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牵引用自动托挂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1755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6: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牵引用自动托挂钩,包括两个上下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位于第二支撑板的上侧,第二支撑板上固定安装有底板,底板的上侧设置有顶板,底板与顶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壳体,壳体内活动套接有升降板,升降板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一支撑板底壁固定连接的导杆,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套接在壳体外壁上的第一弹簧,升降板与顶板之间设置有套接在导杆外壁上的第二弹簧。在升降板、第二弹簧、导杆和顶板的相互配合下,对第一辆车给第二辆车的拉力进行缓冲,在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一弹簧的相互配合下,对第一辆车给第二辆车的压力进行缓冲。缓冲。缓冲。

An automatic supporting hook for vehicle tra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牵引用自动托挂钩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牵引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牵引用自动托挂钩。

技术介绍

[0002]AGV上装备有自动导向系统,可以保障系统在不需要人工引航的情况下就能够沿预定的路线自动行驶,将货物或物料自动从起始点运送到目的地。然而AGV车不便于装载过多货物,相比AGV车,平板车能够装载更多的货物,因此,目前货物搬运过程中,通常将AGV车与平板车进行挂接,然后利用AGV托运平板车。
[0003]现有的车辆牵引用的托挂钩较为简单,直接将两个车辆固定连接,不具备缓冲减震的功能,两车在启动或停止的情况下,产生的拉力或压力无法有效缓解,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车辆牵引用自动托挂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牵引用自动托挂钩,解决现有的车辆牵引用的托挂钩较为简单,直接将两个车辆固定连接,不具备缓冲减震功能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牵引用自动托挂钩,包括两个上下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位于第二支撑板的上侧,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固定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侧设置有顶板,所述底板与顶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活动套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一支撑板底壁固定连接的导杆,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套接在壳体外壁上的第一弹簧,所述升降板与顶板之间设置有套接在导杆外壁上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用于车辆牵引的挂钩组件。
[0007]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侧设置有衔接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衔接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状分布的衔接杆。
[0008]可选的,所述挂钩组件包括两个上下对称设置的弯钩,所述第一支撑板和衔接板相互远离一侧的外壁上均焊接有安装座。
[0009]可选的,所述安装座内开设有腔体,所述腔体内活动安装有转动座,所述弯钩的底端穿设安装座且与转动座固定连接。
[0010]可选的,所述底板上的中心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下侧设置有穿设底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导气管。
[0011]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壁中心固定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的下侧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与螺母之间均开设有导气孔。
[0012]可选的,所述顶板上的中心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内嵌入式的安装有套接在导杆外壁上的密封环。
[0013]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牵引用自动
托挂钩,在升降板、第二弹簧、导杆和顶板的相互配合下,对第一辆车给第二辆车的拉力进行缓冲,避免两弯钩因瞬间拉力较大而被拉断,在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一弹簧的相互配合下,对第一辆车给第二辆车的压力进行缓冲,避免两弯钩因瞬间压力较大而被折弯,设置密封环,使得壳体处于密闭环境下,在螺栓、螺母和导气管之间的相互配合下,对气体流出的速率进行调节,对两车间产生的压力进行二次缓冲。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车辆牵引用自动托挂钩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车辆牵引用自动托挂钩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车辆牵引用自动托挂钩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一种车辆牵引用自动托挂钩图3中的A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一种车辆牵引用自动托挂钩图3中的B结构示意图。
[0020]图标: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底板;4、顶板;5、壳体;6、升降板;7、导杆;8、第一弹簧;9、第二弹簧;10、衔接板;11、衔接杆;12、弯钩;13、安装座;14、转动座;15、限位环;16、导气管;17、螺母;18、螺栓;19、导气孔;20、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3]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
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如图1

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牵引用自动托挂钩,包括两个上下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第一支撑板1位于第二支撑板2的上侧,第二支撑板2上固定安装有底板3,底板3的上侧设置有顶板4,底板3与顶板4之间固定连接有壳体5,壳体5内活动套接有升降板6,升降板6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一支撑板1底壁固定连接的导杆7,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之间设置有套接在壳体5外壁上的第一弹簧8,升降板6与顶板4之间设置有套接在导杆7外壁上的第二弹簧9,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用于车辆牵引的挂钩组件。
[0026]如图1

5示,第二支撑板2的下侧设置有衔接板10,第二支撑板2与衔接板10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状分布的衔接杆11,挂钩组件包括两个上下对称设置的弯钩12,第一支撑板1和衔接板10相互远离一侧的外壁上均焊接有安装座13,安装座13内开设有腔体,腔体内活动安装有转动座14,弯钩12的底端穿设安装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牵引用自动托挂钩,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上下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所述第一支撑板(1)位于第二支撑板(2)的上侧,所述第二支撑板(2)上固定安装有底板(3),所述底板(3)的上侧设置有顶板(4),所述底板(3)与顶板(4)之间固定连接有壳体(5),所述壳体(5)内活动套接有升降板(6),所述升降板(6)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一支撑板(1)底壁固定连接的导杆(7),所述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之间设置有套接在壳体(5)外壁上的第一弹簧(8),所述升降板(6)与顶板(4)之间设置有套接在导杆(7)外壁上的第二弹簧(9),所述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用于车辆牵引的挂钩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牵引用自动托挂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的下侧设置有衔接板(10),所述第二支撑板(2)与衔接板(10)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状分布的衔接杆(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牵引用自动托挂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黄唯陈兴华王磊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运球国际物流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