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洁型双低压缸零出力汽轮机组低压缸冷却蒸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02046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6:49
一种简洁型双低压缸零出力汽轮机组低压缸冷却蒸汽系统,它涉及低压缸零出力供热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对双低压缸零出力汽轮机组改造时的冷却蒸汽系统结构复杂,管道布置占地空间大,管路上阀门较多,建设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采暖抽汽管道和冷却蒸汽管道,采暖抽汽管道和冷却蒸汽管道的进汽端分别与中低压缸连通管中压缸侧立管组相连通,冷却蒸汽管道的排汽端分别与低压缸A冷却蒸汽进汽管和低压缸B冷却蒸汽进汽管的进汽端连接,低压缸A冷却蒸汽进汽管的排汽端与中低压缸连通管低压缸A侧进汽立管相连通,低压缸B冷却蒸汽进汽管的排汽端与中低压缸连通管低压缸B侧进汽立管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汽轮机组低压缸冷却。却。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洁型双低压缸零出力汽轮机组低压缸冷却蒸汽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低压缸零出力供热
,具体涉及一种简洁型双低压缸零出力汽轮机组低压缸冷却蒸汽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低压缸零出力供热技术(又称“切除低压缸进汽供热技术”)是在低压缸高真空运行条件下,切除低压缸全部进汽,仅通入少量的冷却蒸汽,实现低压缸“零出力”运行,从而提高机组供热能力、供热经济性和电调峰能力。
[0003]根据低压缸零出力供热技术实现原理和需求,改造范围常包括:
[0004](1)汽轮机本体部分:中低压缸连通管及供热蝶阀,低压缸叶片喷涂、冷却蒸汽系统及配套控制检测系统等;
[0005](2)回热系统部分:高、低加热气,回热抽汽管路等
[0006](3)配套辅机系统改造:凝汽器、真空系统等
[0007](4)配套供热设备及系统改造:供热抽汽管道、热网加热器及疏水泵等。
[0008]在针对汽轮机本体部分汇总冷却蒸汽系统的改造中,尤其涉及到双低压缸的60万机组,由于双低压缸的设置,中压缸与低压缸的连通管结构相较普通30万机组复杂,改造时的设计方案也各有不同。但是目前常用的方案是:中压缸双支排汽上各取一路冷却蒸汽,经减温加压后分别通入低压缸,在零出力运行时对低压缸进行冷却。这样导致系统复杂,且在现有机组附近对冷却蒸汽管道进行布置时,难度较大,双路冷却蒸汽管道上阀门较多,又四个关断阀多采用电动闸阀,建设成本也随之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对双低压缸零出力汽轮机组改造时的冷却蒸汽系统结构复杂,管道布置占地空间大,管路上阀门较多,建设成本高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简洁型双低压缸零出力汽轮机组低压缸冷却蒸汽系统。
[0010]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11]一种简洁型双低压缸零出力汽轮机组低压缸冷却蒸汽系统包括汽轮机组,汽轮机组包括依次连接的高压缸、中压缸、低压缸A和低压缸B,中压缸的排汽端与中低压缸连通管中压缸侧立管组的进汽端连接,中低压缸连通管中压缸侧立管组的排汽端与中低压缸连通管横管段的进汽端连接,中低压缸连通管横管段的排汽端分别与中低压缸连通管低压缸A侧进汽立管和中低压缸连通管低压缸B侧进汽立管的进汽端连接,中低压缸连通管低压缸A侧进汽立管的排汽端与低压缸A的进汽端连接,中低压缸连通管低压缸B侧进汽立管的排汽端与低压缸B的进汽端连接,所述一种简洁型双低压缸零出力汽轮机组低压缸冷却蒸汽系统还包括采暖抽汽管道和冷却蒸汽管道,采暖抽汽管道和冷却蒸汽管道的进汽端分别与中低压缸连通管中压缸侧立管组相连通,冷却蒸汽管道的排汽端分别与低压缸A冷却蒸汽进汽管和低压缸B冷却蒸汽进汽管的进汽端连接,低压缸A冷却蒸汽进汽管的排汽端与中低压
缸连通管低压缸A侧进汽立管相连通,低压缸B冷却蒸汽进汽管的排汽端与中低压缸连通管低压缸B侧进汽立管相连通。
[0012]进一步地,所述冷却蒸汽管道上由先至后依次连接有单向密封电动蝶阀、流量计、电动减压调节阀和减温器。
[0013]进一步地,所述减温器的进水端连接有减温水进水管道,减温水进水管道上连接有减温水调节阀组。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中低压缸连通管低压缸A侧进汽立管上连接有低压缸A侧双向密封供热液动蝶阀,低压缸A冷却蒸汽进汽管的排汽端连接在低压缸A侧双向密封供热液动蝶阀的后侧,中低压缸连通管低压缸B侧进汽立管上连接有低压缸B侧双向密封供热液动蝶阀,低压缸B冷却蒸汽进汽管的排汽端连接在低压缸B侧双向密封供热液动蝶阀的后侧。
[0015]进一步地,所述低压缸A冷却蒸汽进汽管上连接有低压缸A侧双向密封电动蝶阀,低压缸B冷却蒸汽进汽管上连接有低压缸B侧双向密封电动蝶阀。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中低压缸连通管中压缸侧立管组包括两个中低压缸连通管中压缸侧立管段,中低压缸连通管中压缸侧立管段的进汽端分别与中压缸两侧的排汽端连接,中低压缸连通管中压缸侧立管段的排汽端分别与中低压缸连通管横管段的进汽端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采暖抽汽管道和冷却蒸汽管道的进汽端分别与一侧的中低压缸连通管中压缸侧立管段相连通。
[0018]进一步地,所述采暖抽汽管道和冷却蒸汽管道的进汽端分别与另一侧的中低压缸连通管中压缸侧立管段相连通。
