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冷散热器及其负压结构、集气腔体、电源模块、散热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为包括电脑计算机主机、电源、充电桩等在内的电子电路设备散热的液冷散热
,具体为液冷散热器及其负压结构、集气腔体、电源模块、散热排。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以及充电桩等带电设备功耗逐渐增大,其散热需求也日渐迫切,目前市场上有三大类散热器但效果不佳,分别是1被动散热器,其只有散热片,散热能力不足;2风冷散热器,在散热片基础上加装风扇,增强散热能力但是风噪也大;3液冷散热器,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液冷散热器都是正压散热器,即因水泵向液冷头泵水,同时冷液受热膨胀导致包含液冷头在内的关键液路段液路内部压力大于外界大气压,一旦破损即会向外漏液,又由于目前液冷头接口在机箱内部,所以一旦漏液就容易造成严重电气损害。
[0003]最近又出现一种内部负压的液冷散热系统,但其由于无法舍弃巨大的水箱,导致体积臃肿、结构复杂,不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缺憾提出液冷散热器及其负压结构、集气腔体、电源模块、散热排,以解决含电子电路设备采用液冷散热时产生的漏液及衍生电气故障问题和现有负压液冷散热器体积臃肿结构复杂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公开一种负压结构,包括第一传感器、控制器、真空泵,所述第一传感器探测口密封连通第一进口,所述真空泵进口密封连通第二进口,所述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可以合并,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真空泵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传输信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感器、控制器、真空泵,所述第一传感器探测口密封连通第一进口,所述真空泵进口密封连通第二进口,所述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可以合并,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真空泵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传输信号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真空泵启停,所述第一传感器可以和所述控制器集成为压力开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为气液两用型,和/或专用于内部压强小于外界的液冷散热器,所述液冷散热器包括集气腔体,所述集气腔体由硬质致密材料包括塑料或金属或玻璃构成,内部中空,通过集气腔体进液口和集气腔体出液口连通外部,所述集气腔体出液口于所述集气腔体内端低于集气高度,所述集气高度指冷液内气体能随冷液运动而通过所述集气腔体出液口于所述集气腔体内端离开所述集气腔体的集气腔体出液口于所述集气腔体内端的最低高度,所述集气腔体包括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于所述集气腔体内端高于所述集气腔体出液口于所述集气腔体内端,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进口,和/或所述第一传感器背景压接口密封连通第一出口,所述真空泵出口密封连通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可以合并,和/或包括管路开关,所述管路开关包括球阀或电磁阀或单向阀或泄压阀或管夹,所述管路开关设于所述真空泵进口与第二进口之间或所述真空泵出口与所述第二出口之间,和/或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管路开关通断状态,或所述管路开关的通断状态受其两端压强差大小控制,和/或包括有线或无线数据接口,输入信号或数据调控所述控制器或真空泵,或输出信号或数据控制包括液泵或风扇在内的设备,和/或包括视听模块或机械式压力表,所述视听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以展示各项参数或状态或提醒,包括设定压强值或当前压强或压强变化速率或真空泵启停状态或启停时长或启停频率或温度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视听模块包括灯珠或显示屏或蜂鸣器或喇叭,所述压力表密封连通所述第一进口或第一出口或第二进口或第二出口,和/或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传感器,每个所述第一传感器探测口分别密封连通一个与之一一对应的所述第一进口,和/或所述第一传感器包括压力传感器或液位传感器或压力开关或液位开关,所述压力开关或液位开关具有固定的或可机械调整的阈值,或所述控制器预设有至少一项固定的或可由软件调整的阈值,和/或所述第一进口或第一出口或第二进口或第二出口处串联有滤液装置,所述滤液装置包括装有吸液芯的容器或所述滤液装置出口于所述滤液装置内端高于液面,所述吸液芯包括海绵或纸巾或活性炭或吸水硅胶,在气体能不受影响的流通的同时使流经所述滤液装置的冷液只能停留于所述滤液装置或按原路返回,和/或所述滤液装置进口于所述滤液装置内端低于液面,和/或集成在液冷头上或散热排上或可分离的安装在所述液冷头上或散热排上,和/或包括外壳,所述第一进口、第二进口位于所述外壳上,或所述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同时密封连通位于所述外壳上的第三进口,和/或所述负压结构的气路中不包括阻气装置,所述阻气装置的干燥处能让气体通过,
接触液体处不能让气体通过,所述阻气装置包括高分子微孔薄膜或疏水涂层薄膜或疏油涂层薄膜,和/或所述外壳内设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包括胶或沙,和/或所述第一出口、第二出口位于所述外壳上,或所述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同时密封连通位于所述外壳上的第三出口,和/或所述第一进口、第二进口、第三进口、第一出口、第二出口、第三出口中至少一个于外壳端设有密封连接管路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宝塔接头或快拧接头或旋接 接头或直插接头,和/或所述我外壳体积小于0.2立方分米。3.一种集气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腔体由硬质致密材料包括塑料或金属或玻璃构成,内部中空,包括集气腔体进液口和集气腔体出液口,所述集气腔体出液口于所述集气腔体内端低于集气高度,所述集气高度指冷液内气体能随冷液运动而通过所述集气腔体出液口于所述集气腔体内端离开所述集气腔体的集气腔体出液口于所述集气腔体内端的最低高度,所述集气腔体包括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于所述集气腔体内端高于所述集气腔体出液口于所述集气腔体内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气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腔体设于液冷头或散热排内或安装在液冷头或散热排上,通过集气腔体进液口和集气腔体出液口密封串联进液冷头液路或散热排液路中,和/或所述排气口于所述集气腔体内端高于所述集气腔体内液面,连通所述集气腔体内气体,和/或所述集气腔体包括挡板或储气槽,所述挡板于所述集气高度以上阻隔气体通过,所述挡板于所述集气高度以下设有流通冷液的通道,所述储气槽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朝下,和/或所述集气腔体排气口于所述集气腔体内段或所述集气腔体出液口于所述集气腔体内段可拆换增减不同长度或不同开口方向或不同形状的延长管,和/或所述集气腔体冷液中设有阻浪装置,所述阻浪装置包括条状结构或板状结构或块状结构或多孔结构,和/或所述集气腔体设有补液口,所述补液口高于液面,和/或所述集气腔体设有液位传感器,根据所述集气腔体内液面高度输出信号或发出报警。5.一种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入端连通电源适配器或电源转接线或一次性电池或充电电池,包括第二输入端连通使用液冷散热器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使用所述液冷散热器的电路板或给所述电路板供电的电源,包括第一输出端连通负压结构中的控制器或所述液冷散热器中的液泵或同时连通所述控制器和液泵。6.一种散热排,包括U型流道散热排或同向流道散热排或S型流道散热排,所述U型流道散热排的进液腔体和出液腔体位于散热排散热管路一侧,所述散热管路另一侧设有连通腔体连通所述进液腔体和出液腔体,所述同向流道散热排的散热管路位于进液腔体与出液腔体之间,所述S型流道散热排包括单一进出口的、来回弯折的散热管路...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