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2076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6:53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包括:驱动基板;至少两个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包括发光部及形成在发光部上的连接部,发光元件通过连接部电连接在驱动基板上,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遮光层,填充于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之间的第一间隙内;及封装基板,与发光元件对应设置;封装基板包括缓冲层,发光部的背离驱动基板的表面与缓冲层相贴。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能够改善光串扰且不影响正面发光亮度。善光串扰且不影响正面发光亮度。善光串扰且不影响正面发光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相比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和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显示,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ED)或微米发光二极管(Micro

LED)直接显示具有更低的功耗、更低的响应时间以及更高的像素密度(pixels per inch,PPI)以及更高的色域。
[0003]为了降低Mini

LED或Micro

LED芯片之间的光串扰,一般在将Mini

LED或Micro

LED芯片形成在驱动基板上后,在Mini

LED或Micro

LED芯片的整个表面上做一层厚厚的黑胶,以在Mini

LED或Micro

LED芯片的侧面形成黑胶,以挡住Mini

LED或Micro

LED芯片的侧面发光。上述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降低光串扰,但正面会有黑胶残留,芯片的亮度损失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够改善光串扰且不影响正面发光亮度的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0007]一驱动基板;
[0008]至少两个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包括发光部及形成在所述发光部上的连接部,所述发光元件通过所述连接部电连接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元件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元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0009]一遮光层,填充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元件之间的所述第一间隙内;及
[0010]一封装基板,与所述发光元件对应设置;所述封装基板包括缓冲层,所述发光部的背离所述驱动基板的表面与所述缓冲层相贴。
[0011]在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封装层,形成在所述驱动基板上且包覆至少部分所述连接部。
[0012]在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装层透明,所述第一封装层的光透过率大于99%。
[0013]在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封装基板还包括:
[0014]一第一衬底,面向所述发光元件设置;所述缓冲层形成在所述第一衬底的面向所述发光元件的一侧;及
[0015]一支撑层,形成在所述第一衬底上且围绕所述缓冲层设置且支撑在所述驱动基板上。
[0016]在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的光透过率大于或等于95%,所述缓冲层
与所述发光元件及所述遮光层相贴,或者
[0017]所述缓冲层具有多个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第一间隙位置相对,部分所述遮光层还填充在所述第二间隙内。
[0018]在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与所述缓冲层及所述发光元件之间具有第三间隙,部分所述遮光层还填充在所述第三间隙内。
[0019]本申请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包括:
[0020]提供驱动基板及封装基板;
[0021]将至少两个发光元件转移至所述驱动基板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元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0022]将所述封装基板及具有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驱动基板对位压合在一起;
[0023]固化压合后的所述封装基板和所述驱动基板;及
[0024]将遮光材料制备成液态混合物,并将所述液态混合物至少注入到所述第一间隙内,再固化所述液态混合物,以得到遮光层;所述遮光层填充于所述第一间隙内。
[0025]在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元件包括发光部及形成在所述发光部上的连接部,所述发光元件通过所述连接部电连接在所述驱动基板上;在“压合所述封装基板与具有发光元件的所述驱动基板”之前,还包括步骤:
[0026]在所述驱动基板上涂布第一封装材料,并使得所述第一封装材料包覆至少部分所述连接部;及
[0027]固化所述第一封装材料,以得到第一封装层。
[0028]在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液态混合物的黏度低于100cp。
[0029]在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液态混合物为黑胶、黑油及反光油墨中的至少一种。
[0030]在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封装基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0031]提供一第一衬底;及
[0032]在所述第一衬底上形成一缓冲层及一支撑层;
[0033]其中,所述支撑层围绕所述缓冲层设置且支撑在所述驱动基板上,所述缓冲层与所述发光元件相贴。
[0034]在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在“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缓冲层”的步骤之后,所述封装基板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图案化所述缓冲层,以得到多个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第一间隙位置相对;
[0035]其中,“将遮光材料制备成液态混合物,并将所述液态混合物至少注入到所述第一间隙内,再固化所述液态混合物,以得到遮光层”还包括:
[0036]将所述液态混合物注入到所述第二间隙内。
[0037]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在将所述发光元件形成在所述驱动基板上之后,将驱动基板与封装基板对位压合,再通过在相邻两个发光元件之间的间隙内注入遮光材料的方式形成遮光层,不仅能够改善光串扰,还不影响发光元件的正面发光亮度,从而降低发光元件的亮度损失。
附图说明
[003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39]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0040]图2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0041]图3为图1或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制备流程图。
[0042]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驱动基板的剖视图。
[0043]图5为在图4所示的驱动基板上形成多个发光元件后的剖视图。
[0044]图6为在图5所示的驱动基板上形成第一封装层,得到发光显示基板后的剖视图。
[0045]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封装基板的剖视图。
[0046]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封装基板的剖视图。
[0047]图9为图7或图8所示的封装基板的俯视图。
[0048]图10为将图7的封装基板与图6的发光显示基板压合后的剖视图。
[0049]图11为将图8的封装基板与图6的发光显示基板压合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下面将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驱动基板;至少两个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包括发光部及形成在所述发光部上的连接部,所述发光元件通过所述连接部电连接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元件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元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一遮光层,填充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元件之间的所述第一间隙内;及一封装基板,与所述发光元件对应设置;所述封装基板包括缓冲层,所述发光部的背离所述驱动基板的表面与所述缓冲层相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一第一封装层,形成在所述驱动基板上且包覆至少部分所述连接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层透明,所述第一封装层的光透过率大于99%。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基板还包括:一第一衬底,面向所述发光元件设置;所述缓冲层形成在所述第一衬底的面向所述发光元件的一侧;及一支撑层,形成在所述第一衬底上且围绕所述缓冲层设置且支撑在所述驱动基板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的光透过率大于或等于95%,所述缓冲层与所述发光元件及所述遮光层相贴,或者所述缓冲层具有多个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第一间隙位置相对,部分所述遮光层还填充在所述第二间隙内。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与所述缓冲层及所述发光元件之间具有第三间隙,部分所述遮光层还填充在所述第三间隙内。7.一种如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驱动基板及封装基板;将至少两个发光元件转移至所述驱动基板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元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霜李柱辉
申请(专利权)人: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