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强制位移法的座椅体压分布CAE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01197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强制位移法的座椅体压分布CAE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结合座椅面套的造型数据,确定泡沫和吊紧线的工程数据;在建模时,除包括座椅骨架、塑料件、泡沫外,还包括面套、吊紧线,并保留泡沫与面套存在的初始穿透;形成泡沫与面套的预应力文件;吊紧线用1D弹簧单元模拟;将形成的预应力文件导入建立的座椅整椅有限元模型中,最终得到的座椅模型包含了带吊紧线的面套包裹泡沫的预应力;导入假人模型;假人定位;根据假人初始位置,加载到达假人理论R点的强制位移,用以模拟人坐上座椅的过程,卡片设置压力输出.intfor;共十步。模拟过程简单,模拟结果更真实可靠,降低了座椅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是一种座椅研发过程中有效的舒适性前期验证手段。研发过程中有效的舒适性前期验证手段。研发过程中有效的舒适性前期验证手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强制位移法的座椅体压分布CAE分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座椅CAE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强制位移法的座椅体压分布CAE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座椅是汽车中重要的零部件之一,在汽车人机工程学中,通过汽车座椅体压分布检测,研究影响体压分布的若干汽车座椅结构因素。在汽车座椅结构设计过程中,关注这些影响体压分布的设计要点,并通过优化结构使人与座椅接触界面的压力分布变化均匀平缓,从而提高乘坐舒适性。
[0003]目前座椅体压分布采用试验方法进行,结合试件来调整应力分布,试验成本高,整改周期较长。若能与有限元方法结合起来,通过分析静态体压分布的特征,以降低座椅试验成本及缩短整改周期,对于产品研发非常必要。但受限于目前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通常还是沿用传统的试验方法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传统座椅体压分布试验成本高、周期长的缺陷,提出一种有限元方法对座椅性能体压分布进行预测,从而降低座椅试验成本,缩短开发周期,并且使有限元分析方法更真实可靠。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强制位移法的座椅体压分布CAE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第一步,建立座椅整椅有限元模型;
[0007]首先结合座椅面套的造型数据,确定泡沫和吊紧线的工程数据;在建模时,除包括座椅骨架、塑料件、泡沫外,还包括面套、吊紧线,并保留泡沫与面套存在的初始穿透;座椅骨架、塑料件的网格大小为4~6mm
[0008]第二步,形成泡沫与面套的预应力文件;面套、泡沫的网格大小为8~12mm,吊紧线作为面套的拉紧线,用1D弹簧单元模拟;
[0009]首先,分别在坐垫泡沫与坐垫面套之间,靠背泡沫与靠背面套之间建立用于消除初始穿透、模拟面套包裹泡沫状态的动态松弛接触,然后在载荷集中设置输出泡沫与面套的预应力文件,最后卡片设置启动动态松弛;
[0010]第三步,将第二步形成的预应力文件导入第一步建立的座椅整椅有限元模型中,替代原模型中的泡沫和面套,最终得到的座椅模型包含了带吊紧线的面套包裹泡沫的预应力,与实际乘员坐在座椅上时,泡沫和面套的状态更相符;
[0011]第四步,导入假人模型;
[0012]首先根据座椅R点位置,调整假人H点,根据脚跟点位置,调整假人脚的位置,然后将假人躯干角调为25.5~27.5
°
,用以模拟人靠上靠背,将假人的H点位置沿Z正向和X负向调整,使得假人臀部和背部分别与座垫和靠背存在6~15mm的分离,确保假人在任何可能接
触部位,包括座椅头枕、靠背面套、坐垫面套,均不与座椅发生接触干涉;
[0013]第五步,假人定位;
[0014]综合考虑假人在坐下过程中,与座椅部件存在的接触,并保留假人与座椅的接触部分,赋予假人刚性材料;其中,将假人与面套之间的接触,单独设置,并输出压力;
[0015]第六步,保留座椅面套、泡沫、坐垫簧、靠背簧、塑料件的弹塑性,将座椅骨架设置为刚性;
[0016]第七步,根据假人初始位置,加载到达假人理论R点的强制位移,用以模拟人坐上座椅的过程,卡片设置压力输出.intfor;
[0017]第八步,提交dyna计算;
[0018]第九步,读取.intfor结果,查看压力分布;
[0019]第十步,通过最大压力、平均压力、接触面积、最大压力梯度,评价座椅的软硬程度、刚度和舒适性设计。
[0020]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在第一步中,由于面套表现强烈的各向异性,需要采用各向异性的材料卡片模拟;座椅骨架、塑料件的网格大小为5mm,面套、泡沫的网格大小为10mm。
