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型负压隔离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1379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生物安全型负压隔离舱,包括舱体,以及安装在舱体前后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第一过滤器的外侧通过负压抽气管道与负压发生器的负压口连接,舱体的底部设置有垫板,垫板的底部设置有可拆卸的担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可有效隔离患者与周围环境,切断传播途径,最大限度降低医护人员和周围人群感染新冠病毒肺炎的风险。风险。风险。

Biosafety negative pressure compar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安全型负压隔离舱


[0001]本技术涉及传染病转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生物安全型负压隔离舱。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型冠状病毒(COVID

19)肺炎的流行,及早发现感染病例及疑似病例,并采取隔离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因此在感染病例及疑似病例转运到医院及隔离场所途中如何防止病毒传播以及保护医务工作者免受感染,已成为控制病毒传播和避免医院感染的重要议题。为了避免在运送过程中健康者被感染及对周围环境产生危害,就必须采取完善的防护计划,并依靠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士,依照标准操作程序执行适当的消毒措施。另外,还需实行必要的隔离措施,以减少病毒传播和传染给其他病患或医护人员的机会。
[0003]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在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的转运过程中,包括120急救车出车接诊病人或转运危重症病人,均不能有效隔离患者与周围环境,即在转运过程中患者不断向外界环境排出病毒,并通过上述传播途径,将新冠病毒传播给医护人员及周围人群,造成新冠病毒肺炎的播散甚至爆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生物安全型负压隔离舱,主要解决现有病患转运方式不能有效隔离患者与周围环境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生物安全型负压隔离舱,包括舱体,以及安装在所述舱体前后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外侧通过负压抽气管道与负压发生器的负压口连接,所述舱体的底部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的底部设置有可拆卸的担架。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垫板为可充气气垫。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舱体包括柔性的舱底、安装在所述舱底前后两侧的舱壁,以及与所述舱壁和所述舱底可拆卸连接的舱盖。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舱底的上端面安装有安全带。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有所述第一过滤器的所述舱壁为塑料板。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舱盖包括沿所述舱底长度方向分布的支架,以及通过所述支架固定成型的柔性膜,每个所述支架的外部均设置有连接件,位于同一直线的各个所述连接件通过固定杆进行固定连接。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膜的表面设置有操作口以及输液输氧预留口。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膜为透明材料。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负压发生器还设置有负压检测端,所述负压检测端通过软管接入所述舱体的内部。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负压发生器配备有市电接口、UPS电源,或车载电源中的至少一种。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舱体的前后分别设置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然后通过负压抽气管道将第一过滤器的外侧接入负压发生器,当开启负压发生器后,由负压发生器形成微负压,舱体内被污染的空气经第一过滤器过滤后从负压抽气管道和负压发生器排出,同时由于舱体内存在的负压,压强差将从外界的新鲜空气受吸入舱体进行补充,保证病人得到充足氧气,可有效隔离患者与周围环境,切断传播途径,最大限度降低医护人员和周围人群感染新冠病毒肺炎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生物安全型负压隔离舱的立体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生物安全型负压隔离舱的部分剖切立体图;
[0019]其中:1

舱体,2

第一过滤器,3

第二过滤器,4

负压抽气管道,5

负压发生器,6

垫板,7

担架,8

软管,101

舱底,102

舱壁,103

舱盖,104

安全带,1031

支架,1032

柔性膜,1033

连接件,1034

固定杆,1035

操作口,1036

输液输氧预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0021]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生物安全型负压隔离舱,本装置可有效隔离患者与周围环境,切断传播途径,最大限度降低医护人员和周围人群感染新冠病毒肺炎的风险。
[0022]如图1、2所示,包括用于安置、隔离病患的舱体1,以及安装在舱体1前后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过滤器2和第二过滤器3,第一过滤器2的外侧通过负压抽气管道4与负压发生器5的负压口连接,舱体1的底部设置有垫板6,垫板6的底部设置有可拆卸的担架7。上述第一过滤器2和第二过滤器3可以是任何能够过滤病毒的高效过滤装置,在此不作限定。
[002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舱体1的前后分别设置第一过滤器2和第二过滤器3,然后通过负压抽气管道4将第一过滤器2的外侧接入负压发生器5,当开启负压发生器5后,由负压发生器5形成微负压,舱体1内被污染的空气经第一过滤器2过滤后从负压抽气管道4和负压发生器5排出,同时由于舱体1内存在的负压,压强差将从外界的新鲜空气受吸入舱体1进行补充,保证病人得到充足氧气。再有,还设置了用于提高舱体1稳定性的垫板6,以及便于转运病人的可拆卸的担架7,能够适应多种应用场景。
[0024]为更进一步提高本装置的适用范围,垫板6为可充气气垫,通过配备的打气筒充气后,可在水中漂浮,便于野外和极端环境条件下使用。
[0025]上述的舱体1可以是任何机构形成的密闭空间,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舱体1为可拆卸的,以减少产品的体积。其中,本实施例提出其中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即,该舱体1包括柔性的舱底101、安装在舱底101前后两侧的舱壁102,以及与舱壁102和舱底101可拆卸连接的舱盖103。在该实施方式中,舱底101、舱壁102和舱盖103可通过密封拉链进行快速安
装。
[0026]更优的,舱底101的上端面安装有安全带104,用于固定病患的躯体。
[0027]考虑到第一过滤器2和负压抽气管道4的总体质量较大,为了提高舱壁102的强度,避免舱体1垮塌,安装有第一过滤器2的舱壁102为塑料板,塑料板具有一定的刚性,同时其质量较轻。
[0028]作为本技术的重要专利技术点之一,上述的舱盖103包括沿舱底长度方向分布的支架1031,以及通过支架1031固定成型的柔性膜1032,每个支架1031的外部均设置有连接件1033,位于同一直线的各个连接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安全型负压隔离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以及安装在所述舱体前后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外侧通过负压抽气管道与负压发生器的负压口连接,所述舱体的底部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的底部设置有可拆卸的担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安全型负压隔离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为可充气气垫。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安全型负压隔离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包括柔性的舱底、安装在所述舱底前后两侧的舱壁,以及与所述舱壁和所述舱底可拆卸连接的舱盖。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安全型负压隔离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底的上端面安装有安全带。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安全型负压隔离舱,其特征在于,安装有所述第一过滤器的所述舱壁为塑料板。6.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吕泽坚姚学清刘印龙陈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市立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