[0019]进一步地,所述采暖抽汽管道的进汽端与一侧的中低压缸连通管中压缸侧立管段相连通,冷却蒸汽管道的进汽端与另一侧的中低压缸连通管中压缸侧立管段相连通。
[002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包含的有益效果是: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简洁型双低压缸零出力汽轮机组低压缸冷却蒸汽系统,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常用的双低压缸零出力汽轮机组改造时的冷却蒸汽系统根据运行参数进行设计,冷却蒸汽系统更加简洁,管道布置占地空间减少;中压缸侧中低压缸连通管开孔减少一个,同时对冷却蒸汽系统所用阀门数量及型式进行了优化,管道系统阀门数量减少,阀门造价降低,建设投资经济性提高。相比现有常用双低压缸零出力汽轮机组改造时的冷却蒸汽系统,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为:
[0022](1)冷却蒸汽管道由双单支管路改进为母管后分支管路,首先可节省中低压连通管改造工作量,减少一个中低压连通管开口;其次,管道系统简化后便于管道布置设计;最后,节省一套单低压缸冷却蒸汽流量计、一套减压调节阀、一套减温器。
[0023](2)冷却蒸汽管道中起关断作用的闸阀,根据机组参数和运行需求改进为单向和双向密封的电动蝶阀:蝶阀节省空间且重量荷载低,进一步便于冷却蒸汽系统管道布置并提高安全性,同时蝶阀造价普遍低于闸阀,进一步降低工程建设投资,最后,蝶阀根据运行参数的情况,选择使用单向或双向的密封,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0024]经过工程实例估算,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冷却蒸汽系统,可节省投资近30万,减少运转层占用面积近20平方米,降低重量荷载约2吨。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采暖抽汽管道9和冷却蒸汽管道10的进汽端分别与一侧的中低压缸连通管中压缸侧立管段5相连通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采暖抽汽管道9和冷却蒸汽管道10的进汽端分别与另一侧的中低压缸连通管中压缸侧立管段5相连通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采暖抽汽管道9的进汽端与一侧的中低压缸连通管中压缸侧立管段5相连通,冷却蒸汽管道10的进汽端与另一侧的中低压缸连通管中压缸侧立管段5相连通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简洁型双低压缸零出力汽轮机组低压缸冷却蒸汽系统包括汽轮机组,汽轮机组包括依次连接的高压缸1、中压缸2、低压缸A3和低压缸B4,中压缸2的排汽端与中低压缸连通管中压缸侧立管组的进汽端连接,中低压缸连通管中压缸侧立管组的排汽端与中低压缸连通管横管段6的进汽端连接,中低压缸连通管横管段6的排汽端分别与中低压缸连通管低压缸A侧进汽立管7和中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洁型双低压缸零出力汽轮机组低压缸冷却蒸汽系统,它包括汽轮机组,汽轮机组包括依次连接的高压缸(1)、中压缸(2)、低压缸A(3)和低压缸B(4),中压缸(2)的排汽端与中低压缸连通管中压缸侧立管组的进汽端连接,中低压缸连通管中压缸侧立管组的排汽端与中低压缸连通管横管段(6)的进汽端连接,中低压缸连通管横管段(6)的排汽端分别与中低压缸连通管低压缸A侧进汽立管(7)和中低压缸连通管低压缸B侧进汽立管(8)的进汽端连接,中低压缸连通管低压缸A侧进汽立管(7)的排汽端与低压缸A(3)的进汽端连接,中低压缸连通管低压缸B侧进汽立管(8)的排汽端与低压缸B(4)的进汽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简洁型双低压缸零出力汽轮机组低压缸冷却蒸汽系统还包括采暖抽汽管道(9)和冷却蒸汽管道(10),采暖抽汽管道(9)和冷却蒸汽管道(10)的进汽端分别与中低压缸连通管中压缸侧立管组相连通,冷却蒸汽管道(10)的排汽端分别与低压缸A冷却蒸汽进汽管(11)和低压缸B冷却蒸汽进汽管(12)的进汽端连接,低压缸A冷却蒸汽进汽管(11)的排汽端与中低压缸连通管低压缸A侧进汽立管(7)相连通,低压缸B冷却蒸汽进汽管(12)的排汽端与中低压缸连通管低压缸B侧进汽立管(8)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简洁型双低压缸零出力的汽轮机组低压缸冷却蒸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蒸汽管道(10)上由先至后依次连接有单向密封电动蝶阀(13)、流量计(14)、电动减压调节阀(15)和减温器(1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简洁型双低压缸零出力的汽轮机组低压缸冷却蒸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温器(16)的进水端连接有减温水进水管道(17),减温水进水管道(17)上连接有减温水调节阀组(1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简洁型双低压缸零出力的汽轮机组低压缸冷却蒸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低压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阳邱影米万生侯佩印白金峰张帅张昊高剑陈光芦清文李洋吴玲玲许宁齐金明谢微杨晓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零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