[0021]进一步优选为,在第四步中,假人模型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假人;调整假人位置,还包括假人脚部与踏板的接触,踏板为主面,脚部为从面;假人臀部和背部分别与座垫和靠背存在8mm的分离,假人躯干角调为27.5
°
,使得躯干角较理论躯干角大2.5
°

[0022]进一步优选为,在第五步中,假人位置及姿态为乘员理论位置及姿态,座椅泡沫为初始状态,所以假人与座椅为干涉状态,需要通过模拟实际乘员坐到座椅上的过程将座椅泡沫压陷至实际形状。
[0023]进一步优选为,在第六步中,根据假人初始H点计算到达理论R点的路径,设置强制位移。
[0024]进一步优选为,在第六步中,根据假人与座椅的接触部位为臀部、大腿和躯干。
[0025]进一步优选为,在第七步中,通过LS

Dyna软件进行计算。
[0026]进一步优选为,在第八步中,通过Hyperview软件实现。
[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8](1)在建立座椅整椅的有限元模型时,通常只考虑座椅骨架、塑料件和泡沫,忽略了泡沫与面套存在的初始穿透,使最终得到的座椅模型与实际乘员坐在座椅上时的状态不符,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不一致;
[0029]本专利技术在步骤一中建立有限元模型时,通过座椅面套的造型数据,来确定泡沫和吊紧线的工程数据,并在建模时加入了面套、吊紧线,以此保留泡沫与面套存在的初始穿透,因此,建模是该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关键创新;
[0030](2)在此基础上,增加步骤二,形成泡沫与面套的预应力文件,以便于在将第二步形成的预应力文件导入第一步建立的座椅整椅有限元模型中,替代原模型中的泡沫和面套,最终得到的座椅模型包含了带吊紧线的面套包裹泡沫的预应力,与实际乘员坐在座椅上时,泡沫和面套的状态更相符;
[0031](3)通常假人躯干角定义均等于理论躯干角;本专利技术在步骤四中,将假人躯干角调为25.5~27.5,是为了更好的模拟人靠上靠背的过程;
[0032](4)通常进行座椅的有限元模型分析时,在进行第五步的假人定位时,只考虑假人
在坐下过程中,与座椅部件存在的接触;本专利技术在此步骤中,增加了“将假人与面套之间的接触,单独设置,并输出压力”,是为了在第九步得出最大压力、平均压力、接触面积、最大压力梯度,从而评价座椅的软硬程度、刚度和舒适性设计;
[0033](5)在第六步中,保留座椅面套、泡沫、坐垫簧、靠背簧、塑料件的弹塑性,将座椅骨架设置为刚性;座椅骨架的弹塑性对于压力分布结果的影响较小,将其设置刚性,保留面套的各向异性,发泡的压缩性能,弹簧的弹塑性能更真实的反应压力分布结果;
[0034](6)在第七步中,通过根据假人初始位置,加载一个到达假人理论R点的强制位移,用以模拟人坐上座椅的过程,卡片设置压力输出.intfor,更能真实模拟人坐上座椅的真实过程。
[0035]综上所述,本有限元分析方法,采用强制位移法模拟座椅体压分布,模拟过程简单,模拟结果更真实可靠,降低了座椅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是一种座椅研发过程中有效的舒适性前期验证手段。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泡沫与面套存在初始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强制位移法的座椅体压分布CAE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建立座椅整椅有限元模型;首先结合座椅面套的造型数据,确定泡沫和吊紧线的工程数据;在建模时,除包括座椅骨架、塑料件、泡沫外,还包括面套、吊紧线,并保留泡沫与面套存在的初始穿透;座椅骨架、塑料件的网格大小为4~6mm,面套、泡沫的网格大小为8~12mm,吊紧线作为面套的拉紧线,用1D弹簧单元模拟;第二步,形成泡沫与面套的预应力文件;首先,分别在坐垫泡沫与坐垫面套之间,靠背泡沫与靠背面套之间建立用于消除初始穿透、模拟面套包裹泡沫状态的动态松弛接触,然后在载荷集中设置输出泡沫与面套的预应力文件,最后卡片设置启动动态松弛;第三步,将第二步形成的预应力文件导入第一步建立的座椅整椅有限元模型中,替代原模型中的泡沫和面套,最终得到的座椅模型包含了带吊紧线的面套包裹泡沫的预应力,与实际乘员坐在座椅上时,泡沫和面套的状态更相符;第四步,导入假人模型;首先根据座椅R点位置,调整假人H点,根据脚跟点位置,调整假人脚的位置,然后将假人躯干角调为25.5~27.5
°
,用以模拟人靠上靠背,将假人的H点位置沿Z正向和X负向调整,使得假人臀部和背部分别与座垫和靠背存在6~15mm的分离,确保假人在任何可能接触部位,包括座椅头枕、靠背面套、坐垫面套,均不与座椅发生接触干涉;第五步,假人定位;综合考虑假人在坐下过程中,与座椅部件存在的接触,并保留假人与座椅的接触部分,赋予假人刚性材料;其中,将假人与面套之间的接触,单独设置,并输出压力;第六步,保留座椅面套、泡沫、坐垫簧、靠背簧、塑料件的弹塑性,将座椅骨架设置为刚性;第七步,根据假人初始位置,加载到达假人理论R点的强制位移,用以模拟人坐上座椅的过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云霞郭金平邱收
申请(专利权)人:麦格纳座椅研发重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