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水汽车防沉及破窗逃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0868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4: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落水汽车防沉及破窗逃生装置,包括汽车本体,所述汽车本体底部设置有漂浮气囊,所述漂浮气囊包括前部漂浮气囊、中部漂浮气囊和后部漂浮气囊,所述汽车本体内部的车窗顶部角落处设置有破窗器,所述破窗器内设置有电磁控制装置,所述破窗器通过电磁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汽车本体内设置有开关控制按钮,所述开关控制按钮分别控制Y型密封管道、气体发生器和电磁控制装置,所述气体发生器和破窗器由同一电源电路控制运行。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车辆落水时能够使车辆漂浮在水面上,避免车内人员发生溺水危险,利用破窗器,能够自动有效击碎车窗,为车内人员提供安全的逃生途径。为车内人员提供安全的逃生途径。为车内人员提供安全的逃生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落水汽车防沉及破窗逃生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的逃生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落水汽车防沉及破窗逃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需求也日益增多,但是人们对于车辆行驶的安全意识却较为薄弱,由于车辆行驶道路的错综复杂性,交通天气的恶劣多变性,以及驾驶人员的不规范操作,导致汽车落水的事故时有发生。由于市面上的汽车防沉降装置操作较为复杂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汽车落水后,驾驶人员在极其危险情况的下心理慌乱无法完成复杂的求生手段,而对于女性驾驶员不能够有力使用安全锤等逃生装备,进行有效击碎车窗,最终错过最佳的逃生时机,造成了车毁人亡的悲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落水汽车防沉及破窗逃生装置,其装置能够解决现有落水汽车防沉装置的操作不便和在危险条件下无法有效击碎车窗逃生自救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落水汽车防沉及破窗逃生装置,包括汽车本体,所述汽车本体底部设置有漂浮气囊,所述漂浮气囊包括前部漂浮气囊、中部漂浮气囊和后部漂浮气囊,所述前部漂浮气囊和中部漂浮气囊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气垫连接隔离,所述中部漂浮气囊和后部漂浮气囊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气垫连接隔离,所述前部漂浮气囊、中部漂浮气囊和后部漂浮气囊侧面均设置有泄气口,所述前部漂浮气囊正面对称设置有两个前部气囊进气管道口,所述中部漂浮气囊正面对称设置有两个中部气囊进气管道口,所述后部漂浮气囊正面对称设置有两个后部气囊进气管道口,相邻的所述前部气囊进气管道口、中部气囊进气管道口和后部气囊进气管道口之间通过三个Y型密封管道两两连通,所述汽车本体内部的前侧面设置有前部气体发生器,所述汽车本体内部的中侧面设置有中部气体发生器,所述汽车本体内部的后侧面设置有后部气体发生器,所述三个Y型密封管道分别与前部气体发生器、中部气体发生器和后部气体发生器固定连接,所述汽车本体驾驶舱内的车窗顶部角落处设置有破窗器,所述破窗器内设置有电磁控制装置,所述破窗器通过电磁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汽车本体内设置有开关控制按钮,所述开关控制按钮控制Y型密封管道的启闭、气体发生器的运行、电磁控制装置的电路通断。
[0005]按上述方案,所述气体发生器和破窗器由同一电源电路控制运行,且与汽车行驶控制电路相互独立存在。
[0006]按上述方案,所述漂浮气囊体积的立方米数大于汽车自重加上满载人员总体重量。
[0007]按上述方案,所述漂浮气囊、第一连接气垫和第二连接气垫都采用0.9T1000D/PVC或1.2mmPVC。
[0008]按上述方案,所述前部气体发生器、中部气体发生器和后部气体发生器采用叠氮类气体发生剂。
[0009]按上述方案,所述叠氮类气体发生剂采用叠氮化钠(N
a
N3)。
[0010]按上述方案,所述汽车本体驾驶舱内的四个车窗上都设置有破窗器,所述破窗器设置在车窗顶部靠后角落。
[0011]按上述方案,所述破窗器包括支撑杆、卡槽、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受力挡盘、金属卡头、电磁控制装置、第一定位销、第二定位销、钢钉、垫片、破窗器壳体、第一杆件、第二杆件,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在破窗器壳体左侧,所述第一杆体上设置有能够自由进出的金属卡头的卡槽,所述电磁控制装置设置在卡槽上方,所述第一定位销固定连接在破窗器壳体上部,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第一杆件内,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第二杆件内,所述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的末端通过第二定位销连接,所述第一弹簧一端连接支撑杆,所述第一弹簧另外一端连接受力挡盘,所述第二弹簧一端连接在第二杆件内部,所述第二弹簧另外一端通过链条与钢钉顶部连接,所述钢钉位于下侧破窗器壳体内部并垫有垫片。
