形成在所述上板的上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中间板是可移动性地滑动连接各所述槽沟。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固定板、所述上板和所述顶板分别设有若干锁附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固定板分别具有一上表面,所述顶板亦具有一上表面,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与顶板的上表面实质上是在同一平面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固定板分别具有一上表面,所述上板亦具有一上表面,各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实质上是在同一平面上,并且高于所述上板的上表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设有至少一个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具有一下表面,所述上板亦具有一下表面,所述凹陷部的下表面与所述上板的下表面实质上是在同一平面上。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在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凸台,所述凸台具有一上表面,各所述固定板分别具有一上表面,各所述上表面实质上是在同一平面上。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螺固元件,所述上板设有至少一个对位孔,所述顶板设有若干锁附孔,所述对位孔可选择性地对位于其中的一所述锁附孔,并通过所述螺固元件穿设所述对位孔和所述锁附孔而定位。9.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煜畅林裕祥
申请(专利权)人:第一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