[0012]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落水汽车防沉及破窗逃生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专利技术落水汽车防沉及破窗逃生装置,当人们驾驶汽车的过程中发生落水的危险时,被困车内在人员直接手动按下车内的按钮开关,操作方便,经电路控制的气体发生器,Y型密闭管道以及漂浮气囊,车底漂浮气囊迅速完成充气动作,考虑到汽车落水时大多数是车辆头部最先落入水中的情况,前部漂浮气囊与其他部位漂浮气囊相比充气速度更加快捷,使得车辆快速漂浮在水面上,减少车辆的沉水时间以及进水量,从而有效避免车内人员发生溺水危险,同时电信号通过设置的破窗器,破窗器由独立电源电路控制开始工作,能够自主瞬时有效击碎车窗玻璃,为车内人员提供安全的逃生途径,避免车内人员因慌乱而无法采取有效的脱险手段,该装置能够极大提高车内人员的求生几率,有效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0014]2、本专利技术中设置的漂浮气囊材料选择为0.9T1000D/PVC或1.2mmPVC材料,强度高、质量好、气密性、耐磨性好,漂浮气囊根据汽车本体结构设置为前部漂浮气囊、中部漂浮气囊、后部漂浮气囊三个部分,各个部分均设置有两个进气管道口,避免气体反应物过盈堆积,保证气体反应物反应充分,充气效率高,气囊膨胀迅速,漂浮气囊设置有泄气口,当车辆已经完全脱离落水险情时,可手动打开气囊泄气口,进行泄气,压缩折叠便捷,方便下次充气使用;
[0015]3、本专利技术中设置的连接气垫材料选择为0.9T1000D/PVC或1.2mmPVC材料,可以避免各部位的漂浮气囊在充气过程中发生撕裂的危险,气体发生器采用化学物质N
a N3参与生成填充气体,可定期补充气体发生化学反应所需的化学物质,漂浮气囊充斥气体为氮气,产气效率高,在气体反应过程中固体产物有固定收容空间且无污染性物质生成,可定期清理,绿色清洁无污染;
[0016]4、本专利技术中设置的破窗器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击碎车窗玻璃效果较好,破窗器在完成碎窗动作后,可以自动进行破窗器装置的状态复原,经济效应好。
附图说明
[0017]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落水汽车防沉及破窗逃生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落水汽车防沉及破窗逃生装置的侧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防沉气囊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破窗器逃生装置安装示意图;
[0022]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破窗器逃生装置主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1

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落水汽车防沉及破窗逃生装置,包括汽车本体1,汽车本体1底部设置有漂浮气囊5,漂浮气囊5包括前部漂浮气囊501、中部漂浮气囊502和后部漂浮气囊503,漂浮气囊5体积的立方米数大于汽车自重加上满载人员总体重量。
[0025]前部漂浮气囊501和中部漂浮气囊50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气垫13连接隔离,中部漂浮气囊502和后部漂浮气囊503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气垫14连接隔离。所述前部漂浮气囊501、中部漂浮气囊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落水汽车防沉及破窗逃生装置,包括汽车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本体底部设置有漂浮气囊,所述漂浮气囊包括前部漂浮气囊、中部漂浮气囊和后部漂浮气囊,所述前部漂浮气囊和中部漂浮气囊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气垫连接隔离,所述中部漂浮气囊和后部漂浮气囊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气垫连接隔离,所述前部漂浮气囊、中部漂浮气囊和后部漂浮气囊侧面均设置有泄气口,所述前部漂浮气囊正面对称设置有两个前部气囊进气管道口,所述中部漂浮气囊正面对称设置有两个中部气囊进气管道口,所述后部漂浮气囊正面对称设置有两个后部气囊进气管道口,相邻的所述前部气囊进气管道口、中部气囊进气管道口和后部气囊进气管道口之间通过三个Y型密封管道两两连通,所述汽车本体内部的前侧面设置有前部气体发生器,所述汽车本体内部的中侧面设置有中部气体发生器,所述汽车本体内部的后侧面设置有后部气体发生器,所述三个Y型密封管道分别与前部气体发生器、中部气体发生器和后部气体发生器固定连接,所述汽车本体驾驶舱内的车窗顶部角落处设置有破窗器,所述破窗器内设置有电磁控制装置,所述破窗器通过电磁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汽车本体内设置有开关控制按钮,所述开关控制按钮控制Y型密封管道的启闭、气体发生器的运行、电磁控制装置的电路通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水汽车防沉及破窗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和破窗器由同一电源电路控制运行,且与汽车行驶控制电路相互独立存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水汽车防沉及破窗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气囊体积的立方米数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锋孙赫祝周祎刘敏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